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凌云
摘 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全方位进步,无线电通信技术是通信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类型。随着大容量计算机系统和无线传输网络的应用,数据传输和汇集需要进行实时的处理,才能够实现数据传输的良好效果。超短波是无线通信技术中,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类型,超短波具有数据传输的相关优势。网格化监测实际上就是把传统的无线电管理从粗放被动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细致准确的管理模式。超短波网格化监测可以实现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的蜂窩覆盖,这是通信体制的进步,也是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升级发展。
关键词: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特点;规划;影响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通信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通信领域需要在管理模式和技术更新上实施新一轮的升级发展。传统的无线电管理方式是粗放的管理运行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通信行业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管理方式。超短波网格化监测就是从技术管理角度,升级了无线电管理的方式,在监测网布局上实施与超短波技术的融合,在设备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全方位的改进。网格化管理理念可以实现无线电监测网建设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特别是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无线电应用的集约化,通过主动式频谱资源的应用,使通信活动更加符合现代行业发展的需求,实现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系统设置要点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网的规划是一项重点内容,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网的重点在于网格化设置,网格是监测的基本单元,超短波要实现控制,就需要对控制中心有精确的感知功能,利用超短波频谱信息的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网格,每个网格都要与大系统具有密切的联系,实现网格规划的横向与纵向交叉性规划。设计人员要掌握需要规划需要的重点监测频段,需要明确地理信息和区域信息,例如城市、铁路、医院或者军事部门。对监测频段要明确时间、地点和应用范围。设计者对所规划的区域需要进行地形地貌的查看,在有实际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设计。在考察结果的基础上,需要对监测区进行覆盖范围的预测,这项工作对于超短波网格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超短波不同于其他无线电类型,超短波具有频率和波形的一定限制,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监测效果问题。在计算功率和频率上,要实施单元推测方法,将路径和损耗进行必要的计算,防止出现覆盖范围的偏差。例如很多城市的监测的重点监测频段主要为民航监测频段(108~138MHz)、高铁沿线监测频段、或者以Wi-Fi为重点监测对象的重点要害区域的相关监测频段,或者在特殊事件中,如考试作弊常用频段,那么,在选择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选择130MHz、450MHz、900MHz、2400MHz分别作为机场、学校、高铁沿线、重点要害区域周围的仿真分析频率,同时选用的分析功率为3W。网格划分要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而定,也要根据每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进行设定。
2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的基本特征
2.1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的概念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主要是在各个传感器的节点之间采集数据的特点,运用网络传输方式实施信息汇总,对各种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形成对监测具有一定作用的结果。超短波实际上是高频(VHF)波,也就是米波,波长范围为1米到10米,频率一般从30兆赫到300M兆赫。超短波传插频带宽,在短距离主要依靠的是辐射的特性。超短波监测任务,能够扩大监测的区域,增加监测数据数量、实施长时间的监测任务。网格化监测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监测方式,使各个固定点监测采集数据打破了相关性限制,在GPS同步技术的支持下,各个传感器在时间、坐标、频率等标准瞎说,需要采用本地存储方式,利用多种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超短波网格化监测能够实现对算法和模型的深度挖掘,这样一来,采集的数据就会具有更好的使用价值,在数据和数据之间形成有价值的处理。超短波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将成为未来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会带来通信领域新的发展空间。
2.2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网的主要特点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网的基础是智能化的管控系统平台,网格化监测以监测数据库为主要核心部分,根据任务管理中心发出的主要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系统具有网格化监测系统的优势,更具有超短波的特点,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可以覆盖广阔的面积,能够重叠应用,并且可以各自进行监测区域的分区。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网的联网构成分布于各个区域,监测系统能够兼顾各个信息采集点的所有数据基本情况。超声波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功能较多,能够对整个网络进行紧密的联系,网格化监测系统容易造成时差等问题,这就要求超声波网格监测要进行必要的信号分类,利用相关的比对技术和联合定位技术,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成。
图1 站点设备数据架构
