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故事:我想看到的世界

2015-05-30 10:48:0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母亲老师

从一个在课堂上一句话不敢说的少女,到成为世界最高学府的终身教授;从一个移民异乡沉默迷茫的小姑娘,到自信地站在学术金字塔的顶端。珍妮·苏克,这位韩裔美国人,征服了耶鲁、牛津、哈佛三大名校,成为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荣获各类特殊荣誉,集文学、艺术、法学的光芒于一身。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这样一位头顶耀眼桂冠、身披华美荣誉长袍的女性,到底有着怎样的成长史?这一次,鼹鼠老师就带着大家翻开苏克教授的自传《我想看到的世界》,一起来分享这位优秀女性成长路上的故事与心情。

向着内心的光亮前进

1973年生于首尔的韩国女孩珍妮·苏克,6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从那时起,世界向她敞开了另一扇大门。

苏克的父亲是一位内科医生,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急缺内科医生,于是国会通过一项法律,为技术一流的医生提供优惠的移民条件,当时韩国有1/3的移民都是内科医生。

就这样,6岁的小女孩被塞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里的人说的话,她一个字都听不懂。极致的恐慌感令她终生难忘,孤独感影响到她做每一件事,即便是询问去厕所的路,或者问去哪儿取水喝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建立新的友谊了。在这样疏离而空洞的状态下,她找不到半点存在感。

虽然融入新的文化着实艰难,但人生的逆转往往也发生在最艰难的时刻,苏克的天赋在艺术的世界里绽放,投入全身心练习的芭蕾和钢琴为她赢得了掌声,也让她找到了自信。1991年,她凭借自身的艺术天赋和努力,成功考入耶鲁大学。她在毕业当年获得马歇尔奖学金,并远赴英国转战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当拿到文学博士学位,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之后,苏克却发现,法律才是自己愿意终身奋斗的事业,她的人生再一次逆转!

她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此后苏克先后供职于美国最高法院、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怀着对法律的无限热情,苏克申请回到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4年后,因其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苏克当选为哈佛法学院终身教授,成为亚洲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素材运用指南:苏克教授鼓励年轻人:“一定不要忽略自己内心的生活,是这内在的光亮,为我们的世界照明,使我看到我想看的世界。”当遇到“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精彩的人生”“追求自己独特的道路”“寻找真正的自我”等作文时,可以举例苏克教授人生的几次逆转。

她不是“学霸”

如今在学术金字塔顶端的苏克教授,学生时代也曾经是很多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在沉默疏离的童年当中,苏克唯一的堡垒就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她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因为把自己封闭在书里,比跟人交流容易得多,还有,跳舞也不需要说话。

七年级的时候,苏克开始在美国最好的芭蕾舞学校学习舞蹈,然而父母却觉得跳舞会影响升学,让她中途放弃。

从此苏克每天不写作业,只是看闲书度日,成绩一直不太好,直到文学课老师觉得这个女孩不应该埋没自己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随后苏克考入朱利亚德音乐学院专攻钢琴,从那时起她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一路前行。

不过,考试始终不是苏克擅长的领域,即使多年之后到了法学院成了表现最出色的学生,苏克有些科目的考试成绩,依然很难称得上完美。

可是分数不好,不等于不优秀,难道不是吗?

美国名校,不仅仅需要学生们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全面发展和人格魅力才是决定是否能录取的关键。先问问你自己,能否像苏克一样,不停练习芭蕾,脚磨出了血,脚趾头被血染黑了一层,结痂,剥落,最终导致跟腱炎?能否像苏克一样,练琴练到手指仿佛有自己的灵魂,即便在凌晨三点把她叫醒,她也能熟练地弹出曲子?坚韧、勤奋、勇敢、全身心投入,都是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素材运用指南:苏克说:“当有一件事,你曾倾尽全力地做过,它就会变成你的日常习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怀着渴望去磨炼自己,你就永远无法带有半点敷衍、将就地再做这件事了。”在“优秀人才的品质”“学霸=成绩好?”“教育的真正意义”等作文中,苏克的故事是不错的素材。

母亲,母亲

谈及苏克的成长,就不能不提到她的母亲,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

上世纪70年代的韩国实行军事独裁,苏克的母亲在审视了韩国社会现状后,做出大胆而果断的决定——全家前往美国,全速驶向未来。

母亲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苏克的教育,她给女儿找了一个美妙的令人垂涎的天主教私立幼儿园。母亲是学校里唯一全职工作的母亲,偶尔她会趁着午休,匆忙赶到学校,穿着粉色羊毛上衣、戴着礼帽和太阳镜的母亲,格外明艳照人。她总喜欢给苏克和妹妹穿精致的童装,有时候,苏克觉得,因为母亲是特别的,所以自己也是特别的,当母亲在众人面前把她举起来时,她甚至觉得母亲是一位年轻的女明星,骄傲不已。

