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妍 徐国辉
摘 要: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建县为例,对该县的耕地后备资源与“不稳定耕地”两大块进行调查评价,并对其研究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新建县;调查评价
一直以来,耕地资源都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指标。合理利用并保护好它,是我国政府甚至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当前,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对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污染导致耕地资源大量减少,严重地威胁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1,2]。隨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则显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合理科学的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新建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地处东经115°31′至116°25′,北纬28°20′至29°10′,属江南丘陵滨湖地区。它是江西省会南昌市市辖县,与南昌城区融为一体。东临赣江,西连西山山脉,北至鄱阳湖,南与丰城市,高安市接壤。交通便利,南浔铁路和京九铁路穿境而过,105,320国道,昌九,昌樟,温厚东西外环高速公路横贯新建县并在县城交汇,赣江,锦江,修水支流,蚂蚁河等26条河港纵横境内。全县区域面积2208.58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长 镇,望城镇,生米镇,西山镇,石岗镇,松湖镇,樵舍镇,乐化镇,溪霞镇,象山镇;9个乡:石埠乡,流湖乡,厚田乡,联圩乡,金桥乡,铁河乡,大塘坪乡,昌邑乡,南矶乡;其他7个行政辖区:恒湖垦殖场,新丰垦殖场,成新实业有限公司,朱港实业有限公司,红角洲管理处(红谷滩新区),江西桑海集团有限公司,新棋周管理处;276个行政村。
1.2 数据来源
国土部门资料:2012年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库成果、2013年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库成果、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历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资料。
农业部门资料:江西省土壤图、1982土壤普查报告与图册、2011年度新建县耕地分等因素排灌分值图、耕地地力评价报告与图册。
林业部门资料:公益林范围线。
水利部门资料:新建县防洪堤纸质图件。
2 调查评价技术方法
2.1 调查评价耕地后备资源
利用2012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结合0.5米分辨率彩色数码航空影像进行内业解译,提取调查评价对象,确定调查评价图斑;实地对每一个图斑进行外业调查、核实。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等成果,运用GIS手段形成具有各种评价指标属性的评价单元,采用限制性因子法,评价每个图斑的宜耕性,即评价单元中出现任何评价指标不符合耕种条件的,均评价为不宜耕,其余的则为耕地后备资源。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通过内外业调查,调查评价对象图斑所有评价指标属性均被填写在属性信息表中。依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层“HBTC”,分类型对图斑属性进行标注。不宜耕土地标注为“FHB”,宜耕土地标注为“GDHB”。可复垦为耕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标注为“LSYL”。
2.2 调查评价“不稳定耕地”
二次调查成果中,处于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受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响的耕地被视为不稳定耕地。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系统,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在二次调查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图斑,生成不稳定耕地调查底图。扣除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坡度大于25度的图斑,确定“不稳定耕地”图斑范围。结合遥感影像,依据“不稳定耕地”类型定义,对符合“不稳定耕地”标准的图斑进行属性填写,位于河道防洪泄洪区内的属性标注为“HDBW1”,位于湖泊防洪泄洪区内的标注为“HPBW1”,林区内林业职工自行开垦的标注为“LQBW1”,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及其他因素影响的标注为“HSBW1”,属性标注完成后形成待调查核实的“不稳定耕地”图斑。
3 评价结果分析
3.1 资源存量相对不足
新建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0.75%。由此可以看出,新建县的耕地后备资源存量相对不足和比较紧张。另外,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上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设占用耕地和生态退耕压力也很大,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客观上减少了耕地后备资源的总量,加速了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使得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减少加快。
3.2 资源类型结构单一
新建县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3937.07亩、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86.99亩,两者的比例约为41:1。可以看出,全县可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潜力较小,而可开垦的后备资源潜力较大,这就使得耕地开发形式比较单一,易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且单一的开发虽然能达到新增耕地的目的,但是仍不能实现比较显著的综合效益。
3.3 资源分布不均衡
新建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和丘陵地,而平坦地区分布相对较少。由于山区农业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人地关系又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平原地区,由于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可供利用的后备资源数量变得极其有限。另外,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集中,使得开发利用工程投资成本加大,工作难度加大,规模效应差,对提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3.4 资源地块分布零散
新建县耕地后备资源以可开垦其他草地居多,可开垦其他草地面积为14202.74亩,其中小面积10亩以下的有930.34亩,占全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3.79%,通过此次调查发现,10亩以下可开垦其他草地主要零散分布在于林地周边、农村道路、高速道路两旁或者偏远小山丘周边,部分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坡度,且被建设用地分割成细碎地块,虽可用于开垦为耕地,但耕地质量不高;部分处于距离农村居民点较远的位置,草地实地已被茂密林地替代,农民前往耕作较为困难,且开垦的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新建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
4 结束语
随着新建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建设用地占用了较多的耕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新建县年农用地征用案例日益增加,如何保证耕地总量平衡是问题的焦点。通过对新建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清晰了新建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数量、面积、质量等情况,使耕地占补平衡有了合理的折算标准。从调查评价成果可见,新建县各镇的耕地后备资源质量的级别存在差异,各级别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面积也有很大差别。这样,在确定耕地补偿、征地赔偿时应该根据农用地级别加以考虑是必然的。因此,新建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对于耕地总量平衡,社会建设发展用地调整,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均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伟,等.2007年中国耕地资源安全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449-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