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受到巨大冲击,我突然有一种回头审视一下《党员文摘》走过的路的冲动:看看它能否在如今的情势下继续生存。
仔细翻阅了2014年第9期《党员文摘》,凭着职业习惯,在每篇文章上写下读后感。现摘录如下:
总的感觉:编得不错,多篇文章很好,个别文章差点。
总的印象:雄强不足,阴柔有余。
我在第1页《散步》上写了:“因为时序,偶尔集中编了莫怀戚和李元胜的作品(第28页《李元胜作品选登》),是一妙着,无意间展示了重庆文学界的实力,也提高了刊物的市场品质。好!”
在第12页《互联网思维的新瓶与旧酒》上写了:“中国的互联网已赶上世界领先水平。此篇所说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佐证,令人振奋和激动。这是邓小平改革之初的远见卓识:抓了教育和科技,抓住了世界发展机遇。而日本仍是注重传统产业而错过了机会;法国虽领先却封闭,机遇不再;印度两极分化,普及互联网没有群众基础……”
第24页《文化是什么?》上写了:“此文写得好!对文化的诠释深入浅出,笔力老道。”
第26页《大师们的读书观》、第27页《人生有涯,信息无涯》,联系23页的《看点国学,涵养底蕴》,及后面一些说“书”的文章,写了:“这组文章编在‘悟文化栏里,较有力量。”
第32页《甲午战争百廿年祭》上写了:“史实翔实,论据充分,有保存价值。”
第51页《很少轮到拼天赋》上写了:“此文甚好。对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让人得其要领。”
另,像这样的“此文甚好”,“不错”,“好”的文章还有16篇。再是,本期差错率极低,是一本精致的文摘杂志。
但是,也有瑕疵。如:个别文章分量不足,所摘选的人和事不够典型,有的文章语句生涩,文字烦冗等。再是,文图应避免摘文摘的、发行量大的报刊,还应使插图更精致一些。
窥一斑而知全豹。看了这期刊物,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何况,《党员文摘》具有的“深刻的时代感,简便的保存性”,即便是在如今信息充斥、纸质媒体受到冲击的时候,也是有发展空间的。
(感谢《党员文摘》编辑部原主任、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质评组原组长艾藻松同志的来稿。坚守“党性鲜明、可读性强”的特色,不斷巩固和提升《党员文摘》的政治品格、市场品质、文化品位是我们的责任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好的、精品的党刊,一定有它应有的地位和作为——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