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天线AF中继系统信道估计中的干扰抑制

2015-05-30 16:26李聪颖窦高奇高俊黄高明
中国新通信 2015年23期

李聪颖 窦高奇 高俊 黄高明

【摘要】 针对单天线放大转发中继系统中同道干扰难以抑制,恶化信道估计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噪声置零放大转发方案。该方案中,系统使用多相序列作为信源训练序列和中继训练序列,利用两序列频域位于不同离散频点的性质,中继在放大训练信息前将部分同道干扰和噪声置零,使得中继训练序列不再受同道干扰的影响。文中给出了训练序列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仿真表明,新方案在共道干扰存在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信道估计性能。

【关键词】 放大转发 中继系统 信道估计 同道干扰 多相序列

一、引言

中继系统能够提供分集增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常用的中继协议有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 AF)与译码转发(decode-and-amplify, DF)两种。DF中继在转发前需要检测、译码并重新编码,而AF中继只需将来自信源的信息放大后转发给信宿。AF因复杂度低而颇受青睐[1]。

然而,协作通信的多用户环境在带来分集增益的同时,也引入了同道干扰(cochannel interference, CCI)。研究AF协议的文献虽多,却大多以协作过程中用户不会互相干扰为前提[2-4],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协作通信中多用户同时发送信息这一实际情况。文献[5]分析了AF中继受到的CCI对性能的影响。

文献[6]进一步分析了AF中继系统中,中继与信宿均受到CCI的情况。CCI会限制系统的分集增益,引起严重的性能损失。

为了应对CCI,文献[7]、[8]利用多天线中继的空间分集,通过合并中继接收到的同一信息的不同副本,以牺牲分集增益为代价实现了干扰抑制。这类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单天线用户组成的中继系统。

为了抑制单天线AF中继系统中的CCI,本文提出了一种去噪放大转发(noise nulling AF, NN AF)协议,能够在中继做放大转发前抑制部分CCI。该方案利用序列的频域离散性为中继抑制CCI预留空间。

仿真实验证明,此方法显著地提高了CCI存在时AF系统的信道估计性能。

本文所用标记说明:大写和小写的黑斜体分别表示矩阵和列向量,[·]T和[·]H分别表示转置和共轭转置。

二、基于叠加训练序列的AF系统模型

本文在文献[9]提出的基于叠加训练序列的AF系统中开展工作。与文献[9]不同的是,考虑了CCI对信道估计的影响。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本文仅分析中继处的CCI抑制问题。故假设只有中继受到CCI,信宿不受。系统由三个单天线半双工终端构成,分别是源节点S,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R附近有NI个CCI源。网络工作于准静态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各个信道在一轮传输中均保持不变。

系统内有三条工作信道:

对比CAF中继方式和NN AF中继方式下h1的估计性能,可以看出NN AF虽然没有去掉与源训练序列位于相同频点的干扰和噪声,但是h2估计准确度的提高可以间接改善h1的估计性能。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单天线AF中继系统中CCI难以抑制的问题,提出了中继处噪音置零的放大转发方式NN AF。与传统的放大转发CAF方式相比,新的转发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实现了单天线AF系统中训练信息上的CCI抑制,改善了信道估计性能;

第二,操作简单,中继的计算复杂度增加不大。

单天线AF中继系统中数据上的CCI抑制问题是本文尚未解决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 Karthik KS, Ramamurthi B. A twohop AF relaying scheme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t the relay [J]. IEEE Trans. Veh. Technol., 2014, 63(7): 3469-3474.

[2] Madsen A H, Zhang J. Capacity bounds and power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relay channels [J].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2005, 51(6): 2020-2040.

[3] Hasna M O, Alouini M S. End-to-end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with relays over Rayleigh-fading channels[J].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2003, 2(6): 1126-1131.

[4] Lai L, Liu K, Gamal H E, The three-node wireless network: achievable rates and cooperation strategies [J].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2006, 52(3): 805-828.

[5] Suraweera H, Garg H, Nallanathan 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wo hop amplify-and-forward systems with interference at the relay [J]. IEEE Commun. Lett., 2010, 14(8): 692–694.

[6] Cvetkovic A, Stefanovic M. Performance of interference-limited dual-hop non-regenerative relays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J]. IET Commun., 2011, 5(2): 135–140.

[7] Shah A, Haimovich A M.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and Comparison with Optimum Combining fo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with Cochannel Interference [J]. IEEE Trans. Veh. Technol., 2000, 49(4): 1454-1463.

[8] Karthik KS, Ramamurthi B A. Two-Hop AF Relaying Scheme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t the Relay [J]. IEEE Trans. Veh. Technol., 2014, 63( 7): 3469- 3474.

[9] Gao F F, Jiang B, Gao X Q, Zhang X D. Superimposed training 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 modulated amplifyand-forward relay networks [J]. IEEE Trans. Commun.,, 2011, 59 (7): 2029-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