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军
【摘 要】 通用技术课程正式进入了高中课程,面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每一位通用技术教师都在寻找适合她的教学方法,由于目前大多数通用技术教师是从传统的其他学科转过来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定势思维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对于通用技术的教学来说,既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无法体现课程目标。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字】 教学模式 多媒体 开放式教学 载体
【中图分类号】G807.4
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知识为本位”,欠缺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这就难以实现《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这一课程目标,所以我们深感教学模式改善的迫切,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和技术素养的培养统一起来,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能积极进行思考,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能有足够的意志克服。在近一年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现象十分普遍,我觉得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马虎应对。另一方面,目前学校还没有专职通用技术教师,基本上是以前的劳技教师和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师转过来的,而且很多还只是兼任通用技术,教师本身知识储备有限,就技术方面知识而言,现在大部分通用技术教师与学生相比较,区别无非是老师比学生早一点了解到课本的内容。而教材对理论知识的描述,一般都停留在表层上,没有涉及本质的内容,浅尝即止。这就需要我们改善“教师讲一讲,学生看一看,做一做”的传统模式,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常见结构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蜂巢、蜘蛛网、各种动物的骨架、显微镜下看到的各种雪花形态、球形碳、岩石层、台湾101大楼等等,使学生大开眼界,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可以围绕图片有浅入深地提出相关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入新课的教学。
同时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涉及多门学科领域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未曾接触过的新事物、新情景、新问题,这时教师就无法深入讲解,如果一味回避,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情绪。如《经典结构的欣赏》一課,课本简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岳阳楼的结构,如果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也停留在让阅读课本案例的层次上,显然让学生感觉非常枯燥,而且极少有教师对中国古代桥梁和建筑有深入的认识,这时就可以寻找带有语音解说的介绍赵州桥和中国古代建筑的视频, 在课堂上播放,既避免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有限的尴尬,同时拓展了学生眼界。又如介绍“技术试验”这块知识点时,不妨用多用视频展示“汽车的碰撞试验”等类型的技术试验,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就会学得有趣,也就乐于学。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化,并富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绪上升到最佳状态。
二、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倡导自主学习,重视能力培养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行动的自主人格,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安排一些学生探究、讨论交流的环节。如《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课,我觉得在理论课之后可以安排便携式小凳的设计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设计的这些过程,具体设计四个环节:1、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在开会或参加其他室外活动的时候,带上教室里坐的椅子方便吗?如果去郊游你愿意带上这个凳子吗?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放入我们书包的便携式的凳子呢?以次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了问题探索初始阶段的氛围。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课本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材料和结构。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比较明确的引导方向。3、讨论交流:四人小组讨论,画出草图,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设计方案,用视频投影仪向全班展示。4、归纳扩展:教师对同学们设计的方案不作评论,肯定同学们的成果。同时由同学们对展示的方案自主进行对比,作出评价。
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开放的,教师设计了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环节;过程实施是开放的,教师根据教学情景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学生活动过程、结果是开放的,给每个学生留下足够的引发、激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当然,我觉得也不是一定要整堂课都开放式,某个环节有所体现也就够了。
三、选择合适的载体,实现学生知识体系和技术素养的形成。
从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来看,是要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技术素养的内涵很丰富,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不单纯是一个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或单纯给学生传授技术方面知识的过程。如何选择适合于全体学生的内容载体及表现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比如在技术试验部分的教学中,除了应该用视频展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各类技术试验,如汽车的碰撞试验、金属材料的抗拉、抗压实验等,使学生对技术试验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对具体的对象进行试验。课堂上可以准备两种品牌的纸巾、烧瓶、水、滴管若干,利用上述器材进行试验:A、利用试管滴水测试纸巾吸水性;B、将纸巾放入水杯片刻测试水溶性;C、利用测力计撕拉测试纸巾柔韧性。教师用纸板制作几个简易桥梁,同时提供一些砝码,请学生桥梁承重进行测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试验中学,在学中试验”,使之掌握试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试验了解试验对象的特性。而技术设计的教学部分,更强调的是借助于一定的技术载体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感受设计的过程是发现与明确问题、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测试和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提出设计的对象,或者由教师统一确定一个设计对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能最终形成作品,转化为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如通过便携式小板凳的设计制作,让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通过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制作、创意衣架的设计制作,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些环节的实施通常受到教学时间、教师课堂控制的能力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未必能面面俱到,但是对于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采用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目标,使通用技术这一课程区别与其他的学科,彰显其在本轮课程改革中的特色,这本身就是一个艰巨的探索过程。相信通过我们全体通用技术教师的努力,找到丰富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使学生能理性地看待技术,以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积极探究的姿态技术创新的实践,为今后迎接未来社会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2、《技术与设计1与2》 江苏教育出版社
3、《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