当母亲发现苏克热爱读书的时候,就悄悄为她创造与书相处的时机。每天从学校接了女儿放学后,她会先带着女儿去比萨店吃小点心,然后带她去街对面的公共图书馆,在那儿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母亲从不轻言放弃。她为女儿精心挑选了一位钢琴老师——朗太太,尽管教钢琴的地方离她家开车要半小时路程,而她已经被朗太太拒绝了三次,因为课程表上已经抽不出空当了,但母亲依然不依不饶地抓着朗太太的胳膊,央求她见孩子一面。见面时,虽然苏克弹得不太出色,但因为母亲的好言好语,朗太太最终还是答应为孩子打磨钢琴方面的造诣。

母亲的模式是,把女儿“引入”某个机会或事件,然后让她跟随专家去学习,自己寻找出路,获得成长。她觉得自己是外行人,所以也不干涉女儿的学习,她全然不是那种全天执着驻守的忠实保姆类型的母亲。

素材运用指南:回忆起母亲,苏克在自传中写道:“在我的一生中,我深深感激母亲,也感激这份自由。这些是我人生的基石,是母亲给了我这份宝贵的礼物。”相信大家都会有些羡慕苏克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写作“伟大的母亲”“理想的家庭教育”等作文中不妨用一下苏克母亲的故事。

师 者

来到美国后,因为无法融入环境,苏克在学校里过得一团糟,上四年级的时候,她的老师斯坦纳太太做了一件令她终生难忘的事情。

有一天,斯坦纳太太把苏克单独叫出教室,神情愤慨地问:

“怎么回事?你的聪明一点儿不比迈克尔和西蒙少,你本应该和他们一样优秀。”(迈克尔和西蒙总能积极主动并正确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表扬。)

“你每天都呆头呆脑地坐在班上,但你本该是班里最优秀的孩子之一。难道你对此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吗?”

苏克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擦着眼泪。那天之后,斯坦纳太太再也没有来学校,她得了肺癌,几周后就去世了。

从那以后,苏克尝试参加很多比赛,尽管从没赢过,但她却开始喜欢享受竞争中所做的努力,她竭尽全力战胜自己那令人难以忍受的腼腆和羞涩。

高中时的苏克知道应该努力学习,但考试却总是让她傻眼,于是她白天只想睡觉和逃课,晚上就躲进阅读的世界。

有一次,她读了关于伽利略的剧本,深受触动,就以此为题写了一篇学期论文,没想到欧洲史老师凯尼恩居然给了她A的成绩。

凯尼恩老师问苏克,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秀的论文,却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副无所事事、不专心的样子,她认为苏克有能力和班里最优秀的学生相提并论,这令苏克很惊讶,老师竟然认为她是一个好学生的料!

苏克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路上不断会遇到像斯坦纳太太和凯尼恩老师这样正直而富于同情心的老师,他们告诉她,她可以比自己想象的做得更好,他们就像守护天使一样,守护着她,让她不致堕落,终究越飞越高。

素材运用指南:如果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能遇到几位启迪心灵和智慧的老师,将是这个人一生弥足珍贵的财富。在“教育的力量”“老师对成长的意义”“鼓励的作用”等作文中可以举一下本文中的事例。

鼹鼠老师精彩书摘

寻找你热爱的工作;像玩耍一样对待工作;永远要尝试新鲜事物并敢于冒险;常常用小憩来奖励自己;培养真挚的友谊并努力维持;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创造和制作事物中,无论事情大小;指导别人,并虚心接受指导;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学习;时刻保持乐趣。

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有机会去发现和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思想、活动、爱好和创意,那些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人的事情。

没有正确答案,只有独立思考。

【素材演练】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读了珍妮·苏克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佳作示例一】

向阳而生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佘辰宇

倘若有一天,黑暗席卷了光明,痛苦代替了温暖,何必要恐惧,因为总会有光的,不管在哪儿,只要追溯着那一星光点,趟过黑暗的泥潭,暖就在不经意间弥散开。如同夏日打散在香樟树鬓角的的阳光,身心俱暖。

——题记

我是个傍树成长的孩子。

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和那棵香樟树相依相伴。记忆中的香樟树是无比巨大的,顶一头浓密的绿阴,在白光泛滥成河的夏日,投下充斥着薄荷味的凉爽。所以,在无数个夏日,安心地坐在树下,与树做着同样的梦。

