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芬
一、整地
整地要精细,最好要秋翻秋整地,秋耕后立即耙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春整地的在早春化冻5-7厘米时及时起垄,顶浆起垄。一般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没有大土块架空现象.上松下实。
二、精选种子:玉米品种的丰产潜力与生产管理条件有关,丰产潜力高的品种需要好的生产管理条件,生产潜力较低的品种,需要的生产管理条件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可选择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反之,应选择生产潜力稍低,但稳定性能较好的品种。
三、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前15天将种子晾晒2-3天。
2、试芽:播前10天进行1-2次发芽试芽。
3、药剂闷种: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用50%辛硫磷乳油1kg,兑水40kg,拌种100kg。
4、苗剂拌种:玉米丝黑穗病较重地块,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20g拌种100kg。
5、浸种发芽: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8h-10h,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催芽。每隔2h-3h将种子翻动一次,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或用0.1%硫酸锌溶液浸种催芽。
6、菌肥拌种:应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每公顷7.5kg固体硅酸盐细菌或液体硅酸盐细菌1.5L-2.25L拌种或用1.5L-2.25L液体玉米固氮菌播种。
四、播种
玉米是喜温作物,易受低温早霜的危害,适期早播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低温早霜对玉米的危害,还可以充分利用春季土壤中的返浆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温稳定通过7℃时即可播种,适宜播期为5月1~5日。播种时如遇干旱,宜采取座滤水、喷灌等抗旱措施。采用机械精量点播,用种量为37.5kg/hm2,种植密度为6.75~7.50万株/hm2,播种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坐滤水种的隔天镇压),镇压后播深达到3~4cm,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五、种植密度
玉米与稻、麦、大豆等分枝作物具有明显的不同,玉米是靠主茎成穗的大田作物。合理密植能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能充分利用光能、CO2、水分和矿物养分,同时能使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发育良好,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要依据品种特征特性、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播种季节和收获目的等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来说,植株较矮,生育期短.叶片直立的优良玉米品种适密植栽培,反之宜稀植栽培;另外在耕层深厚,土壤肥力高,施肥管理水平高的地块适合密植栽培,反之宜稀植栽培。春玉米品种生长期长,叶片数多,宜稀植栽培。作为青储就适合密植栽培,相反就稀植栽培。
六、田间管理
1.及时补苗、间苗、定苗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是夏玉米高产的基础。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移栽后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间苗在3~4叶期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为了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2. 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一次,10叶展时锄一次,人工或机械锄地。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时进行一次中耕松土。
3.施肥
玉米一般不施有机肥,可利用冬小麦有机肥的后效。夏玉米化肥用量每亩施纯N 8~12公斤,P2O5 6~9公斤,K2O 8~10公斤。在缺鋅土壤每亩施ZnSO4 1~1.5公斤。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分期施。使用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时在播种时一次底施。
七、病虫害防治技术
春玉米的主要病虫害以玉米螟和病毒病为主。①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选用48%乐斯本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灌心,隔7天再防治一次,或1.5%辛硫磷(1:15)拌煤渣,2.5%杀螟灵颗粒剂(1:16)细沙毒土均匀撒于喇叭口中。②病毒病:主要包括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是由蚜虫和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应在玉米苗期,用10%吡虫啉3000倍液或蚜虱净1000倍液等喷洒1~2次,以杀死传毒昆虫。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
八、收获
当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子粒乳线基本消失时,就已成熟。要在玉米完熟后收获以减少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