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一提起长春,脑海里马上显现出“电影城”、“汽车城”、“科技文化城”……长春在大多数人的心里,也是生活的好地方。近两年来,智慧城市建设正在长春悄然进行。
2013年底,长春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智慧长春”建设工作,随后不久,该市正式提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的构想,这意味着智慧长春建设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从设想到决策,从建设专门机构到规划纲要出台,从调研摸清底数到部署智慧应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智慧长春”也就从一个战略构想逐步成为现实,北国春城因智慧而更加富有朝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慧应用开始融入城市运行、走进市民生活。“智慧城市建设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城市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万民认为。
伴隨着长春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不仅加速了当地老工业基地加入智慧转型行列,而且还大力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技术与产品应用,并吸引集聚了一批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创新密集的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为培育新兴智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顺应趋势 智慧长春起航
去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已经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
作为解决诸多“城市病”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剂良方,智慧城市不得不受到众多城市的追捧,长春也不例外。
“北国春城”长春,不仅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老工业基地,近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创新能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等可持续发展压力也在日渐加大。
于是,“智慧长春”应运而生。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智慧城市办公室主任杜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新一轮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未来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智慧城市建设也会使城市的治理和运行更加智能和科学,使市民在城市中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还会优化一个城市的创业和创新环境,使传统产业变得更加智慧,使新型城镇化也变得更加智慧。”
提及智慧长春建设,不得不说“智慧办”(智慧城市办公室)。为推进智慧长春建设,长春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智慧办,从顶层设计方面为智慧长春建设提供保障,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职责担当问题,智慧长春得以落地。
据了解,智慧办在智慧长春建设中的工作定位就是顶层设计、制定规划、统筹协调、项目论证、全面推进,该是哪个部门的项目,还是由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哪个部门有积极性,就先推进哪个领域的项目。
“智慧办不改变部门的职能,不碰各部门的奶酪,主要做好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避免重复投资,单一部门不好协调的事,由智慧办来协调。”智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厚积薄发 “长春模式”受关注
无论哪座城市,它都有特有的实际发展背景,对于建设智慧城市也必然要结合自身特点稳步推进。“智慧长春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确定城市规划和未来蓝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提高城市的差异率。”IBM智慧城市总架构师文金言则建议道。
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迅速炒热,上海、杭州、扬州、宁波、青岛、无锡等多个发达城市已经实现了无线宽带大面积覆盖、政务信息资源基本共享、智慧产业加速发展。
相对于上述城市来说,长春智慧城市建设并非先行者,甚至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但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春市在编制《智慧长春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草案的过程中,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
长春市工信局副局长、市智慧办副主任孙长进在接受记者来访时表示,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北京、武汉、厦门、青岛、南京、无锡、杭州、重庆等8个城市进行了考察,查阅了台北、伦敦、哥本哈根、柏林、新加坡城、首尔等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料。
其中,德国的一些经验很值得借鉴:一是德国的城市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来负责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德国城市一般会选择PPP模式,即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模式,成立合资公司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三是在德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德国城市会有不同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金、欧盟和国家的资助以及企业的投入。
南京和厦门则是采取了建立国有控股的龙头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做法。长春市紧随其后,着手组建华夏智城有限公司作为智慧长春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没有带地域名,意在将公司业务向全国拓展。华夏智城有限公司作为智慧长春的投融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具体执行;市信息中心负责智慧长春所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维和技术支撑。
“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长春是较早以市级领导专职推动并成立机构的城市,并提出以龙头企业为投融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的城市,是大力倡导开放共赢,以创新商业模式开展建设的城市。”孙长进进一步表示,“长春模式”提出后,已有北大方正集团、中兴集团、神州数码、浪潮集团等30余家大型企业加入或是响应智慧长春建设。
循序渐进 按建设规划有序推进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落地,长春市推出建立和搭建“5个中心”和“5个平台”,包括长春市积极筹建电子政务中心,搭建电子政务云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搭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智慧长春综合运营和治理中心,搭建智慧长春综合运营和治理平台;建立地理信息智能技术中心,措建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搭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这些作为智慧长春的基础性、支撑性工程,从软硬件和信息资源方面搭起共享架构,建立共享机制体制。
