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二
无论人们称其为“资本主义的基石”还是“消费主义的阴谋”,事实就是,小至一顶帽子、一支笔,大至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或是一辆车,整个世界永远都在鼓励、引诱乃至逼迫你将每样东西升级至新款。
实际上,我们拥有的大多数东西都很少被使用至它们的寿命极限。想想看,你有过几次将手机用坏才去换的经历。通常,商家的伎俩是“新款更漂亮”,或“新款是一次重大革新,它无与伦比”。当人们不吃这套时,他们会告诉你,你用旧款说明你落伍了,你的人生会因此崩溃。而当人们发现自己人生并没因为没用新款而崩溃时,他们又改变使用环境,让旧款变得很难用,最终,干脆“不再给予支持”。
但这远不是故事的全部。
事实上,在消费循环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推波助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当得到“最好的”(潜台词是自己钱包能承受范围内的“最好的”),就算不是顶尖,也得是“顶尖产品的竞争者”,绝对不是“够用就行”,尤其不能是“过时的产品”。
或许你从未想过,“追求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这一潇洒的人生信条,同时也是你财务状况总是承受着压力的重要原因。
这依然不是故事的全部。
2005年,我买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用它来上网、工作、看视频、购物、玩游戏,现在我换了更高级的四核处理器的电脑,我依然用它来上网、工作、看视频、购物、玩游戏。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电脑却没有变得更快。我得到了些什么“升级”呢?答案是,更花哨的界面。
老婆大人从iPhone3GS时代开始买iPhone,然后是4、4S、5S。我有一次问她,你用iPhone5S时常用的那些功能和用iPhone4时有什么区别?她想了想说,好像也没什么区别。那她得到了些什么升级呢?答案是:更花哨的界面。
或許你觉得这不够有说服力,那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应当足够有说服力了。这项研究称,60年来,几乎所有汽车节能方面的技术进步都被汽车本身重量的增加抵消掉了:1939年版雪铁龙2CV的油耗就低于5升/百公里,现在只有混合动力车才能做到这么低的油耗;一辆新款速腾比上世纪90年代款的桑塔纳重了足足360公斤(也就是六个成年人的重量)。
汽车都在哪些地方“增肥”了呢?答案是:少部分来自对安全性几乎没有改善的“安全配置”(实际上谁都知道,“行车安全”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驾驶者的开车方式,而不是什么额外的“安全配置”),大部分则由五花八门的各种电子设备贡献——换句话说,我们用耗油量换来了更花哨的界面。
瞧,真实情况是,福特将私家车带给美国家庭、乔布斯把iPhone带给全世界那种革命性的品质提升,几十年都未必能遇到一回,而那种每年一次的所谓升级,大多数情况都只是厂商拿更花哨的界面来忽悠人们花更多钱而已。
但人们却都想买“最新、最好的”。谁会在乎买到手的东西有多少本质上的提升。消费者与厂商,在“升级换代”问题上还真是一拍即合。
我们花大钱购买一些小打小闹的“新款”“新版本”“重大升级”,得到的快乐却与价格并不相称:你觉得换手机后一个月比前一个月过得更幸福吗?或许只是开心了那么一小会儿,但你却没有意识到你失去了什么。
“人生即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在为“新款”掏钱前,最好先弄明白你是否只是再次印证叔本华的这句箴言。
(摘自《江南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