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摘要:自进入知识经济之后,互联网和金融产业实现高速发展和融合,推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和金融领域的变革,但在发展中因互联网监管不当造成的金融风险比重则不断加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在结合文献和现实发展基础上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监管
前言
本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的研究不仅是我国金融产业的监管需要,更是现代互联网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之路。互联网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范围、影响力、破坏力都是极强的,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传播等形式,能使互联网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产物,对推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都有极为密切的作用,如不加以管理任其风险破坏,必然很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所以,才有了本文针对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研究,希望通过风险预测、预防等体系完善推动互联网金融在顺利、稳定的环境下发展。
1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产生风险的原因
1.1互联网金融法规有待完善
实际上互联网金融一词是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发展下的产物,我国对于其监管和法律法规制定存在一定缺失和不足。就我国当前《经济法》、《金融法》、《证券法》等法律规定看,由于制定时间较长,没有过多针对互联网金融犯罪、违法行为、不良操作等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给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且不利于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因缺少法律强制监管和处罚,才导致很多主观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产生。
1.2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缺失
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缺失来说,首先应当明确互联网监管的主体,政府、银监会或者证监会等金融监管主体。我国当前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没有明确规定和监管制度标准,缺少明确的主体,很多部门就算制定了监管制度也很难得到执行或是被遵守,造成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这种时候,一旦面临金融危机或是其他经济发展关键时刻,缺少强有力的监管制度必然会影响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1.3缺少现代化科技的有效监管
既然互联网金融是知识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下的产物,那么用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就很难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施监管。就互联网金融风险看,政治造成的风险、经济造成的风险,或是具体行业的证券、股票、票据、债券等都可能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依然依靠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很难准确掌握风险发展方向和原因。而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不当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缺少现代化监管体系、风险预警、信息资源共享等系统建立,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不力。
2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对策
2.1健全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正如上文所说,我国目前现存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涵盖内容基本没有,金融监管主体中证监会、银监会监管出台了一些监管文件,但理论性过强,现实中可造作性不强,且由于文件的影响力不高,并没有获得重视。法律是一个国家保障其内部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法律制定能强制性要求固定主体按照法律固定从事何种行为,一旦违反法律规定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对于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来说,通过法律制定能首先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标准、监管范围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通过国家意志的法律要求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规避到哪些隐性风险,更好的保护互联网金融市场以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2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建立首先要基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而言,需要说明,这里而定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并非完善的法律固定,而是对互联网金融有基本的法律监管。通过法律监管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才能便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其次,在明确互联网监管主体后,需要根据我国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走向进行预测,进而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最后,尽管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没有出现严重影响金融、经济发展的行为,但为防患于未然应当尽早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
2.3加强现代化科技预防体系建立
在加强现代化科技预防体系建立上主要从两点进行阐述。首先,互联网金融尽管属于金融领域,但更多是通过现代互联网运行来完成的,所以硬件方面的安全保护工作很重要。要提升硬件应对外部环境的抗压能力,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承载数据,确保其能在稳定安全的硬件环境中发展。其次,相比硬件,软件的预防体系建立则是为了防止不良分子非法入侵互联网金融系统、加强防毒、防攻能力,确保软件运行安全。我国自国家提倡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后发现,通过自己研究的信息技术安装和软件安全度防御更能抵御可能面临的软件入侵风险,通过信息技术自主研究也能保障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的风险,保障金融市场安全。
结论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科技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因其存在风险就避而远之,而是应当迎难而上解决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风险,制定积极的风险防御措施,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确保我国金融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新金融,2014(04):102-105.
[2]王曙光,孔新雅,徐余江,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4(05):623.
[3]王国刚,从互联网金融看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新趋势[J],红旗文稿,2014(0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