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彤
现如今,机器人已经“大摇大摆”地登上了中国制造业的舞台。就在3月初,广东省宣布将投资9430亿元在未来3年里推动“机器换人”计划后,专家预计,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将达到创纪录水平。于是,珠三角“机器换人”热潮瞬间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有关于机器人的话题一下子从不太被关注的角落快速走到了聚光灯下。
正所谓科技促使进步。早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多年来均居全球首位,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也进一步加速了机器人发展的进程,尽管拥有行业公认的高门槛——技术高、人才要求高、资本密集度高,但国内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发展依然迅猛。一方面,AB9、FANUC、KUKA等国际巨头纷纷加大中国市场开拓力度;另一方面,本土机器人企业及产业园也迅速崛起,旨在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显然,如今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己成为国内外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机器人自身功能、性能的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其替代人工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企业不可盲目跟风
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迅速扩张有据可证,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机器人企业已达530余家,其中包括60余家上市公司,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40余家,而仅在2014年1-3季度,国内机器人企业就增加了175家,由此不难看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热度。机器人作为一个高新技术行业,代表了未来的产业方向,一方面,我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着各种资源向着这个方向集聚;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营造了一个具有良好发展氛围的平台,这些都加快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
但是快速发展势必会引起问题的产生,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博士认为,“虽然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因其技术含量非常高,出现如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性不大。機器人发展的热和快都没有问题,关键是不能在低水平上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使得一些企业丧失发展机会。”
如何解决快速扩张可能引发的机器人企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曲道奎表示:“一方面,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国家政策、相关项目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引导性,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有侧重点,进而制定有序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大力支持、制定利好政策的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分析当地是否具备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条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产业化环境、特色来决定具体发展哪一类机器人,避免盲目性和广泛性。”
“机器人企业的创新链、产品链、金融链要紧密结合,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若研发转化不成产品,或产品销售不出去也是徒劳。”曲道奎指出,目前的中国机器人产业从研发到产品,再到整个资本运作是脱节的,机器人产业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把三要素有机地结合。首先,研发是必要的条件,创新有两大驱动要素,一是技术因素,即按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阶段来创新,在市场上不一定有需求,但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出市场新的需求,其更多的是创造市场;另一方面是市场驱动,即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来开发新产品,更多的是满足市场需求。不管是出于哪种因素的创新,都应避免研究所、大学等部门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研发,这是与市场严重脱节的,也不存在应用前景。研发和创新一定要以企业为主导,形成公共开放的创新平台。“中国要想发展国际级的机器人产业,如果没有自主技术是无法想象的,如何解决机器人核心和关键技术至关重要。”曲道奎补充道。
“总体来看,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国家、政府、企业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定要充分利用中国机器人需求急剧增加的有利时机,如果自身机器人需求不够庞大,单靠出口培养机器人产业,中国机器人产业很难发展起来。把有效资源集聚,培育中国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将研发、生产、资本三者紧密配合,即国家如何在资金上支持、如何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如何将产品形成产业化,这三个环节要做到有效地衔接,否则,机器人产业很难得到可持续发展。”曲道奎总结道。
找准自身优势是关键
从2013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对本土机器人企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需求增加自然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突然出现的大蛋糕,也吸引了更多国外巨头甚至一些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无疑给一些还处在襁褓中的本土机器人企业带来压力和挑战。“一些企业自身还很弱小,直接面临的却是国际化巨头以及国内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有些企业往往来不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慢慢发展,成长时间被严重压缩。其实不单在机器人行业,根多高新技术领域都存在这个问题。”曲道奎如是说,强、弱企业在一个平台上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弱小企业连生存都成问题。
有些实力不够的企业,做一般产业都成问题,但看到机器人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或者别人在做,就非要进入这一领域。曲道奎提醒到,“从企业层面一定要认识到为什么做机器人,机器人是典型高新技术行业,企业要想进入这一行业,一定要正确分析行业和自身特点以及竞争优势,意识到短期内就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这一过程会大量洗牌,很多企业可能会面临出局困境,同时一些企业也会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大家既然要投资,也要分析清楚这个行业的特色特点,同时把近期、中期、远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机遇进行权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会陷入投资的大风险当中,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靠自我发展往往不是一个很好的路径,这就要求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做出差异化,避免直面竞争,提升自身的生存空间,在技术、产品、应用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在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定位。”曲道奎解释道,随着技术的成熟,市场规模的扩大,各个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充分竞争,特别是工业品,价格肯定是随着竞争的激烈而下降,这就需要企业在技术上、特色上下功夫,如果光靠简单的价格竞争,即使有规模也不会有利润空间。所以,中国的一些弱小企业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差异化或者别人没做的、不爱做的机器人类型,在一十很窄的市场里面做成冠军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另外一条路是资源整合,如今独善其身、关起门来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源整台的时代已经来临。不同规模的企业要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一定要有被人整合和整合别人的资本,共同发展。曲道奎强调:“别人为何会选择你,前提是在激烈的竞争下,你在应用上、产品上可以找到自身的不同,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这样才可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给使用者提供独特的价值。”
机器人产业迎来利好
机器人对于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尤为重要。发展机器人技术与产业,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解决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之
近年来,随着生产模式的不断变革,让制造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如何在技术、产品上满足社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就在最近一个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遍地开花”,不仅沿海制造业大省掀起“机器换人”热潮,涉足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也如火如荼。“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酝酿和推进,也将为我国提供难得的‘赶超发展契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说。
据科技部统计的机器人未来发展数字显示,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产值是2300亿元,服务机器人产值6000亿元,特种机器人100亿至200亿元,总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
早在2013年底,工信部曾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到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到10个配套产业集群,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
“制造业将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已是共识。发达国家已将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我国还在追赶与发展阶段。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只有23,距离全球55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说。
不过,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看来,在产业化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生产能力,生产出来的机器人产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应用领域进行价格竞争,这将制约整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当务之急,必须自主创新。积极抢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机遇。我国若能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摘下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将机器人水平提升上去,必将带动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开拓新的空间、增加新的“筹码”。
“2015年是中国机器人的转折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曲道奎分析认为,“尽管目前中国的机器人公司和產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优势不突出。今年中国企业有望走出家门,同时,国外企业也基本全部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国外企业之间有一个直面的激烈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本土企业如何生存发展,怎样打造中国机器人企业,使得中国机器人产业得到真正发展,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