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多的5市2省重點排控企業實施碳配額交易後,大陸在加快了碳交易體系的建設速度,在公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後,為進一步擴展至未被列入排放的企業、機構、團體與個人的參與,《國家自願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同時,參與方開立賬戶,即可進行國家核証自願減排量(CCER)的持有、轉移和注銷。
與証券、期貨市場的早期發展一樣,大陸碳交易市場的建設方興未艾。而今大陸証券市場的日成交值可達萬億人民幣,一些期貨交易品種,如銅、鋁等,已居於全球第一位。目前碳交易市場才成立了7個城市的試點,就已居於全球第二大碳市場規模,可見,大陸碳交易市場未來將有機會成為最有潛力的新興市場。
儘管現在的成交仍然不夠活躍,但在管理辦法公佈后,也同時登記系統上線;這將為2016年進一步推廣全國碳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原本7個城市的碳試點,將在2016年6月履約期完成結束,這也將是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的關鍵節點。
而對於在中國大陸碳市場建設過程中,將面臨到哪些問題,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表示,首先需要頂層設計過程中實地調研,將試點交易的經驗轉化為完善未來碳市場建設的依據。其二,區域試點配額的妥善處理;在各試點積極推展活躍市場,潛在的配額供給過剩問題,未必在2016年全國碳市場啟動前消化,可以靈活處理區域試點配額,如政府回購、平穩過渡為全國市場配額等。其三,市場風險的識別和監控。電子登記簿為靜態產權紀錄系統,不具備市場跟縱和監控能力,需要建立監控平台監督市場交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