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变化

2015-05-30 07:25:38宾榜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方式化学

宾榜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发现化学教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的化学教材无论是知识体系的编排,还是作业的布置,以及实验内容的增加,学与问的设置,科学探究的引入,完全打破了旧教材的只关注基础化学知识的设定框架,加入了许多与日常生活以及某些简单的化工生产相关的内容,增大了知识的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允许甚至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讨论和探讨。因此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的知识面更加宽广。教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增加了科学视野、科学史话,涉及到了许多化学家、化学史的相关知识。化工流程以前只是出现在考试的实验题中,现在则作为小字部分出现在页脚或者资料卡片中。如果我们教师被问及这些相关方面的知识时瞠目结舌,一片茫然,估计会打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反之,如果教师可以侃侃而谈,甚至还可以说几个相关的历史或者轶事,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可以迅速获得加分,让学生更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化学这门学科也不是不可能。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变化。

部分教师对旧教材是相当熟悉乃至倒背如流的,他们也许不喜欢新教材知识的编排体系,或者不熟悉新教材中新增加的某些关于物质结构的以前在大学学习的知识,抱着旧习惯,沿用老办法,固步自封,不愿意改变,所以心态没有转变过来,教学方式就一点都不改变。试想,当你已经习惯于一次性把某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讲解完的时候,新教材却要求按会考要求,不许讲那么复杂,只讲一点点基础,结果,当你讲到此处的时候,习惯使然,某些更进一步的知识就在喉咙边上,不吐不快但是不能吐的时候,那是多么的不适应。

其实整个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前的粉笔黑板加教鞭的模式会逐步被新的多媒体教学所淘汰。以前的”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再不停的重复、机械记忆会被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所替代。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等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作为主体的感受,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师生形成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引入了多媒体,如果还是不能接受新生事物,没能学会用多媒体教学,不能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上课听得没精打采,估计教学效果也好不了多少。现在许多的年轻教师教学语言幽默活泼,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兼之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所以很受学生欢迎,当然学生就由喜欢该科老师而喜欢该门学科,自然效果就好。

三、学生的情况有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学生听话,勤奋,能吃苦耐劳,信息来源闭塞,缺乏主见,比较随大流,少有菱角。而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获得海量的信息,知识量不比我们教师少,接受信息可能比我们更快。再加上现在基本每一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导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十分稀罕,乃至溺爱。在家里是小霸王、小祖宗,好吃懒做,任性妄为,相当有主见。结果在学校就不大听从教师的教育,加之现在条件好,外界诱惑多,学生自然就一心多用,不如原来那么努力,所以学习效果就不如以前。对于现在的学生,很多教师都很头疼,打也不敢打,骂也不能骂,如果不招呼学生,听之任之,纪律无法保证,稍微对学生要求严格一点,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就无法忍受,甚至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稍有情况发生,一大堆学生的家长或者就来校园里闹事,或者就在网上发帖,或者就打教育部门的电话,让学校或者教师被动异常,这类事件在现实里数见不鲜。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先要告知家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尤其要注意那些离异家庭或者单亲家庭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心理往往比较脆弱,因自卑而自傲,不爱说话,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稍有不适就走极端。如果能真正走进他的心里,这些学生将会对你敞开全部的心扉。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则要多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多与同学交流,多参与班集体的活动。

其次,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居高临下,让学生望而生畏。当学生出了问题、犯错的时候,他们希望得到的是理解,他们渴望的是平等,不因成绩的好坏,家庭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给他们陈诉理由的机会,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出不同的惩戒。只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家长应该就不可能有怨言。

四、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有较大变化。

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化学的基础就是实验。以前受条件限制,很多学校干脆就没开展过实验教学,练演示实验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学生实验。结果教出了许多的高分低能的学生。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实际动手就不行了。所以新教材加大了对实验的要求。必修一第一张第一节课就是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常规的实验操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五、更接近生活实际。

以前的化学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学来基本没多大用处,现在加入了许多的生活常识,让化学溶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有化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加碘食盐的性质,比如干冰的人工降雨,比如酒精的杀菌消毒,比如钠盐的焰色反应等等,相比于数学的空洞,物理的呆板,化学实在是有趣多了。

【参考文献】

[1]刘星. 培养健全、独立、发展的人——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J]. 池州师专学报. 2005(04)

[2]刘明.中学化学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初探,化学教学,1999,

[3]石郦,朱汝葵.化学教学大纲修行本(试行本)与原大纲的比较研究[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猜你喜欢
新教材教学方式化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