同时,该市还将启动宽带长春、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智慧政务、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市民主页、市民一卡通、智慧长春体验馆、智慧交通、智慧安全生产监管、两化融合等11项重点工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过程中,长春尤为注意把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城乡畅通的立体化、网格化、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使城乡信息能够衔接互通、联网共享的综合信息化平台。比如推进集成多种卡业务的“市民一卡通”建设,促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社区和村镇中融合应用,发展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养老、智慧物业、农村信息服务等,打造居民的数字生活,提升惠民力度。
据悉,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和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试点工作方案,启动智慧小城镇建设。在长春市首批6个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进行试验,将智慧长春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应用工程向小城镇延伸,不断提升示范城镇的智慧管理运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優势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服务资源,不断提升示范城镇的承载能力,扩大智慧家居、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以及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打造绿色、智能、科学发展的智慧新城,探索特色城镇化的新模式。
“应该承认,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杜剑认为,智慧长春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设施阶段(2014年-2015年)、深化拓展阶段(2016年-2017年)、全面应用阶段(2018年-2020年)。
在《智慧长春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中,明确了智慧长春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五个基础平台建设和涵盖基础设施、智慧民生服务、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智慧城镇建设等领域的六大建设任务,共25项重点工程,初步估算,总投资为223.75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投入为42.1亿元,其余181.65亿元为社会资本投入。
其中,智慧长春建设的“六个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多地用市场的钱,少用市长的钱,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鼓励投资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企业都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
产业崛起助推“智慧长春”落地
城市的崛起和发展,往往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正给长春智慧产业壮大提供了新的契机。
根据长春智慧办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长春智慧产业总量呈现不足,汽车电子、光电产业、软件产业这三大产业总产值71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产值仅有228.62亿元。在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结合方面,与杭州等抢跑者相比,差距也颇大。
2014年12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长春市副市长白绪贵认为,长春铁塔分公司的成立,将有效促进长春市电信行业资源整合共享,为“智慧长春”建设提供有力立撑。
事实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启动“智慧长春”建设,给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长春,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优化产业体系的契机。
传统产业通过提质增效,焕发新活力。比如,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长春市充分发挥在汽车、轨道客车和农业机械制造配套方面的优势资源,聚焦车联网产业,扛起车联网产业大旗,打造全国领先的车联网产业基地。加快突破汽车电子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推动光电子产业与汽车电子产业融合集聚,引导产业做大做强。
长春提出,传统产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要不断普及,智慧农业、智慧服务业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000亿元。汽车电子、光电信息、软件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以车联网为支柱,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遥感卫星及应用、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智慧产业实现规模化提升,车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智慧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力争到2020年智慧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孙长进认为,在新兴智慧产业方面,长春必须要聚焦一个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投入一笔引导资金,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生态环境,吸引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孙长进还表示,要立足长春市各开发区,建立智慧产业孵化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打造良好软环境、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本地智慧产业企业,引进一批国内知名智慧产业企业,催生一批智慧产业新兴企业,建立长春市智慧产业集聚区。
截至目前,智慧长春建设,吸引了国内众多大型智慧城市软件和解决方案服务商,以方正国际为例,早已经在长春设立于公司,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智慧长春建设的项目。相信,未来在长春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内企业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长春市也不甘落后。依据其独有的地理优势和科教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资源,加快超级计算中心发展,增强高性能计算、海量数据处理、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建设面向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综合型云计算公共平台。
除云计算外,长春还要大力发展“高大上”的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以“吉林一1”号及其他国产卫星遥感数据为主,建立卫星遥感数据与技术在行业部门的业务化应用系统,提升国产卫星数据标准化产品与加工处理能力,建设多星多传感器卫星遥感数据加工处理生产基地,形成多个节点的生产处理规模,建立卫星遥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多星多传感器卫星影像数据的统一网络分发服务。
智慧长春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杜剑坦言,当前,还存在在电子政务推广上,不愿打破原有工作流程,网上审批和部门协同难以实现;在资源整合上,对软硬件资源的整合认识不深;在信息资源共享上,没有从形成全市太数据,便于挖掘分析的高度来认识;在平台建设上,还热衷于自己建设、自己运维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
纵观国内,有些城市在服务智能化和服务贴心化方面逐渐接近“智慧城市”,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被称为“智慧城市”。长春已经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最为艰难的部分——顶层设计,现如今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各个智能应用落地,并把智慧长春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