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光只见靖江王陵出土青花梅瓶的肩饰上,对开光题材表现、青花工艺的探究,可解析出土梅瓶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管窥明代瓷器的装饰规律,展现更丰满的靖江王陵文化。
关键词:靖江王陵 青花梅瓶 开光 题材
靖江王陵是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在南宋、元代称静江)的藩王陵园,位于今广西省桂林市东郊尧山西麓,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世代最全的明代藩王墓群。又称“靖江王十一陵”,含从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洪武三年(1370)受封起,至顺治七年(1650)亡国,存世280年所传十一世孙、十四王的墓穴。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先生称其“藏华夏陶瓷瑰宝,集明代梅瓶之最。”靖江王陵出土梅瓶300多件,包括250余件以明代青花为主的瓷梅瓶和60余件陶梅瓶,现藏于桂林市秀峰区西山路桂林博物馆。
梅瓶,是造型为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一种瓶式,因其瓶体修长,故亦称“经瓶”。清人许衡之在《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曰梅瓶也。”叶文程教授在《靖江藩王遗粹》序中写道:“该馆所藏梅瓶,数量之多为全国之冠,世所罕见,其品质、纹饰等方面亦堪称一流。其中有些器形为世所仅存,独一无二。有些器形则独具特色,成为文物鉴定的标准器。” [1]经考证出土青花梅瓶由江西景德镇制作,水运至桂林;大多胎骨厚重、明中期前为砂底;釉色莹润、青料发色青翠者居多; 梅瓶造型多样,常两件成套出现;青花绘制有率性随意的民窑风格也有工整细致的官窑水准;瓶身多有明显接痕,釉面有少量针眼,这些共性反映了明代青花梅瓶的工艺特点和时代特征。整体构图上,由器腹通景式绘制的龙凤纹、花鸟鱼禽纹、人物纹等主体纹饰和肩、足部的图案装饰组成,本文聚焦的开光只见于青花梅瓶肩饰上。
一、开光内的题材与表现
(一)开光内绘折枝花卉、折枝果实、缠枝莲。开光是为了突出某一形象,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或勾画出某一形状的空间后在该空间进行装饰的手法。出土青花梅瓶肩部的万字纹、鱼鳞纹、钱纹等锦地三开光或四开光,内绘折枝花果,是最常见的开光样式。折枝花卉有莲花、菊花、梅花、牡丹等,果实以寿桃居多,少量石榴、枇杷。主体纹饰与折枝花果有固定搭配规律,如万历的双龙赶珠、双凤穿云图和嘉靖的双龙抢珠纹与寿桃、菊花搭配,寿桃的数量更多;锦鸡花卉图、四爱图与菊花搭配;岁寒三友图、梅妻鹤子、婴戏奕乐图、高士奕乐图与梅花搭配;缠枝莲托八宝八卦纹、四爱图与牡丹搭配。这些常见开光与主体纹饰形成一定的韵律感,还有些个例:如万历青花仙人庆寿图梅瓶钱纹三开光内,绘折枝花和枇杷图案;万历青花婴戏弈乐图梅瓶肩部三开内所绘石榴刻画精细、构图各异;万历青花鸡腿形状元过街图梅瓶,云间开光绘缠枝莲纹。折枝花果如梅花、菊花等暗喻文人的人格理想,寿桃、石榴、枇杷有长寿多子的吉祥寓意,体现了藩王们美好祈望。
(二)开光内绘动物:仙鹤、喜鹊、海马。这类梅瓶较少,如嘉靖的岁寒三友仙人故事梅瓶,白描式云肩开光内绘云鹤纹,对主体纹饰进行补充;万历的侍女教子图梅瓶,三开光内都绘喜上眉梢,但构图各异、生动自然;镇馆之宝的明·宣德青花携酒寻芳(携琴访友)梅瓶,器腹绘高士骑马、琴童携琴引路、仆人担挑梅瓶的文人风雅生活,肩部海水纹锦地二开光,内绘左顾右盼、对望呼应的海马。海马多见于出土梅瓶的足部装饰。该梅瓶风格写实、线条有力、刻画精细、层次丰富,体现了宣德青花较高的工艺水平。
