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中國發改委陸續批復的投資已達10萬億人民幣,2015年將上7萬億人民幣,這已遠超過2009年的4萬億人民幣投資。最大的不同在於,此次投資額雖然大,但並非沒有目標的漫撒式投資,而是有重點的投資,這將對大陸未來新經濟發展方式與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當下在大陸,儘管到處都聽到企業在喊著生意難做,景氣不好,但實際上,卻不知大陸經濟已經進入轉型期,企業沒有跟著國家產業政策結構的調整進行必要的轉型,必然會面臨到發展的瓶頸與困境。
要洞悉大陸未來發展的需求,以及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從投資導向就可以看到端倪。2014年底中國發改委陸續批復的投資已達10萬億人民幣,2015年將上7萬億人民幣,這已遠超過2009年的4萬億人民幣投資。最大的不同在於,此次投資額雖然大,但並非沒有目標的漫撒式投資,而是有重點的投資,這將對大陸未來新經濟發展方式與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內需增長驅動 擴基建投資
新一輪的投資增長驅動,與過去以房地產投資拉動的經濟導向不同,為穩定經濟增長,國家發改委編制7大類的投資,包含400多個項目。逼近10萬億人民幣的投資,主要以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態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等為主,與「十二五」規劃主要的7大新興產業發展主軸相關聯。
為確保投資拉動經濟,保民生成為大陸驅動內需增長的重點。儘管由於力推地方的土地財政轉型,房地產已經不是投資的重點,但擴大基建投資仍然是此次大陸經濟擺脫低谷,邁向復甦的關鍵,幾乎超過一半的投資額,仍在交通基建上面;尤其是以高鐵建設所帶動的基建,確定為拉動此次經濟復甦的動車頭。
這也反映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大陸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發力,加之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配合,帶動了地方債的融資增長;此次投資拉動,更有政企合作模式的推廣實施,這將刺激新的民間投資,也會改變過去純粹由政府承擔建設投資成本的模式,有效引進民間資本參與基建,多方推動經濟復甦。
2015年寬貨幣 促復甦
2014年11月24日開始的降息,開啟了大陸新一輪降息的週期。儘管存貸款仍有調降的空間,但隨著美元轉強,美國景氣復甦後,美聯儲升息的趨勢漸強,一但美聯儲打開升息的窗口,這將使中美之間的息差進一步縮小,因此人民幣降息的空間不會太大。而央行為適應經濟新常態,仍持續實施定向調控,甚至延續至「十三五」規劃時期,就是擔憂發生區域系統金融風險。
因此,目前高達20%以上的存準率,就成了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寬貨幣可以刺激經濟,活化產業;尤其當下資金流動氾濫的壓力,不再像過去那樣限制央行壓縮銀行存款的揮灑空間,因此不排除銀行會根據實體經濟與產業流動的資金需求,適時大幅調降存準率的可能性,尤其面臨經濟環境惡化與企業經營困境時。綜合分析來看,2015年大陸宽貨幣、促復甦的導向將更加明顯。
開放趨勢 勢力消長
全球化的浪潮,區域整合的過程,讓有些地區受益匪淺,尤其大陸率先從上海自貿區,進一步推動亞太貿易區,這一開放趨勢對大陸而言將是受益的;至少從目前觀察來看,這與10年前中國即將正式加入WTO時,那種擔憂受衝擊的心態大有不同。
而「一帶一路」的政策方針,更清楚指明了大陸進入全球化開放的方向;「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會帶動大陸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將視野擴展至歐洲,放眼歐亞區域經濟的大整合。「睦鄰、安鄰、富鄰」的「三鄰政策」,將有利於大陸經濟長遠的發展。
巧合的是,在中國積極進入全球化,進行區域整合的過程中,周邊國家頻頻出現金融風暴、貨幣危機。此次,從日元開始貶值之初,如同1998年那樣,也是由日元在1995年帶頭起貶,後來引發泰銖、韓元的重挫,盧布重挫,一連串的貨幣危機引發了亞洲金融風暴。當下,中國致力於調整經濟結構、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雖然看起來短暫犧牲了出口的競爭優勢,但維持了貨幣的穩定,沒有參與競貶,卻起到了穩定區域經濟與金融局勢的作用。
歷史不斷重演,卻給了大陸扮演救火隊的機會。歐元又貶破兌1.2美元的大關,達到9年來的新低。難保這一次,不僅是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甚至是歐洲的「近火」,也可能要靠中國這個實力雄厚的「遠水」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