张永生
一、牛场的卫生制度
1、牛场的门禁
在牛场的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牛场的防疫守则与规范,场内的工作人员以及入厂参观,学习的人员,业务工作人员,必须切实执行牛场的守则,不可疏忽大意。并且要禁止外来车辆(含自行车)进入生产区,运送奶制品及其他的货物的车辆必须要经过药液消毒池消毒后方可进入。
2、场区的设置
牛场的场区要有围墙和刺网等防疫设施。并且生产区和工作区要分开设置,生产区不准饲养其他畜禽(包括犬),也不能将外购生肉及别的有污染的物品带入。工作人员出入必须通过消毒室(池)进行消毒,同时更换工作服,鞋帽。对于外来人员,一律不能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必须进入的,要想场长申请,并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购买牛的人员或参观者可以观看录像或在远处就近观看。
3、體检与消毒制度
牛场工作人员要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发现患有人畜共患病的的患者,应暂时调离生产区,经过治疗,确诊已经痊愈的患者,可以继续进入厂区。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牛场内的彻底消毒,如果发现传染病,应采取紧急消毒措施,并同时要个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二、牛场的卫生规范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牛场的防疫制度,保证牛健康无病。搞好牛舍内环境卫生,长荣要整洁,铲除杂草,不能有水坑,以防蚊,蝇的滋生,兼具绿化美化环境。牛场的蚊蝇是场内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所以,除此之外,每月定期的喷洒消毒药液,或者在场外诱杀是必不可少的。
场内要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牛的重组饮水,并且要能够提供足够的用于奶牛乳房擦洗的热水。供牛运动的场地要平整,没有积水,及时清理粪便。牛舍和都要保持清洁,经常清洗,防止污染乳。
三、牛场的卫生标准
牛场的适宜温度为4-24摄氏度,不同的牛对温度又不同的要求。通常10-16摄氏度最好,大牛5-31摄氏度,小牛10-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不应高于80%-85%,50%-70%为最适湿度。牛场对气流也有一定的要求,冬季气流速度不应超过每秒0.2米。采取自然采光的方式,夏季避免阳光直射。
减少灰尘的产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应该经常刷拭牛体,清扫地面,抖动饲料,尽量避免空气流通带入的灰尘。为了不免牛产生应激,牛舍附近的噪音要有一定的控制,通常不能超过100dB,不然会引起产奶量下降。
四、牛场的检疫与防疫
针对不同的疾病,检疫与防疫的周期与方式都不相同。
奶牛的结核病要每年的2-5月与10月检疫两次。而布氏杆菌病每年4月检疫一次即可。若牛要出售,则在出售前的一个月内要完成结核病与布氏杆菌病的临时检疫,并且填写好检疫证,方可出售。如若在定期检疫或者平时饲养的过程中发现疫牛时,要对整个牛群加检疫次数。
牛场对炭疽病的防疫为每年一次,成年牛在4月,犊牛在11月,使用Ⅱ型炭疽芽孢苗。防疫口蹄疫使用A型,O型和亚洲-1型疫苗,每年4月对整个牛群注射,10月进行补注。
五、牛场发生传染病后采取的措施
1、封锁隔离
牛场发生传染病时,要立即隔离病牛,划定疫区并进行全面封锁,迅速向上级报告疫情。封锁地要有明确标志,禁止疫区和非疫区人畜来往。在最后一头病畜结束日起,该传染病潜伏期内再未发现病牛时,才可解除封锁。
2、加强治疗与消毒
加强对病牛的治疗并对健康的牛和传染病可能涉及到的牛群进行预防接种。传染病牛要设专人管理,固定用具,并要特别注意卫生消毒,工作期间必须穿着工作服,工作人员要进行清洗、消毒。被传染病污染的牛舍、运动场、用具、饲槽、工作服必须进行彻底消毒。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后方可使用。因传染病死亡或急宰的病牛,必须经兽医人员指导下处理。
六、牛场的驱虫措施
常用驱虫药物有虫克星(阿维菌素)、丙硫咪唑(抗蠕敏)、硫双二氯酚(别丁)与精致敌百虫等。每年春秋(2~3月,8~9月)各驱虫一次;在寄生虫侵袭严重的地区,在5~6月可增加驱虫一次 。
犊牛一般在断奶前后进行一次保护性驱虫,8~9月龄再进行一次驱虫。母牛在分娩前驱虫一次。在寄生虫侵袭严重的地区,产后3~4周再驱虫一次 。
七、规模化牛场的消毒措施
彻底清扫,垫平洼地,清除杂草堆物,定期灭蝇灭鼠,每周进行1次药物消毒。人员和车辆进出口设消毒池,池内防止3%氢氧化钠溶液,注意及时补充。消毒药物不能长期使用一种,也不可同时混合使用,以防出现药物免疫,至少要三种以上交替使用。圈舍墙壁、屋顶道路每半月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周用消毒液刷洗一次。对新购进牛要连同运载工具一起用消毒药液(氢氧化钠除外)进行喷雾消毒,并隔离饲养观察30~45天,确认健康无病后再进入舍饲养。每批牛出售后,应对牛舍、棚、栏、粪便、剩料、用具等物品进行全面彻底刷洗,然后再进行熏蒸消毒。消毒液要随配随用,禁止不同消毒剂之间相互混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毒物。消毒时应认真彻底,严防遗漏死角。正常饲养的牛每半个月带畜消毒一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一次。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淋浴后,更换消毒衣、帽子、鞋才能进入牛舍。
(作者单位:150020哈尔滨市道外区农林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