(三)开光内书写文字:福禄、福寿、玉堂佳器。现馆藏青花梅瓶肩饰开光内书写文字的仅四件,都产于明万历。青花应龙赶珠纹梅瓶书“福寿”铭、青花双龙赶珠纹梅瓶和青花福禄款八仙人物图梅瓶书“福禄”铭,三者都是鱼鳞纹锦地二开光,双勾后汾水。青花双凤穿云图梅瓶,肩饰的万字纹汾水锦地四开光,写“玉堂佳器”。这些文字开光凸于锦地之上,形成一定的韵律感。虽然文字书写随意,属典型的民窑风格,但直抒祈福纳祥的愿望,体现了梅瓶在丧葬文化中的作用。
还有一件青花“日”字铭龙凤穿云纹梅瓶,器腹的主体图案绘有太阳纹,太阳纹圆圈中写“日”字,实为罕见。
二、开光外锦地的种类与表现
出土青花梅瓶肩饰开光多在万字纹、鱼鳞纹、菱花纹、龟背纹、钱纹等锦地之上,形成如意形、葵花形、圆形、小括号形等抽象几何形开光,宣德青花携酒寻芳图梅瓶上出现了罕见的写实海水形开光。
(一)万字纹即“卍”字形纹饰,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辞海》:“‘卐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唐代铜器、清代织锦、镂空门窗上多见万字纹装饰。靖江王陵出土梅瓶肩饰上的万字纹锦地三、四开光最常见,也有用如意云头或条带点状来分割点缀万字纹,既取吉祥寓意又饱含民族传统的审美。
(二)“鳞纹,青铜器纹饰之一。形如鱼鳞之排列,故又称‘鱼鳞纹。多做二重线和三重线构成……常上下数层重迭组成。早见于商代,盛行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 [2]开光外锦地鱼鳞纹出现较多,常与万历的龙凤图、锦鸡图、婴戏奕乐图等动物、人物主体纹饰搭配,宣德的携酒寻芳图梅瓶也绘制精细密集的鱼鳞纹。
(三)菱花纹常应用于中国古典建筑的窗棂,由两根或三根木棂条相交并在相交处附加花瓣,而成双交四椀、三交六椀的放射状菱花图案,是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的一种符号。梅瓶的菱花锦地多为双交四椀的样式,如万历青花八仙人物图梅瓶上白描菱花纹。
(四)海水纹:斜向地排列线条来表现波涛翻滚的水浪,常与重叠山头同时出现,称海水江崖纹,寓意福山寿海。多出现于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代的瓷器上,古代龙袍、官服下摆也常有应用。宣德青花携酒寻芳、西溪问樵图梅瓶肩部海水纹锦地开光,用浓淡变化的线条渲染出波涛汹涌的场景,表现海水形开光的真实感。海水江崖纹在出土梅瓶的足部装饰上很多见,寓意江山永固。
(五)龟背纹。出土梅瓶的龟背纹锦地,有二开光绘折枝花的万历青花双龙赶珠纹梅瓶,也有三开光绘云鹤纹的万历青花百鸟朝凤纹梅瓶。二者的龟背在每个单元的六面体上还绘制精细花纹,也有只画连绵的六面体龟背纹,如万历青花侍女教子图梅瓶。同时,龟背纹在出土宣德青花携酒寻芳、西溪问樵梅瓶的颈部也有应用。
(六)钱纹是类似铜钱的四方连续纹样。常用较深青花勾勒后填浅色汾水,有些在图案上留出白色荷花,蓝白相间别有韵味,如万里青花仙人庆寿图梅瓶;有些与龟背纹间隔实用,如万历青花侍女教子图梅瓶,三开光的喜上眉梢图案的锦地由钱纹和龟背纹巧妙衔接。
锦地开光与主体纹饰的搭配形成某些规律,如万字纹与折枝花果、梅妻鹤子等题材搭配,并常与梅花呼应;鱼鳞纹与动物、人物主体纹饰搭配。还有白底开光,如万历的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云肩内穿插白描折枝莲花、菊花,开光外以银锭、云板、双钱、方胜、如意等杂宝纹点缀。体现了其题材的丰富和吉祥文化的应用。
