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

2015-05-30 23:58:07赵秉志徐文文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15年2期
关键词:刑事法律北京师范大学规制

赵秉志 徐文文

虚假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媒介传播时,其具有的隐蔽性和无限制性的特征,可能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现行刑法中尚没有规定专门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而是通过散见于刑法中的一些条款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主要涉及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虚假广告罪、诽谤罪等10种犯罪。

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特征来看,犯罪主体方面兼顾对自然人犯罪的惩治和对单位犯罪的规制,主观方面行为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客观方面不同罪名中“虚假信息”的范围各不相同,犯罪客体上多数犯罪都侵害了社会的经济秩序或公共秩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犯罪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包括:纯正与不纯正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编造、传播类和编造并传播类、传播类虚假信息犯罪,数额犯、结果犯与情节犯。

从司法实践情况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类犯罪在司法适用中有一些疑难、专门问题,需要从法理上进行研讨和阐明。一是“虚假信息”的范围界定问题,对虚假信息的范围界定不清晰、过于狭窄,并且不同犯罪中的虚假信息存在一定交叉;二是“编造”与“传播”行为的关系在立法上作出区分是否合理的问题,三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系问题。

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应予以多方面的完善:第一,扩大犯罪主体的范围,包括合理扩大特殊犯罪主体的范围,明确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范围。第二,完善犯罪客观方面的相关规定,适当明确并扩大“虚假信息”的范围,进一步突出对传播行为的刑法规制。第三,调整法定刑的配置,协调同类犯罪间的自由刑,完善罚金刑的配置,将单位犯罪中的单罚制改为双罚制。第四,考虑在刑法中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

(摘自《当代法学》,2014年第5期,第3-15页。)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100875]

猜你喜欢
刑事法律北京师范大学规制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中小学校长(2021年8期)2021-09-11 09:39:54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6:10
从严政策下传染病防治之刑事法律的司法适用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0:56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刑事法律和刑事政策调整与监狱工作
刑法论丛(2018年3期)2018-10-10 03:36:32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刑法论丛(2018年4期)2018-05-21 00:44:30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法治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3:41:40
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实证研究
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0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