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中图分类号】G633.8
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光靠老师传授,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怎样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幼儿积极主动动地学习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佩曾说过:“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故事是幼儿最爱听的,也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的,用故事导入能激发学习兴趣。将教学的要点贯穿于整个故事情境中,通过故事导入、语言的描绘来表现情境,使幼儿同时融入其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延伸。如《图形变变》教学中,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要在那里举行魔术表演大赛呢!看,贝贝羊拿出一个杯子,用魔棒一指,变成了小燕子;嘟嘟牛拿出一个洗发精瓶,用魔棒一指,啊!一只小马走来了;胖胖猪让圆瓶变成了蜈蚣;特别是贝贝兔把一只拖鞋变成了几种不同形状的鱼。它们都表演了各自最拿手的魔术。”我又说:“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喜欢魔术表演吗?(幼:“喜欢”)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宝贝箱,是从魔术师阿姨那里借来的,老师教你们表演魔术好吗?”幼儿这时兴致很高,老师示范,把三角形变成车、把圆变成太阳….我启发幼儿:“刚才看了魔术表演,你准备表演什么魔术呢?”小朋友看着课件里的实物和自己带的实物,一个个认真思考起来。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孩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自己教会自己学习。
二、在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其思维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观察、操作,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于无形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活动时,我先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让幼儿来铺路。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再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时,先给每个幼儿一些长方形纸和长方体的盒,让幼儿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区别,然后再给幼儿一些纸,要求幼儿将一张纸撕成一个长方形、折成长方体的形状……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涂涂、数数、拼拼,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
三、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方式。这一活动方式最大特点是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及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区域活动成了当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如教学《面条长又长》,我发给幼儿一块橡皮泥,要求每人搓三根长短不同的面条,搓完后按从短到长的摆放。让幼儿亲手操作获得长短排序的认识和体验。又如:投入多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大小或形状进行学习分类,这样能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 把活动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幼儿更乐于对与游戏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可让幼儿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着力在幼儿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例如《我身边的数字》一课的教学,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 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读数。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 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地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孩子们会学得更主动,更充分,自然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进而促进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五、设问质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疑问是幼儿走向探索之路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巧拟恰当的數学问题,使幼儿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课前设疑: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原来小动物们都住进了奇怪的椅子楼房。椅子楼房里都住着谁呢?用疑问创设一个活跃的活动情境。在老师讲完《森林火车》的故事之后,再追问幼儿:“小白兔为什么会摔倒呢?这些坑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就使幼儿的思维积极性迸发出了,进而顺水推舟,转入相关图形知识的学习。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运用多种形象多样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具体化、情境化、情趣化,以人为本,充分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情感去感染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积极参与,乐学乐思。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