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dan Wilson
在推出争议影片《刺杀金正恩》的索尼影业遭受黑客攻击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开称朝鲜需要为此事件负责,奥巴马也承诺美国将“以我们选择的地点、时间和方式”作出“相称的”回应。不久之后,作为“报复的第一步”,美国向朝鲜的武器产业进行制裁。分析人士认为更多的措施将接踵而至。
在事发后不久,美国官方接触了中国政府,希望“分享信息”“表达关切”“征求合作”,尤其是希望中国能够帮助消除朝鲜在未来发动类似攻击的能力,因为朝鲜几乎所有的电信行为都要通过中國周转。
在此次事件中,中国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能够对朝鲜施加独特的影响力,还在于中国的参与对于网络空间国际规范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对于这次网络袭击事件的反应格外引人关注。
一问:中国是否参与其中?
奥巴马于2014年12月20日表示,美国并没有发现“朝鲜与其他国家一同行动的迹象”。不过,还是有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这次袭击中也扮演了某种角色,但出于外交原因,奥巴马政府并未进行公开指控。
认为中国同样参与其中的论据主要在于,正如同双方领导层之间的政治联系一样,中国与朝鲜的网络基础设施也十分亲近。有一位参议员甚至表示,如此规模的行动至少需要中国的“知情”,但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了中国政府的批评。其他人则推测,这些攻击可能是通过中国服务器或是由身处中国的朝鲜黑客发起的。
然而,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能够支持上述各种说法,毕竟“亲近”并不能证明共谋,况且报道表明,对索尼发动的网络攻击还经过了玻利维亚、意大利、美国及其他五个国家的服务器。此外,证据--表明,朝鲜光靠自己就能够完成这样的行动。近年来,投资和培训的激增使得朝鲜的网络实力大大增强了。朝鲜在此前就研发出了类似的但更为原始的恶意程序,并于2013年对韩国发动了攻击。这也正是联邦调查局表示朝鲜要为此次事件负责的证据之一。
二问:中国会协助美国吗?
出于三个理由,中国并不太可能协助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行动。
首先,目前中美的网络合作正处于低点。作为对联邦调查局以网络间谍罪起诉五名解放军军官的回应,中国于2014年5月中止了“中美网络工作组”。近来重启网络问题对话的努力并未取得成功。中国认为美国当下的立场是伪善的,对自己的利益构成了威胁;将关于美国网络行为的相关信息作为避免与美国合作的理由之一,并在这一点上与那些有着类似隐忧的国家达成了一致。考虑到这样的气氛,中国非常不可能协助美国,在网络领域作出确切的回应,尤其是当事件的政治意味如此浓重之时。
其次,迄今为止中国甚至都未对朝鲜是否参与了网络袭击作出评判,并且暗示了联邦调查局作出结论的证据不够充分。这与中国在过去拒绝谴责朝鲜的挑衅行为的态度是一致的。
最后,中国在国内对于此次网络袭击的报道审查十分严格,这使得中国公民对于袭击行为的细节了解有限。如果中国已经准备好了要谴责朝鲜的话,恐怕不会在国内执行这样的政策。
三问:对于美国对朝鲜的回击,中国将如何反应?
如果美国对朝鲜进行明确的网络回击,中国很可能会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强烈谴责。两点考虑能够支持这一假设。
首先,目前中美的双边网络关系充满了争议,在这样的环境下,对美国的单边行动表示谴责要比默许或是支持更有助于维护中国自己的立场。与此同时,由于双方尚未就网络问题达成基本的一致,谴责美国的行为几乎没有成本。
其次,这样的“第二次打击”固然没有先例,但中国过去对美国网络行为的回应还是能作为参考的依据。中国官方以及媒体一直在批评美国的网络威慑政策。被揭露的美国网络间谍行为更是招致了严厉斥责。因此,在这次事件中,北京很可能会重复同样的基调。
四问:美国的回击能否敲山震虎?
索尼遭受的网络攻击是没有先例的全新事件,出于强制性目的对某家公司采取网络行动超出了传统的网络间谍范围,但又不像军事攻击一样足以构成“战争行为”。正如前白宫网络安全顾问所言,美国的决定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未来民族国家的行为。成本问题将是决定未来是否有必要对此类位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灰色区域的伤害进行打击的决定性因素。
包括起诉中国军官在内等美国在过去所采取的行动并未有效阻止对美国政府和商业网络的入侵,但索尼事件为美国提供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立场的机会:确定何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何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令潜在的行为方心有余悸。尽管常规的网络间谍活动不会因此而消失,但如果未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行为方试图通过此类“灰色区域”的网络行动来胁迫美国的商业利益,美国对索尼事件作出的回应将令他们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