三、开光的青花绘制工艺与表现
靖江王陵出土梅瓶的青花表现主要有汾水式和白描式。
(一)汾水,有景德镇青花汾水和醴陵釉下五彩汾水两类,本文指前者。汾水,也叫“汾水皴”,在元明青花瓷上已见娴熟的汾水画法,是康熙青花的典型特征。汾水时,将青花料调成浓淡不同的料水,在泥坯或者素烧坯上绘制出深浅变化的色度,积料的多少使得一笔能分层次。绘制时常用深色料勾轮廓再填浅色,汾水后勾勒线条可见,也可作没骨画法。
出土青花梅瓶主要用先勾后填的技法,如“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上,主题纹饰和开光绘制都先勾线后汾水,青花层次较少,形成类似剪纸的效果;万历青花仙人庆寿图梅瓶,绘八仙人物庆寿场景,云肩开光外汾水绘钱纹锦地并凸显一朵白描荷花,在勾线的基础上体现出多个色度的丰富层次,绘制精细。折枝花果的青花汾水常为两个层次,如花用浅色、叶用深色汾水,寿桃底部有积料产生的层次感。总体来说,开光内的折枝花果没有锦地绘制的立体感强。如万字纹常用深浅两色汾水,形成主纹和地纹的效果;鱼鳞纹由小扇形层叠排列形成密集状,每个单元的鱼鳞双勾而成,汾水时有将内层汾水、外层留白的,如福禄、福寿铭的万里青花应龙、双龙赶珠纹梅瓶,也有将两层作浓淡汾水的,如万历青花婴戏弈乐图梅瓶。
(二)白描,本是一种中国画技法,多应用在人物和花卉题材,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渲染。白描式出土青花梅瓶用青料勾线,不填色。这类梅瓶数量较少,有全器白描勾勒的:如嘉靖的青花岁寒三友仙人故事图带盖大梅瓶,线条有力,云肩开光内精细刻画云鹤纹,外绘缠枝莲,浓淡适中的青花线条与细腻的白胎呈现典雅的风韵;崇祯的青花双龙抢珠纹梅瓶,万字锦地开光绘寿桃,勾画略显拙味,青料青翠;也有仅白描开光形状,内外无装饰的:如嘉靖的青花双凤穿云梅瓶两件,仅三勾云肩开光形状,线条有入木三分的铁线描遗风。
在描绘开光形状时,常结合汾水和白描技法。常用中等色度的青料三勾出开光形状,靠近开光内部的两条线紧密相连,填稍浅色料在两线之间,第二、三条线间隙略大,并留白,从而形成沿轮廓留出白边的开光样式。
四、结 语
从出土梅瓶肩饰开光内、外装饰的题材和青花工艺表现,可解析其个性特征和艺术价值,也可见某些共性的规律,为现代陶瓷装饰提供依据和参考。首先,开光只见于青花梅瓶的肩部,多以锦地开光的形式出现。其次,开光内题材、主体纹饰和锦地有固定的搭配。万字纹、鱼鳞纹、钱纹等锦地三开光或四开光,内绘折枝花果,是最常见的开光样式,其中,折枝寿桃出现最多。再次,青花工艺以汾水为主,整体表现出民窑风格,也不乏刻画细致、制作精良的佳品。最后,从题材的文化内涵来说,有体现文人高雅情趣的四爱图、高士图;有表现龙凤呈祥,祈愿福寿连绵、江山永固的阶级立场的经典器;也有缓解政治无为的靖江王,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痛苦的良药——佛、道教文化的内容。
靖江王陵出土梅瓶反映了藩王的生活与理想,其蕴含的明代历史和陶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支流。时值靖江藩王文化重建及其与桂林旅游资源的整合,挖掘出土梅瓶的历史文化根源更具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 桂林博物馆.靖江藩王遗粹[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 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蔡花菲,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