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优质栽培要点

2015-05-30 15:47:52李莉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4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李莉

摘要:阐述了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包括良种优选与种子处理、播前准备、机械播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抗旱玉米、播前准备、机械播种 、病虫害防治

抗旱玉米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宽窄行种植可培肥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及生态环境,大大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根系数量增多,叶面积大,光合势强,保绿期长。【1】机械精量播种,实现了单株保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植株间争水、争肥、争光、争热、争气,植株生长自然条件供给集中,优化了玉米的生长环境,利于植株生长,易培育壮苗,为夺取稳产、高产打下基础;同时也节省了间苗用工,利于田间管理,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生产成本。把现行的均匀垄(65cm)行距种植改成窄行间距为40cm、宽行间距为80~90cm,宽行结合中耕深松追肥。秋收时苗带窄行留高茬40cm左右。秋收后用条带旋耕机对宽行旋耕,达到播种状态,窄行高茬自然腐烂还田。春耕播种,在旋耕好的宽行进行播种,形成窄行苗带,宽行中耕深松追肥,完成了隔年深松、苗带轮换的宽窄行耕种。【2】笔者经过多年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宽窄行密植机械栽培技术是玉米生产主推技术之一。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敀选择

材料是抗旱品种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如:种子大,根茎伸长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根冠比值大;叶片狭长,叶细胞体积小,叶脉致密,表面茸毛多,角质层厚。玉米抗旱品种叶片细胞原生质的粘性大,遇旱时失水分小,在干旱情况下气孔能继续开放,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3】玉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抗旱锻炼,主要采用干湿循环法处理种子,提高其抗旱能力。

方法是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度下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另外,还可以采用药剂浸种法,用氯化钙1kg加水100kg,浸种(或闷种)500kg,5-6h即可播种;用琥珀酸溶液浸种12~24h,使玉米吸足水分后晾干播种;或用20-40mg/kg萘乙酸浸种。

基地需要空气清洁,应设在3km内无污染源,生态环灌溉水质量、周围空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范围内。境良好的农业生基地产区域。

二、播前准备

整地是采取土壤耕作措施,为抗旱玉米播种、出苗、生长发育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可利用灭茬机或旋耕机整地,旋耕深度8-12cm,根茬块、土块皆小于3.0cm,以床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为标准。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肥料,以颗粒肥为主,流动性好、无板结、无潮解现象。目前我省推广使用的播种机有2BQ型系列玉米大豆精密播种机、2BD型机械精密播种机、2BJG2型系列米豆精密播种机等,3ZSF-T3中耕深松追肥机,IGQN320T3条带旋耕机,3W-800型喷杆式喷雾机,1YM型苗眼镇压器。机械播种提前1~2d进行调试和试作业,首先选用拖拉机并对播种机进行调整。根据抗旱玉米宽窄行密植播种机主梁上的排种器调节株距,使其播种2个窄行的行距是40cm,宽行为80-90cm。拖拉机的轮距为130~125cm,但要保证液压升降机构正常工作,并能配带宽窄行密植播种机。播种前,按照行距要求固定播种和施肥装置,对播种机的排种量和施肥量进行调试,施肥量要比正常多20%~30%;调整好播种机位置、排种量和施肥量后,准确调整播种深度和施肥深度,播种深度为4~5cm,施肥深度于种侧下方6~8cm。

三、播种

实行机械播种可以缩短播种期,玉米可以短时间内播完,可以侧深施化肥,避免化肥与种子争土壤水分。抗旱玉米能否一次全苗,提高机械播种质量是关键。实行机播掌握播种时土壤墒情,达到種子均匀,深浅适宜,覆土一致,可以做到随播随压不失墒、提墒,容易出苗。当地温稳定在7~8℃后开始播种。播种方式采用机械精量平播为宜,车速为4~5km/h。平播利于保墒,减少土壤水分散发。播种密度为6.5-7.0万株/hm2,达到保苗6.0-6.5万株/hm2以上。为保证播后种子与土壤紧实接触,减少失墒。在播种过程中,一定注意排种器、施肥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避免发生漏播种和漏排肥现象;同时注意观察施肥铧、排种铧是否被碎根茬或土块堵塞,造成拖土现象。播种后要适时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可选择苗带重镇压器或“V”型镇压器。选择镇压强度大小主要依据土壤含水率(墒情),播种后的镇压强度视土壤墒情而定,含水率在18%-22%时,要达到650g/cm2,含水率高时要减轻压强。镇压的适期以播后表层土壤蹦皮、压后不起鳞纹为宜。车速为5-6km/h。

四、大田管理

抗旱玉米自出苗到成熟,一般需浇水4-6次,浇灌量为6 000-7 500 m3/hm2。苗期抗旱能力强。第1次在拔节期或稍晚些进行,即中午玉米叶片大多数出现萎蔫卷曲,早晚叶片又恢复原状时,并持续2-4d即可浇头水,尤其地膜玉米浇头水不宜过早,与露地玉米相比,地膜玉米由于前期土壤温度、湿度及养分状况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往往地上部生长旺盛而地下部分生长相对较差,根系不发达,若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蹲苗”,将影响后期玉米抗旱、抗倒伏和吸收养分的能力,以致于造成早衰,反而达不到覆膜应有的增产效果。当玉米株高50 cm左右时,可结合最后一次机械中耕追施肥料,用量参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第1次追施尿素375 kg/hm2、磷酸铵45 kg/hm2,施于玉米旁5cm处,深10 cm以下。施肥后15-20 d后浇头水,再过10-15 d后,及时浇第2次水。浇第3次水时,依据玉米长势长相再追施尿素150-225 kg/hm2,即2次施肥,要防玉米后期缺氮而早衰减产。若不宜进行第2次肥,应在追头肥时一并施入。8月底至9月初停水。要求每次浇水浇匀浇透,保证浇水质量。土壤水分应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抽雄灌浆期不低于60%-65%,同时浇水前要注意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切忌在大风大雨天气下浇水,以免倒伏。

五、病虫害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锤形,呈黄褐色或灰褐色,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4】用40%克瘟散乳剂500~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必要时隔7d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2、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进行防治。

3、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

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症状表现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开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开花抽出后小花畸形变为叶状物。【5】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4、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

5、蚜虫

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

6、玉米螟

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

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部分幼虫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6】 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

7、红蜘蛛

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褪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

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1 000-1 500倍混合液(1∶1),效果很好;也可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8、地下害蟲

主要有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等。

咬食玉米幼苗、根茎或根,造成死苗、缺苗、断垄。

最好在播种时用药剂拌种,即用40%甲基异硫磷1kg对水20kg拌种500kg。没有拌种的可在播种后用50%辛硫磷3.00-3.75 kg/hm2对水6 000-7 500kg/hm2或敌百虫800倍液顺垄灌根。

六、适时收获

叶片基本枯黄、茎秆干枯,果穗苞叶松散,籽粒含水率下降,表面具有鲜明的光泽,胚的基部出现黑色层时为玉米收获的适宜时期,应及时收获。

七、结论

抗旱玉米宽窄行密植选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玉米品种栽培,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生育监测及高新物化产品促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玉米的单产与品质,是一种集约化的玉米栽培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等.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 2007,32(2):8-10,13.

[2]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等.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6):86-88.

[3] 李强,李明芳,雍伟基,等.旱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综合效应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25-27,47.

[4] 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等.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1,163.

[5] 李秋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09(7):24-26.

[6] 范军,赵晓臣.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166.

(作者单位: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
核桃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赤苍藤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于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
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桃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