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景华
摘 要: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的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梦的提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本文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关系
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甚至在全世界都响彻耳脑的中国声音——实现“中国梦”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最新话语表达,这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国人提出的追求目标,也是在新的时期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引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当前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的最强的中国声音。
那么,“中国梦”的目标与我们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包括实现“现代化”以及过去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目标表达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一、“四个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的提出
毛泽东主席在1953年最先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化的国防的国家建设思路,这是“四个现代化”提出的最初雏形,当时,这个提法对宣传我国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我国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我国要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1958年,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的目标,成为毛泽东完整表述“四个现代化”思想的历史记载。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我国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周恩来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工 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向全世界做了宣告。从此,“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成为响彻世界的中国声音。比较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遭到重挫,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程中出现了中途的历史性停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在解放思想之后重新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的共同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胜利召开。本次会议历史性地确立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政治和文化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国人所追求和实践的目标表达。
二、实现“四个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脉相承
“四个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者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十三大上确立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的“现代化”,与老一辈之前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只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适应时代,用新的话语来凝聚人心,号召国人努力奋发,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创造了历史性的瞩目成就。同时,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建设中也形成了中国自己的特色和首创。
比如,中国农村基层实践成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建设中的租赁制、承包制等一系列大胆实践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两个不等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世界等一系列理论成果,都体现了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指引下的伟大成果,成为世界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
三、“中国梦”的提出和内涵理解
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的政治局常委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参观完展览,习近平总书记随即做了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总书记从历史的维度讲述了中华民族孜孜追梦的历史成就以及历史的沧桑和梦想。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周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建国一百周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百年梦想。“中国梦”与“两个百年梦”相辅相成。通过顺利实现“两个百年梦”逐步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现途径是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强调的“三个自信”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要求的“四个全面”。中国梦的实现依托于“两个百年梦”的实现,中国梦与实现“两个百年梦”的目标和内涵是一致的。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的实现一脉相承
“中国梦”的实现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围绕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很多历史性的探索和尝试。毛泽东做出了一个典型的判断和历史定论: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二大,我们确立了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我们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简单概括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国家的建设,即到20世纪末,我国初步实现小康,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之后的十年,中国人民按照“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大胆改革实践,到20世纪末期初步实现了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水平。
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豪迈宣布,“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由前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格局发展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直到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又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进一步做出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战略构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了光明的前景。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做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与早期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相比较,当前我们正处于三步走的第二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三步积极奋斗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国梦”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一致,一脉相承。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两个百年梦”的过程,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伟大实践,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总之,笔者粗浅认为:“四个现代化”是共产党人早期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构想和目标追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目标实现的战略构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容与“四个现代化”的内容和目标追求是一致的。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体就是“两个百年梦”目标和内涵是一致的。实现“中国梦”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两者一脉相承。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潞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