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在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都颇有成就的学术界双料大咖,他的求学之路是玩着玩着就炼成了“学霸”,他的择偶观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自己对妻子的迷恋,他的育儿经是用类似于非洲俾格米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双胞胎儿子,给孩子养上100多只蛙、蜥蜴和蝾螈等这些两栖、爬行动物,听上去是不是很酷?
[作者简介]衷雅琴,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美]贾雷德·戴蒙德 著 谢延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定价:68.00元
有这么一个在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都颇有成就的学术界双料大咖,他的求学之路是玩着玩着就炼成了“学霸”,他的择偶观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自己对妻子的迷恋,他的育儿经是用类似于非洲俾格米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双胞胎儿子,给孩子养上100多只蛙、蜥蜴和蝾螈等这些两栖、爬行动物,听上去是不是很酷?他就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贾雷德·戴蒙德毫无疑问是学术界的双料大咖,一堆的头衔(title)足以证明这一点: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还被誉为“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多少学者梦寐以求的。他获奖无数,获得过麦克阿瑟基金会基金(此处必须解释:这个基金项目都是授予可能会对世界做出非凡贡献的人)、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地理学会伯尔奖,2013年,因为他对农业领域的突出贡献,还获颁Wolf奖,这个奖项被誉为“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他创作图书9本,其中2本是《纽约时报》畅销书,1本获普利策奖,2本获英国科普图书奖: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荣获1998年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图书奖,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第三种黑猩猩》也获英国科普图书奖,此处请膜拜一下,戴蒙德是全球两度荣获英国科普图书奖的作家,唯一而不是之一!
戴蒙德的作品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入选百道网“中国好书榜”),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超级畅销书,就像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穿梭,从公元前11000年的各个大陆到公元2003年的日本,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从粮食生产到枪炮、病菌与钢铁;里面案例相当丰富,为什么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没有俘虏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印加帝国,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熟悉,诸位看官,历史教科书上有过,但绝不如戴蒙德阐述得这么全面)《安娜·卡列尼娜》和驯化动物有啥关系?知道“土豆战争”吗?这些故事都可以让你在聚会上滔滔不绝,读来让你身临其境,十分轻松,这样的写法经常会让读者误以为贾雷德·戴蒙德就是潇洒地坐在一个挂满世界地图的房间里,喝着咖啡就把写作这件事给办了。
其实不然,在果壳网采访贾雷德·戴蒙德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到,第一次去巴布亚新几内亚是1964年,此后每隔一两年都会去一次,西南太平洋一些人迹罕至的岛屿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想象一下,从一个人人埋头刷着朋友圈、点着赞的现代社会穿越到某些未被开发的地区,两个村落间起冲突、兵刃相向,有些地方还弑婴,有残忍的陪葬制度……(好吧,这样的生活我难以想象)在《国家地理》的同名纪录片中,完整地呈现了新几内亚土著生活的生动影像,戴蒙德一出场就是穿着褪色的牛仔衬衣,戴着遮阳帽,划着船穿梭在燥热的雨林中,他可是70多岁高龄!他在接受美国hemispheres杂志采访时,坦承在远离现代社会的丛林部落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自己都不能确定是否能活着回来。(任何一项殊荣的背后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我们按下不表)
看这样一位学术界大咖的求学之路,那就是看一部“学霸是怎样炼成的”纪录片。戴蒙德青少年时期进入一所提供出色拉丁语和希腊语课程的中学——罗克斯伯里拉丁学校,1958年在哈佛获得艺术学士学位。之后他远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61年,就拿了生理学和生物学双博士学位!从剑桥毕业之后,他被挑选为有学术创新潜力的初级研究员(Junior Fellow)重返哈佛医学院,到了1968年,才31岁的他就当上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学霸就此炼成。