2.3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的核心部分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网的核心部分是监测数据库,数据库能存储大量的监测信息,也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后期扩展。利用超短波技术监测到的数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超短波网格化监测要实现监测的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上占据优势。在传统的监测过程中,很多数据经过采集后,直接存档,而没有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这样就会使监测工作处于表面化,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管理。超短波网格化监测是将数据进行采集,然后进行必要的存储,并且实施后期分析与处理,这样的方式,能够把海量的数据进行多维过滤,通过比对和相关性分析,数据就会呈现出动态状态,对于大范围的网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超短波网格化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对多个部分进行统一管理,例如实时节点监测数据库、动态监测样本库、信号模型特征库、历史统计分析结果库、台站管理数据库、频率规划数据库等。每个监测数据库都是根据超短波监测工作的需要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虚假信号和不确定信号的产生。对不同的频段,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数据采集工作规范,使数据库增加有效性。对测量参数集和数据采集策略,采取监测点和时间内容的恰当选择方式,保证原始数据的规范化存储,确保监测数据有明确的类型标注。
3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3.1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的优势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是超短波技术与网格化监测管理的有机融合,该系统强化了二者之间的优势合作。超短波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而网格化能够实施大范围管理,超短波网格化监测是一种主动的系统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只靠接收机来实现数据监测的束缚,能够将监测工作赋予数据化管理理念,运用数据优势提高了网格化监测的准确性。超短波网格化监测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可以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进行升级,提高了无线电管理能力,这对于新时期的通信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运用超短波技术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实际效果。在监测适应性上,超短波通信主要是由模拟信号、大区制、大功率覆盖向数字信号和小区制转移,整体管理方式以蜂窝式管理为形态。超短波网格化监测具有超短波和网格化监测的性能兼容,是无线电技术的升级发展。在信息表现上,超短波网格化监测能够实现电磁环境预报,提高社会对超短波运用的认知程度。在服务方面,超短波网格化监测能够为多个部门提供工作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军事情报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等。超短波网格化符合当前通信网络设置的基础环境,能够应对多个领域的技术要求。
3.2 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是无线电监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对通信行业的需要不断增长,通信行业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发展模式,才能够符合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超短波网格化监测能够利用高新技术,将监测工作推向科技层次,特别是在产品的制作和成熟度方面,能够进行持续的维护。超短波网格化监测能够实现监测工作的高度准确性,在维护网络建设方面,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在网费缴纳方面,利用超短波网格化监测,就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用户的欠费情况,能够根据用户的欠费情况,进行必要治理。在信息化社会,使用网络的人员以迅猛速度增加,对于网络的管理和监控是信息化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超短波网格化监测可以创造出更加优异的经济效益,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具实现操作性。
3.3 实现社会效益的增长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网络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载体,网络功能的强大,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维护系统。超短波网格化管理,能够满足网络发展的要求,更能够使无线电使用采用规范化管理方式,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型活动频繁举行,在对大型活动的控制上,需要从整体上和局部上进行把握。超短波网格化监测系统完全符合这些活动的要求,可以从技术上、管理上、实際应用上,进行升级化管理,创造网络监测的新模式。超短波网格化监测是社会活动中,必要的技术支持,是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符合时代发展的产物。
4 结束语
超短波网格化监测是对无线电管理工作新的开发探索,是摆脱无线电管理工作过于笼统的新方式。在无线电通信占据通信领域较大份额的时期,对通信方式的利用和管理,需要在新技术的支撑下,才能够起到整体控制与局部控制的双重作用的良好格局。超短波网格化监测,能够在无限的局域里实现具体的管理操作,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正与修改。超短波网格化监测对电磁环境管理、情况预测和预报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通信领域新技术日益完善的时代,超短波网格化监测是通信行业正常运转的保证,对于我国现阶段通信领域的技术更新而言,是崭新的尝试,更是技术更新的实践体验。
参考文献
[1]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网系统[J].中国无线电,2014(7).
[2]沈国勤.浅谈超短波监测站技术性能要求[J].中国无线电,2007(2).
[3]吕春英,衡志红,赵炜.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初探[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4(05).
[4]帅建利.兰州市网格化监测系统建设思考[J].中国无线电,2013(4).
[5]杜威.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超短波无限网络监测系统设计[J].通信与信息系统,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