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高考形势下影响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的因素

2015-05-30 23:24管仪彬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心理

管仪彬

[摘要]在当前高考政策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持无所谓态度,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甚至是不做,课堂注意力也常常不集中等。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观念、情感及教育素养,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制度都会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关键词]指挥棒高考政策地理学习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13

在新课程背景下,江苏省从2009年起高中选修科目等级“门槛”由高校自己设,对两门选修科目省里不作统一要求。学校、家庭为了提高学生本科上线率,减少甚至是忽视选修学科的学习,增加语数外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持无所谓态度,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甚至是不做,课堂注意力也常常不集中。

地理学习心理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一定的偏见,错误地认为地理学科是很低端的科目,是小学科、副科,可有可无,对今后个人发展没什么帮助,仍然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思想,再加上目前高考对地理学科仅作等级要求,导致学生漠视地理学习,学习缺乏兴趣和意志力。

一、学生自身的地理学习心理

1.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心理欲望较低

学生进入高中后,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上,因初中地理仅要求会考,不计入中考总分,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甚至不开设地理课,也没有专职的地理教师,导致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也没有意识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认为地理学了没用,从而在学习时间上分配太少,甚至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简单,背背记记就行了,不具有挑战性。”没有真正认识到地理学科也是一门科学,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一长,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没掌握,课堂上似懂非懂,知识联系不到位,问题解答不够准确,渐渐地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缺乏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内驱力。

2.急功近利,学习责任感不强,意志薄弱

因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上述“根深蒂固”的形象,以至于很多学生对地理问题思考、讨论不是很积极。但他们为了应付考试,在地理书上常常会记下老师总结的答案和答题模式,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入剖析的意识,仅仅停留在纯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地理学科本质特性,不能主动地把地理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缺乏乡土意识、道德情感意识和环境意识,基础知识薄弱,不愿意认真读图、审题,不能把图中抽象的地理符号转化成语言符号,专业术语表述不规范,知识迁移不到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关心的只是地理问题的结论而非对现实地理环境的影响、意义,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学习责任感不强,意志力薄弱。

二、教师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的影响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观念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从古至今,很多名人学者都从师于大家,这说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知识储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师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吸引学生,对学生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并且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时刻关注现代社会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而我们现在很多地理教师特别是工作时限较长的老教师,大都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愿主动学习,如参加一些教科研活动、集体备课、听年轻老师的课等,不愿主动去接触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脑课件、视频、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等,难以割舍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老师唱独角戏,课堂缺乏活力,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造成了教学知识面狭窄,课堂容量小。教师“教”的立场没有转变,形成“穿着新课程一双鞋,走传统教育教学老路”的现象。有的教师过多关注自己讲授多少,忽略了学生真正会应用多少,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被磨灭,导致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打不起精神,作业得过且过,对老师的要求也置若罔闻。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甚至出现对学科学习的逆反心理。

2.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个富有感情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实中常常见到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某门学科,这就是教师魅力的体现。感情丰富的教师懂得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主动表扬,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首先,教师对教学热爱、学科情感及专业知识丰富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感觉到跟着老师有学不完的知识,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对老师非常信赖和崇拜,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强烈的为学生服务的欲望,一丝不苟地工作,不断学习、深造,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思想和理念,增加课堂戏剧性,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就会喜欢、信任教师,就会热爱地理学科,也会以饱满的情绪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

3.教师的教育素养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素养高低决定着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反应灵敏、语言幽默、口头表达能力强、性情温和有亲切感的教师常常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乐于主动接受这样的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做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单是专业知识,还有许多课外的东西,以及做人处世的道理。我始终坚持一种观点:学生到学校读书,绝非就是为了今后的高考考上本科,甚至是完成家长心目中的大学梦想,也绝非是为了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来满足所谓的虚荣心。学校仅仅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往和成长的场所,教师也仅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者,因此教师的教育素养不能仅看老师的教学水平,更应该看重其应有的综合素养,只有知识丰富、道德正派、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优秀生。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特点,知识杂而广,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对教师教育素养的要求也很高。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博览群书,这对提高自身素养有很大帮助,也能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制度的影响

1.家庭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意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父母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孩子的价值观,甚至发展方向,从小就帮助孩子定下了发展的框架。比如,因地理相关专业在高校中可选择的范围相对较窄,将来的就业去向很多家长认为不够理想,家长会干预孩子的选择,而不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爱好意愿来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扼杀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学校、社会教育制度对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的影响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在课时安排、作业量上也做了些调整,减少选修科目课时,控制选修科目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加大语数外课时和作业训练量,这样就弱化了选修科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导致正常的教学内容不能够完成,学生复习巩固不到位,基础知识薄弱。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不了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下降,想提高学校地理教学质量举步维艰。

总之,在当前高考政策下,中学地理教师既要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个人地理教育素养,努力调控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凸显地理知识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纠正学生不良学习心理,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心理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心理感受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