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民
[摘 要] 农村农地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在流转过程中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等各种问题。但只要各级组织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管理、坚持按照政策法规办事,就一定能够解决好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存在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033-0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不到位
农村土地流转已经实施多年,但当前部分干部特别是乡村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对农村土地流转仍然认识不足,对农村土地流转有关政策仍然宣传不够、引导不力。另外,广大农户小农经济思想严重,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加之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了解,导致广大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存在偏差,担心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权。因此即使外出务工也不愿转出土地,担心失业没地而生活养老没保障。
1.2 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和方式不规范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扩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农户越来越多,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大多是通过私下担保进行土地流转,很少委托政府机构或相关组织进行土地流转。大多数农民的土地流转是以口头协商进行,至多找个中间人进行说合,基本没有签订正式的协议或合同。另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以村组名义代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将农户的承包地出租、转包,甚至买卖,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强行流转,既违反了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法律,也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权益,极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产生大量的土地纠纷。
1.3 土地大规模流转难度大
不少农户对自己承包经营土地依赖性强,特别是农村“40-50岁”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外出务工技能,也不想远离家庭,加上近年来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不少农民有小富则安意识,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致使土地难以成方连片的大面积流转。即使采取转包、出租、代耕等方式流转的土地,也大多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农户规模小,不适于连片种植和机械耕作,规模流转难度加大。
2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土地流转工作当做政府的中心任务来抓,当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另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土地流转各项政策和好处,加强广大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要发挥对土地流转种田大户、规模经营成功人员、增收致富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使更多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以加快土地规模流转。
2.2 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培育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加强信息、技术、融资等服务,沟通市场供需双方需求,协助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二是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完善有关土地流转仲裁流程和制度,积极协调、处理流转中的纠纷,维护整个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发展局面。三是在农村土地信息流转平台的基础上,成立流转土地的等级评定机构,开展土地等级评定和价格评估工作,为流转双方的公平交易和政府监管提供依据。
2.3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和标准良田建设的步伐,大力改善基本农田的灌溉系统和道路运输等基本生产条件,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同时要把推进土地流转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培育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引导农业专业化公司、农村种粮大户、土地规模经营业主互相联手,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打造跨乡、跨县、跨市的农业经济优势板块,探索“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快速发展。
2.4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在现有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五保户”社会福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如大病救助、农村人身和养老保险、新农合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同时成立农业风险保险公司,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流转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