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桂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然而,在教师职业群体中,我们总能发现不想读书、不肯读书、不屑读书的尴尬现象。许多教师总是说杂务繁忙,没时间读书。其实,即便闲下来,很多人的心仍静不下来,远离书本,远离阅读,以致“书卷气渐淡,烟酒味渐浓”。所谓的杂务繁忙,不过是教师不读书的借口。但纵有千万种借口,作为教师,仍应使读书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师德修养方面,读书能增强人生底气,提升教师心灵修养和道德品质。教书育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教师未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道德人格和精神涵养,这恐怕不会有太大的疑问。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何安顿自己心灵家园?读书无疑是一条捷径。书籍是一剂让心灵沉静的良药,教师不读书,便易陷入物欲与浮躁之中,就难以坚守平凡的三尺讲台,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追名逐利甚至师德缺失等问题。而潜心读书,则可以为我们打开崇高、辽阔、澄明的生命境界。譬如,读读《教学的道德尺度》《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做幸福的老师》《享受教育论》《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等教育书籍,必能使教师提升修养,淡薄俗念,内心充实。
阅读不但能让人心灵沉静,也能更好地将自身置于辽阔宏观的背景中,找到教育的原点和落脚点。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必须拥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读书,是与智者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教师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当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爱的教育》《为师之鉴——教师心头的那些悔与痛》时,它给我们指点迷津;读《教师的教育艺术》《光有爱还不够》时,它令我们豁然开朗;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时,它使我们走近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艺术方面,教师阅读丰富,汲取越多的精神营养,他在课堂上更可能推陈出新,不断以一个新我的姿态,站在学生面前。善于读书的教师,每天的思想都是新的,因他总是能为自己注入新的灵感与活力。而学识渊博的教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精彩纷呈,教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师生在彼此互动中互相提升,实现教学相长。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回忆同时代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看得比国文、数学更重要。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类似的例子很多,李镇西、程红兵、窦桂梅、魏书生等名师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正是书籍培养了这些才望高雅的教师。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教师,读书是如此的必不可少,然而我们发现,同样是读书,不同的人效果却大不一样。怎么读?这是教师读书的另一个问题。
首先,要广泛地阅读。鲁迅先生曾指出,读书有“职业的读书”和“奢好的读书”之别。“奢好的读书”只注重读书的乐趣,完全不计利害关系,也不受专业限制。“职业的读书”,即与职业、生计有关的读书。由于职业要求,教师读书首先应是“职业的读书”。“职业的读书”,有时确如鲁迅先生所说,“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作为教师,不管喜不喜欢,阅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书籍必不可少。但这还不够。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眼光局限于某个狭小的领域内,缺乏宏阔的文化视野,很难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教师不一定要发展“奢好的读书”,但他必定得旁涉其他专业领域的书籍,如先生所言,“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对于教师来说,文学、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书籍都要广泛阅读,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也可在日常教学中从容应对。
其次,要高品质地阅读。阅读时,应选择不同领域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慢慢品读,代表性的书读通了,可起到以点带面、拓展延伸的作用。德国哲人尼采说,好的阅读是“慢的艺术”,要求我们“走到一边,闲下来,静下来和慢下来”,“如果不能缓慢地取得什么东西,几乎就不能取得任何东西”。要达到好的读书效果,阅读时须认真仔细,深入研究;要存思质疑,有自己的思考,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要不动笔墨不读书,“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或作眉批,或书旁注,或记心得,或写感悟,内容多样,形式自由,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洋洋万字。在阅读之余,多与同事交流,集思广益,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惟其如此高品质的阅读,才能真正读有所得。
再次,要坚持不懈地阅读。“积渐成学”是读书的规律。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容不得急功近利。特级教师程红兵说:“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韧性、在于坚持。而坚持,不仅指上好每一堂课,还包括坚持阅读。”当坚持不懈的阅读成为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知识的丰实与内心的充盈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