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独立院校学生工作探索与体悟

2015-05-30 01:21史媛
求知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辅导员中心大学

史媛

2012年夏天,怀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崇敬与热爱,我走进了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辅导员。经过三年多深入一线开展各类学生工作,让我收获了一些经验。学生是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心,无论开展什么工作,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与经验,我认为,民办独立院校辅导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习

由于缺乏对专业全面认识,我所带的某专业中,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很低,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的仅仅10人,大部分从其他专业调剂而来,调剂比例高达90%以上。在这个专业内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反专业”情绪。专业有近65%以上的学生有强烈的转专业意愿。由此引发了系列问题,如班级凝聚力不强、师生关系紧张、课堂听课率不高,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的事件频发。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找到引发的“源头”,即让学生全面地认识与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许多学生在刚进校时排斥自己的专业,根本原因是对专业的不了解甚至是曲解。很多学生、甚至学生家长,根本不清楚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就业前景,只是单纯因为没有听过、不了解,就简单地认为这个专业是“冷门专业”,将来不好就业。

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两个办法:第一,邀请系主任给学生做专门的专业介绍,从专业的起源、发展、培养方案、专业设置、研究前沿、就业前景等方面做全面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在这之后,再去考虑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一定要转到其他专业学习,避免由于对专业的认知错误而产生的盲目的转专业行为;第二,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努力寻求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争取一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去企业实习,真切体会到专业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聘请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作为“双师型”老师为学生上课,传授具体的工作体会与实际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今后的就业性质与社会价值。结合以上两点开展此项工作,效果比较明显。最后有许多同学都放弃了转专业的想法,最终实际转专业人数仅为2人。其中有很多曾经想转专业的学生甚至主动提出考研,希望能够继续深造,创造更多的个人与社会价值。

二、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班风学风

好的班风与学风在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这是需要引导与培养的。而引导与培养的 “黄金时期”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时期”,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其实准确地说,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黄金时期”,所以引导和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应该从这个时候开始。大一新生刚刚进校,面对一个比以往轻松的外部环境,往往心情愉快,对大学的一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与体会。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失去“高考”这个“大目标”以后,往往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失去目标与方向,不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所以在这个时期辅导员应该及时引导他们树立一个近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明白上大学的目的与意义,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除了辅导员的及时的目标教育与引导外,还可以找到高年级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榜样教育,传授学习与工作经验。这就可以让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且在入学之初就制订好自己的大学目标,为充实而有意义地过好大学四年生活做好准备。

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做到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进入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己专业的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对本专业将来从事的行业领域了解需求越发强烈,这时在鼓励他们积极实践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整合资源,为他们寻找适合的实习单位。帮助他们搭建起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让他们在实际的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对将来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认识。

三、积极关注心理问题学生,为学生营造绿色“心家园”

在工作中我发现心理脆弱的学生大多比较敏感和内向,不愿同他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封闭,不愿敞开心扉地与人交谈,对于这类学生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只有深入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特别是在心理问题学生和“差生”的转变工作上,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通过我们的诚意获得学生的信任,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作为大学辅导员,首要任务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成长与身心健康。从前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更多涉及的问题是学生是否按时上课、学习上有无困难、思想状态是否稳定健康,但很少关注学生本身的学习体会。一次偶然听讲座的机会,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道主义关怀为核心”的学生工作理念。从关怀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从 “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高度,让我对“以学生为中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感悟。

受到这种理论的引导与启发,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与学生谈心时再也不只盯着他们的学习情况来发问,有意识地去探究他们的学习感受,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从以往的诸如“最近到课情况如何?学习效果如何?”等问题转变为“最近的课程是否学得顺利?是否学得开心?最近的心情怎样?有没有锻炼身体?”简单的转变,却让我收获了意外惊喜。我发现,学生们比以前更喜欢与我交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内向敏感的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地与我交流。

我所带的一个专业有一个学生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交流,内向敏感且经常旷课。一开始,我认为一个没有追求,不求上进的学生,与他谈话的内容也无非是让他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后来我通过侧面了解,发现这个学生其实自尊心很强,很想变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但是由于方式方法不当,结果事与愿违,所以他常常责备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老师和父母,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他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掌握这些信息后,我尝试从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鼓励他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一方面排解内心的压抑,另一方面得到专业老师的帮助与科学指导。一开始,他对去心理健康中心比较抵触。我告诉他一般的普通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会产生压力郁闷的情绪,这同“精神分裂”等精神病性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心理素质不好的人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重新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与生活态度。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会对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需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在我的引导鼓励与陪同下,他终于跨出了挑战“心理亚健康”的第一步,经过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的专业指导与建议,他积极配合老师调整和恢复,经过一段时间调整,精神状态有了改善。

四、总结

通过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与体悟,我认为作为一名民办独立院校的辅导员,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人道关怀的角度出发,在引导他们充实过好大学生活的同时,还要保证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只有同时做好这些,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和引导他们成长成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句空口号,更是一种责任。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猜你喜欢
辅导员中心大学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学求学的遗憾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