就是这样一位学霸,坦言“像众多儿童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被要比一个成年人作为职业进行探求的、更为广泛的事物深深吸引”,说白了就是学霸对于外界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爱玩。他的整个童年都忙着观察野鸟,这个兴趣爱好一直延续到现在,也让他坚定了自己要从事一项与生物学有关职业的志向。他在获得了一架望远镜后对天文学有了兴趣,在哈佛的一年级还去修读了这门课。(这个是不是有点耳熟,好多名人都会在童年时期收到望远镜的礼物)
写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他同样“牛”的父母亲:父亲路易斯·K. 戴蒙德是一名医生,是研究儿童血液疾病的著名专家(找到他喜欢科学的源头了);母亲弗洛拉·卡普兰是一名教师、语言学家,还经常在演唱会上表演钢琴,多才多艺。受他母亲的影响,戴蒙德在音乐、写作、语言方面都极为出色,6岁就开始学钢琴,这个演奏技巧对他追求女朋友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玛莉很有帮助,他会弹着A小调勃拉姆斯间奏曲向她求婚,在哈佛,他还有闲心去学了作曲;在中学时他迷上了写作,每周都要写上一篇作文,而他的“牛”妈每篇都认真帮他修改。但估计他母亲也没有料到他有这么强大的语言天赋——中学的一个夏天,他在一个实验室洗了一段时间的瓶子,因为同伴们是其他国家来的,能说德语和俄语,之后他到哈佛选修了这两种语言,然后……就学会了!他会的语言达12种,在60岁的时候,他学会了想学的最后一种语言——意大利语。可以说,他一直边玩边尝试着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如今,他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分成四大块: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给大学生上地理课;在新几内亚和西南太平洋岛屿上观鸟并做研究;面向更多的读者写作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图书;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是国际环境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 和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区(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负责人。闲暇时间,他和妻子、孩子和朋友们一起在洛杉矶家附近地区观鸟、弹弹钢琴,玩玩室内乐,博览群书和说不同的语言……
因为生物学家的背景,戴蒙德的择偶充满了喜剧性,他有过几任女朋友,不知是他发展出他的择偶理论在先,还是他爱上他的女友在先,反正他的理论是:择偶除了空间距离和协商,体貌特征也是那个人吸引自己的主要因素,身高、块头和发色都要满足自己的偏好,甚至耳垂、中指长度和两眼距离也是互为意中人的考虑条件。他认为夫妻体质特征的相关系数,平均是0.2,不比人格特质(0.4)与宗教信仰(0.9)高,可是仍然显著地大于0,其中中指长度,相关系数是0.61。结论是:大家似乎对于意中人的中指长度非常在意,对发色、智商倒没那么在意。直到他遇上玛莉·科恩——波兰政治家爱德华·韦内的孙女,一位经常给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回来的老兵看病的临床心理医生,他知道了什么叫“一见钟情”,也就暂时把他的一套理论抛到九霄云外了,等他回过神来,他很自豪自己的理论又一次发挥了作用:玛莉的眼珠、身高、体格和发色都是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可是他说不清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直到有一天,他陪玛莉去看芭蕾舞,这个谜底才得以解开——他把望远镜递给玛莉,方便她仔细观看演员的舞姿,当她还回来的时候,他却不得不调远两个目镜之间的水平距离,才能对准自己的眼睛,原来她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他为此还纠结了几天,要不是玛莉的耳垂和其他的特征深深地攫取了他的心,说不准就因为玛莉两眼间的距离不是他喜欢的那种,他可能要提出分手呢!(这一点责编可以向这位大咖确认一下)
他一直比较欣赏自己在书中描绘的那些部落的人们,他们的一些育儿传统让他深深着迷,他甚至将一些有趣的做法贯彻到他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身上。在他看来,很多部族居民对待孩子们决不粗暴,可以说是非常顺从,非洲俾格米人的父母一方如果打孩子。可能会导致夫妻离婚。这些部族社会是不允许对孩子们进行体罚教育的。他也认为,对婴儿的亲热抚育法就是让孩子与自己更为亲近,这是延续最自然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在这一点上医院的护士往往是错的。比如说,当你把小婴儿放在大人中间睡时,护士就会阻止你,说小孩会太热,应该让他单独睡在婴儿床上,戴蒙德认为在过去的600万年间,人们在婴儿时期都是睡在父母中间也没热成怎么样呀。他甚至表态,如果时间倒流,他和太太在抚育孩子时,肯定不听医院护士的。
他的两个双胞胎孩子非常幸福,他们喜欢做什么都行,戴蒙德从不打他们,一个孩子在3岁时喜欢上了蛇,结果戴蒙德养了100多只爬行和两栖动物;另一个孩子则由喜欢蝴蝶再到喜欢摇滚乐。最后是关于二战史,他顺从孩子的意愿把孩子带去了关岛参观。如今一个孩子正在修读律师专业,另一个则是一位美食厨师,都在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也欣赏那些5岁的孩子就能自由离开自己部落而选择别的部落,他也非常欣赏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不和爸妈打招呼就能和他一起工作,而且给他带来很大的帮助,他觉得这样长大的孩子更加自信、负责任。但是他坦言自己做不到,如果他的孩子5岁时不满意自己的家庭而穿过整个洛杉矶去选择另一家庭居住,他接受不了。他也做不到让自己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在火堆旁玩耍,总归要先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才行!在这一点上,无论他怎么酷,现代社会的父母倒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