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医学都抱有无尽的期许,希望有一天医学能攻克一切疾病,无限延长人的寿命……医学科技无疑在进步,但各种生命也在不断地进化。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生命无止境,医学无止境。
[作者简介] 何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辑。
《哀伤是一种精神病:走出健康误区》
《环球科学》杂志社 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 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5月版
定价:39.80元
每个人对医学都抱有无尽的期许,希望有一天医学能攻克一切疾病,无限延长人的寿命……然而事与愿违,如今不但作为众病之王的癌症尚未被攻破,新的传染病也经常突然来袭,令雄心勃勃欲移居火星的人类不知所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医药科技发展得像蜗牛爬一样慢呢?《哀伤是一种精神病:走出健康误区》以一个个鲜活的医学最新见解和进展告诉我们,全球的科学家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工作,怎奈生命现象越研究越复杂,有时我们连哪些是因哪些是果都搞不清楚,比如基因改变到底是衰老的结果,还是衰老的原因呢?
20世纪20年代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4年人类可以大批量生产青霉素,随后抗生素家族的其他成员——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陆续面世,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开始。肺结核、白喉、肺炎、梅毒和破伤风等无法缓解的疾病突然间变成了可治之症。然而,正当人类欢呼自己在医药领域的伟大胜利时,万万没料到细菌在抗生素的摧残下只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就进化出了高度耐药的菌株。如今,医学界不得不去面对抗生素滥用产生的副作用,同时尽最大努力研发替代抗生素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1918年的全球流感大流行造成约10亿人感染,至少上千万人丧生,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下半叶,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的大规模应用,人类防控各种传染病的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在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的“首席杀手地位”逐渐让位给其他疾病,比如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07—2030年间,每年的新发癌症患者将增加37%,而每年的致死人数将增加45%。即使扣除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这个数字也是令人沮丧的。
遗憾的是,现代医学仍然无法解释癌症的成因,所以针对癌症的治疗还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阶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肿瘤细胞不是外来之物,而是正常细胞在各种因素刺激下演变而成的,从出现肿瘤细胞到使人患上癌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能活到高龄的人,生前没有表现出肿瘤症状,死后解剖结果却显示体内有癌细胞,说明他们的身体长期与癌细胞友好相处,并无大碍。而一旦患上癌症,想把癌细胞从身体中完全清除出去几乎不可能。临床“治愈”并不表示肿瘤细胞已经完全被清除,它们仍有可能以不可见的方式潜伏在身体各处。怎样才能不患癌症?人类攻克癌症还需多少年?也许看完这本书之后,读者就会对科研人员在攻克这一难题时表现出的执着肃然起敬。或许癌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是人的机体功能出现紊乱的结果。也许癌症致死人数的增加与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不无关系。人必然要死于一种疾病,如果细菌和病毒在抗生素面前已难以形成反扑之力,那么医学有攻克不了的疾病也许也是必然的。
如今,我国知识阶层的人数不断攀升。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与美国的水平接近。对当代知识阶层来说,了解一些医学进展肯定有用武之地而且不难做到。医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选择的技术和手段,在选择的时候缺乏医学常识往往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比如,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恐惧癌症决定切掉双侧乳腺,是明智之举还是自讨苦吃?又比如,美国一些运动员在干细胞治疗尚未通过权威机构审查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利用相关技术修复受伤的手臂和膝盖,虽然一时挽回了运动生命,但是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细胞有增殖形成肿瘤的危险。
《哀伤是一种精神病:走出健康误区》中的文章大多来自全球顶尖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自1845年创刊以来,共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15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科学美国人》上撰稿,这个杂志汇集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所讨论的问题都是科学领域前沿的热点问题,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很有裨益。医学科技无疑在进步,但各种生命也在不断地进化。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生命无止境,医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