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稻纹枯病与稻曲病综合防治技巧的思考

2015-05-30 05:51:05关治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19期
关键词:稻曲孕穗叶鞘

关治伟

一、水稻纹枯病

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该病在陕南稻区的发展历史较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日益加重,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病株率15%~40%,减产10%~30%;严重者病株率达50%~100%,减产50%以上,出现不能抽穗和植株腐烂等情况。

1、症状识别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核漂浮到秧苗旁边,附着在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长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侵入临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扩大危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間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的穂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当多雨天气或田间湿度大时,检查封行早的稻田,在植株下部被害的叶鞘和叶片上可以看到白色或黄褐色的网状细丝,即为稻纹枯病的菌丝,菌丝在干燥条件下,密集在一起,汇聚成白色菌丝团,结成白色小绒球,以后逐渐变硬,变成萝卜籽大小的暗褐色颗粒,附着在有病的叶鞘或叶片上,即为稻纹枯病的菌核。

2、综合防治技巧

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浪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可深一些。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当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1 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g/hm2,对水1 125kg/hm2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水稻稻曲病

1、症状识别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翌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主要在破口期前6~10d)借气流、雨、露传播,侵入剑叶叶鞘内,侵染花器及幼颖,引起谷粒发病。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偏施氮肥、氮肥过多过晚也利于发病。栽培晚熟品种或插秧过迟能增加感病机会。通常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中晚稻重于早稻。

2、综合防治技巧

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地;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拔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避免在病田留种,及早将发病的秕谷烧掉,以免病菌传播;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可选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70% 402抗菌剂1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强氯精500倍液浸种12h。三是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施肥上应科学合理施肥,氮、磷、钾肥应配合使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水分管理上要合理灌溉,稻田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以减轻发病。四是掌握好防治时期。在稻曲病菌侵入前期或刚侵入时施药,即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施药,最迟不能迟于齐穗期,最佳时期应选在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7d左右。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 mL/hm2对水750kg各喷雾1次。在水稻孕穗期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2.25kg/hm2,或18%多菌酮乳粉7.5kg/hm2对水900kg喷雾。该药是目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用50% DT杀菌剂1.50~2.25kg/hm2,对水750~1 125kg各喷施1次。

(作者单位:157400 黑龙江省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稻曲孕穗叶鞘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作物杂志(2023年3期)2023-08-07 01:04:08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2018年1期)2018-05-14 12:17:22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植物保护(2017年1期)2017-02-13 03:47:08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植物保护(2016年1期)2016-09-14 06:14:52
凤栖梧·植保员
湖南农业(2014年9期)2014-04-02 07:03:37
甘蔗叶鞘破坏与剥离方式试验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