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校企共赢

2015-05-30 10:48谭增ChinaIP
中国知识产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技成果知识产权

谭增 China IP

据科技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约3万项,但其中能够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有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5%。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专利实施率不到15%,而发达国家则高达70%80%。在残酷的数字对比之中,也说明我国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近些年来,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个省、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知识产权能够创造更大价值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得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在英国知识产权局CEO约翰·阿尔蒂(John Alty)访华期间,《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与英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一场圆桌会议,邀请到清华大学、奇虎360及中国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专家代表就政府、高校、企业分别在促进科技转移转化方面所应扮演的角色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

政府引导搭台

2014年1月,北京市对市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和奖励机制作出了重大调整,制定了《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简称《京校十条》;2014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2014年年底,国务院通过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很多人形容这一系列政策为学校和企业在科技转移转化中“松了绑”。例如,在《京校十条》中,“不少于70%”这个数字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按照新的政策,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给予科技人员奖励比例下限由以前的20%提高至70%。同时,允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用于人员激励支出的部分一次性计入当年高等学校工资总额,但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则完善了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处置收益分配等制度,突出了企业在科研方向选择、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也为企业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释放活力提供了政策支持。

英国政府对于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一直很重视,在很早以前便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指导。据约翰·阿尔蒂介绍,英国的企业与高校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过去的十五至二十年间,它们之间的合作变得更为密切了。产生这种合作的原因多种多样,除研究质量比较高之外,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大约在十五年前左右,英国就开始提供资金支持,在各个主要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中建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专门负责管理技术转让方面的工作,帮助企业和大学进行更好地接触和交流。

从更宽泛的层面上讲,英国有着灵活的知识产权体系,该体系可以尽量满足企业和大学的需求,让双方自己决定以何种方式开展合作。在这方面,英国知识产权局也一直在不懈地努力。早在2005,英国知识产权局就与企业界共同联手推出了兰伯特工具包(Lambert Toolkit)。该工具包中不仅提供了一些范例式的合作协议,可以使企业和大学在磋商具体合作条款时更容易达成一致,而且根据最新评估,该工具包在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实践中非常成功。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对整体流程也很关注,从项目研究开始到产品的最终生产,政府始终关注其如何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支持。以医学或生命科学领域的项目为例,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可能会涉及诸多不同的部门,有的部门侧重于专利实施,有的部门可能着眼点于资助基础性的研究。总的说来,政府所要建立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研发立项开始到最后的专利实施,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推进,不会出现中途断档的情况。

高校借企业之力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级名校,科研能力颇具实力。从基础学科到工程学科,技术学科,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因此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方面实践起步较早,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林丽慧副教授介绍,清华大学是中国高校当中最早成立类似于英国的技术转让办公室的大学,建立初期称为科技处,现在是科研院。它可以帮助老师将研究进行技术转让,例如帮助老师与企业沟通,进行合作开发及技术转让。技术转让办公室最早主要负责审批工作,现在也从事一些类似于专利申请的服务工作。目前,清华大学每年在国内的技术转让成交额约达十亿元人民币,与海外的合作和转让约达五亿元人民币,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存在学校辅助介入较晚、服务功能有待加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老师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之后,如果涉及到申请或转让专利,技术转让办公室才会在谈判或者协议方面给予帮助;甚至很多时候,老师已经完成了所有工作,办公室仅仅只是进行了审批。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地改变现状,为了提供更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服务,学校成立了不同的专门办公室和部门,包括合作开发办公室和海外合作办公室等,有效地在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帮助。

另外,清华大学于2013年4月创建了清华x-lab,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随后一年,清华x-lab知识产权中心成立,旨在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教育、法律专业服务和商业指导。清华x-lab知识产权中心主管泰丽Tal Badt在圆桌会议中表示,她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大量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于知识产权的贡献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因为毕业后进入公司或者自己创业等原因,他们手中的资源出现了断档,由于他们对知识产权了解甚少,很少能够把想法转变成现实或是可持续的有竞争性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尤其是博士生利用学校的设备和资源进行科研,对于发明所属问题,在研究之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这些方面,泰丽建议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另外在科研前期,学校应当与学生签署协议,对权属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规约,从而有效地促进更多的交易。

英国在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方面已经开始了实践。他们所采取的做法就是从课程安排上做起,无论是从资质还是从标准制定方面,学校尽量使知识产权知识能够嵌入到各个教育或培训课程当中去。由于实现起来不太容易,所以目前只在一些课程里实现了,比如工程学。英国对知识产权的普及不仅体现在学生上,还体现在高校的教师上。英国知识产权局从2014年开始为高校教师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教学材料供他们对知识产权进行深入了解,如需得到律师和其他方面专家的建议,也可以实现,此项目预计到2015年3月完成。

高校能够孵育一些良好的技术成果,而且也能够孵育出一些很伟大的公司。除与外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转移转化,很多高校选择自己建立企业,直接进行技术转移转化。以方正集团为例,它最初由北京大学投资创办,王选院士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所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奠定了方正起家之业,它也从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到可以影响整个产业,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校办企业典型代表。方正虽然成功,但并不是可以无条件复制。关于大学在决定哪些采用技术合作转让,哪些自己成立公司这个问题上,林丽慧认为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大学自建企业有利有弊。大学所建企业由于有着大学背景,CEO通常是有着技术背景的科研人员,他们有着良好的学术思维,可以充分展示学术成果,然而往往这些CEO在商业思维方面略微欠缺,不一定能充分将科研成果的商业潜力发挥出来。而且综合性大学的研究成果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因此大部分的情况下,高校依旧需要借助企业之力进行技术转移转化。

企业寻高校双赢

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当中,很难说清楚两者孰轻孰重。不只是高校需要将科研成果通过企业转化成为产品,企业也需要借助高校优势的科研成果使自己始终走在科技前沿,立于竞争不败之地。来自于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奇虎360的知识产权总监黄晶表达了他对大学科研成果的肯定及企业对与大学合作的渴望。他举例说第一代搜索引擎雅虎和第二代搜索引擎谷歌均来自于大学,所以他相信第三代未来也可能来自于大学。据黄晶介绍,目前很多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以及奇虎360都已经开始重视与高校的合作。

然而,企业与高校进行密切的合作也并非易事。黄晶就合作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够让双方相互了解。虽然我们目前已经处于互联网时代,但是互联网这个平台在这方面并不足够畅通。尤其是在搭建中国企业外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因为中国现在有足够大的市场和足够多的试验田,也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帮忙去孵育这些科研成果。美国在这方面的步伐比较快,斯坦福大学已经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中心,负责处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事务。其次,黄晶认为目前一个现状就是,不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中国,高校中的老师都难像企业一样去考虑知识产权布局问题。这些高校教师可能有一些很好的创意,对这些创意申请几个专利之后便没有了下一步的动作,甚至他们完全不懂得如何利用专利的游戏规则,这是一个弱点。所以说,未来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局或者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应该相互协作,除了辅导高校做前期的知识产权申请,还要对后期的布局进行培训教育。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技成果知识产权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知识产权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