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民
摘 要:现国内化工装置很多采用浙大中控SUPCON集散控制系统,文章主要针对该控制系统与同类型其他控制系统进行对比,阐述该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关键词:浙大中控;控制系统;比较;优缺点
1 系统硬件
和其他控制系统一样,浙大中控控制系统硬件也是由电源系统、主控制卡CPU、I/O卡、数据转发卡等组成。
1.1 主控制卡
XP243X主控制卡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过程控制网络与操作站、工程师站相连。接收工程师站发出的管理信息,并向操作站传递工艺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它可以自动完成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控制运算等各项功能。
1.2 系统I/O卡件
本控制系统使用的I/O卡件包括:模拟量输入卡XP313、模拟量输出卡XP322、数字量输入卡XP363、数字量输出卡XP362、热电偶输入卡XP314及热电阻输入卡XP316。其中,该控制系统与其他控制系统相比,每块I/O卡件本身都带有拨码开关,可以单独分组设定卡件设置,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可靠。
1.3 数据转发卡
数据转发卡XP233连接着主控制卡与I/O卡件,一方面驱动SBUS总线,另一方面管理本机笼的I/O卡件。
2 软件系统
2.1 组态工具
该系统采用分类的树状结构管理组态信息,使用户能清晰把握系统的组态状况。图1为系统组态总体画面,通过组态工具,可以对控制站、操作站及控制小组进行具体设置。与进口同类型的控制系统相比,组态画面全部采用中文界面,使组态更加直观、易懂。而且条理清晰,容易上手。
2.2 系统回路组态
SUPCON控制系统通过通道组态画面,可以将现场变送器来的电流、电压或阻值信号转变为可在流程图画面上显示的实际测量值画面。其中,可以对量程、报警值等进行设置。如果测量气体介质,可以通过温度补偿、压力补偿来进行温压补偿设置。如果测量流量信号,可以通过开方选项来进行设置,还可以进行累计流量设置。在进行一般控制回路的组态时,与其他控制系统相比,不需要进行功能块的搭建工作,只需在弹出的组态画面对话框的设置栏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即可,节省了很大的工作量,而且避免了功能块引脚连接错误的弊端,大大提高了组态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在化工装置中,除了简单控制回路,还有复杂控制回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串级控制。
2.3 逻辑功能的实现
在化工装置中,除了复杂控制方案外,还有联锁、逻辑、顺序控制功能,其中最为典型的顺序控制便是装卸车管理。浙大中控DCS系统所采用的AdvanTrol Pro软件,可以开发用户端特殊需求软件功能。化工装置所使用的SCTruck V1.0装卸车管理软件就是其中一例。该SCTruck V1.0装卸车管理软件主要实现在AdvanTrol Pro 监控画面下,对物料的装卸车进行管理。通过该软件自动检测实际的装卸货量,并且和装车车辆牌号、来料单位等进行自动关联,统一保存、显示、查询和打印。在SUPCON系统中,SCTruck V1.0装卸车管理软件配合设计所提供的装车系统顺控方案,可完全替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批控仪设备,操作方便,管理罐区定量装车及实时票据打印,实现自动化罐区管理。其他同类型DCS控制系统与之相比,很难实现上述装卸车系统。而且浙大中控系统可以在线监测联锁逻辑图中的动态变量数据,便于问题的查找与解决。同时,对需要强制的变量,可以在线强制,方便、安全。
3 故障诊断功能
3.1 故障诊断方法
该系统设有专门的在故障诊断画面,可以清晰地看见整个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如果某个卡件出现故障,那么就会出现红色报警指示。想进一步了解具体通道故障,可以双击红色显示的卡件即可。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整个画面指示灯应该全部为绿色。黄色显示的状态为备用状态,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冗余功能。
3.2 操作站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见表1)
4 系统维护注意事项
在装置的日常维护过程中,由于工艺参数的调整,需要对系统组态进行修改。对组态进行的任何修改,都应将组态“传送“到各操作站,以保证操作站的运行组态与主控卡保持一致。在组态传送时,应首先注意各个操作站的监控软件正在运行当中,为了不至对操作站的监控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应事先提醒被“传送“组态的操作站运行人员注意。其次被传送组态的操作站在组态传送期间,应提醒操作员暂时停止画面操作,否则可能会发生传送失败的情况。另外组态传送时,需要注意,务必使得工程师站以及各操作站的“FTP SERVER“软件处于运行状态。不会对装置造成任何波动,而且组态的发布具有选择性,不会影响工艺人员的在线操作。
5 结束语
随着国产集散控制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甚至一些功能已经赶超进口控制系统,而且在稳定性方面也在不断提高。从性价比方面综合考虑,国产控制系统在今后的炼油化工装置中应该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参考文献
[1]何衍庆,俞金寿.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120-125.
[2]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162-297.
[3]王长力,罗安.集散型控制系统选型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