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 “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延安精神 南泥湾精神 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最高目标。毛泽东多次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延安时期,无处不体现着我党密切联系边区群众和边区人民坚定的站在一起的决心,千方百计造福边区人民的毅力,毛泽东同志这番话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所以后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成为了我党日后最大的政治优势。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什么说“偏爱”南泥湾,只因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只因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下面,我就个人说说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南泥湾》,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陕北民歌,让黄土高原上的这块土地家喻户晓,也让人们永远铭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边区各方面,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非常严重。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全国各个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英雄的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的带领下高唱“一把撅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披荆斩棘,浩浩荡荡的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初到南泥湾,迎接战士们的是一个个困难和考验。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就搭草棚、挖窑洞、盖房子;粮食不够吃,到百里之外背粮,挖野菜摘野果充饥;没有鞋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最困难的是没有劳动工具,战士们就自己寻找废铁打造工具。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战士们硬是用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用汗水浇出了千顷良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荒芜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到处呈现出“粮食大丰收,瓜果堆如山”的景象。更是创作了中国历史上军队向政府缴纳公粮的奇迹。南泥湾由此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后来人们常把这一大生产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称之为“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群众的人本意识;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勤俭节约的奉献精神。”三五九旅正是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自力更生,是大生产运动的思想基础,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在当时,强调自力更生,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不要依靠国民党政府给我方抗日经费和物资供应;二是不要把单位的财政供给责任全交上级领导机关;三是不要军队的给养任务全压在老百姓肩上。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一创造,对于我们民族解放事业,该有多么重大意义啊!南泥湾乃至整个延安的大生产运动,都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发动起来并广泛开展的。
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突出表现为:一是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在艰苦中抗争,以奋斗求生存。二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顶着双重压力,完成双重任务,真正是“一把锄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三是立足当时,着眼未来,把克服当时的经济困难与发展边区经济统一起来,提出“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而艰苦创业的思想,并积极发展公营经济,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给边区经济打基础,给建设新中国打基础,其创业思想和创业精神,是明确而显见的。
三五九旅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抗日必胜的信念,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自己动手挖野菜;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开荒种植,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开展劳动竞赛,形成了军民一家、党群一家的和谐局面。
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是边区克服严重物质缺乏和财政困难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当时,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节约被提到了与生产并重的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节约经费、紧缩开支的措施。此外,政府机关及军队,处处精打细算,点滴节约经费,反对贪污浪费。王震旅长还向全旅发出了“生产要多,消费要省”的号召,提出“富日子也要当穷日子过”。这样不但直接给财政以好的影响,而且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这种节约为民,自讨苦吃的思想行动,不能不说是一种奉献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传家宝。它的影响和作用,在空间上,已经远远超出南泥湾和三五九旅的范围,而扩大到全军、全党和全国;在时间上,也跨越了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断延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现在,并将继续延展到遥远的将来。这种精神是几代农垦人用青春、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培育锤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现在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纯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物质是暂时的,最终消费殆尽;精神是永恒的,长久影响后人。南泥湾精神从最初生产自救的一种简单劳动,升华为一种闪耀着普遍真理光泽的不朽精神,貌似偶然,其实必然。每一个正义的、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行为,就是一次使真理更正确更饱满更完善的过程,并结晶成为一种能裂变无穷力量的精神,成为旗帜,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动力。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如火炬一般一代又一代相传,照亮我们每一位农垦人的征途和未来。
作者简介:王雯雯(1984—),女,陕西延安人,大学学历,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级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