燥热而单调的夏日就在一层层墨绿树叶的过滤下,变得凉爽且甜蜜。

依旧是一个夏天,下了场大雨。乌云沉闷翻滚,发出让人胸口沉闷的声响来。窗外,时不时划过天际的闪电,它们肆无忌惮地把天空撕扯成黑色的絮状碎片。毁灭性的闪光刺在视网膜上,让人生疼。过了一会儿,噼里啪啦的大雨就开始敲打在窗户上,远处一片水雾。

我怕雷电,却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恬静入眠,因为只要想到屋外有香樟树在守护,心中便无限安然。

清晨,在嘈杂声中醒来,大雨依旧。打了伞跑出去看,雨中,香樟树劈成好几段,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唯有那绿森森的叶子散落了一地,覆盖在折断的树枝上,覆盖在拦腰折断的半截树桩上,遍地都是,像树绿色的血液。我想,它一定很痛吧。我的心也跟着它痛了起来,好似一双大手硬生生地将心撕开一般,一种窒息的悲伤与疼痛。心中的绿色的梦就像一瞬间被雷电劈碎了,七零八碎的掉了一地,想拾也拾不起。大雨滂沱,冲刷着香樟树,冲刷着我的心。一片黑暗。

天阴沉了好些天,我亦沉闷了好些天。

夏末。那日,阳光出奇的好,热热烈烈的,太阳似乎要在夏日的最后几天拼命释放自己。到屋外散步,不知觉间,就走到了那棵树前,树桩笨重,它曾经也是一棵高大的香樟树啊!细看,树桩皮层里竟抽出了不少嫩枝,短的只有手指头那般长,长得都足尺高了,她拼命朝阳光长去,有股向日葵的劲头,即便它还那么矮小、脆弱。阳光大把大把地溢在万物之间,那细小的茎呈透明色,仿佛有源源不断的生命的汁液在传送。

原来,香樟树并没有放弃,而是追溯着心中那一丝光亮,在无尽的黑暗中迅速站起,向着希望的光亮,向着心中的光亮,追溯,追溯,向阳生长。

就在这一刻,我的心中漾开无限的暖,恍若也有了那束光,那等待我追溯的光。就像韩国女孩珍妮·苏克,六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在那个陌生的国度,无比孤独无助的她,虽然心中有浓浓的怯意,但她没有绝望,因为在她的心里,也有一束微弱的光,照她前行,那便是舞蹈,舞蹈带给了她希望与力量,带着这份自信与勇气,她最终在人生中几次逆转,成为了亚洲首位哈佛终身女教授。

心中感触很深,我想,人生就是一个追光的过程,不断追溯,光亮就在不远处。

【教师点评】

文章结构严谨,匠心独运。小作者巧妙地将香樟树的生长与遭受雷劈后的崛起,与自己内心最初的“满足”,后来的“担忧”,最后的“释然、欣慰”交相融合。其间“努力获取新生的香樟”的细节描写,为亮色的文字增添一份炫彩。

【佳作示例二】

聆听内心的声音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朱文涵

微风拂过树梢,抚过她黝黑苍劲的脸庞,此时此刻,她正于几亩沃田中辛勤地耕种,播下花种,编织属于她的彩虹梦。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中的锄,前赴后继地奔向了城市的霓虹。偌大的村子只剩下寥寥数人,他们还是放不下对家乡的一切。那位老妇亦是如此,晴天时在田野中耕作除草,或独自一人躺在咯吱作响的太师椅上,微闭双眸,享几米阳光,嗅缕缕馨香。孤寥寂寞却又怡然自得的岁月便在这清香摇曳中一点一点化开。

不是她举目无亲,家中的亲戚都曾来这里央求她去城里住,她却不肯。纵使城中灯红酒绿,繁华奢靡,却无法吸引她的心。她长守于此,守候着自己炽热的心,守候着过去的悠悠岁月、青春韶华。这片黝黑的土地,保留着她的梦想、她的灵魂,只有在此,她才能寻觅到真正的自我。

她是我的祖母,是一个淳朴无华的老妇,是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民。

又逢烟花三月,杨柳青青,景色宜人。一家人驾车行驶在颠簸的小路,暖风抚面,空气中夹杂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氤氲在小车内,醉人心脾。“想来祖母种的花应当全开了吧!”我在心中美美地想着。

的确,驾车驶到祖母的小木屋,屋前屋后,满是婀娜摇曳的花朵,一簇簇,一群群,相隐交错,融成大片大片的花海。树上争相呼应的桃花、梨花,抑或是树下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焕发出彩虹般的光芒,那是生命的颜色。

“祖母,祖母!”一见到她,我立刻兴奋地扑上去。

她微笑着答应着,眼神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用瘦削干枯的手微抚着我的额头。

“妈,今年的花比去年更多更艳了呢。”母亲小心翼翼地漫步在花海之中,指尖似微风般柔软点过花瓣。和煦的阳光抚过屋檐树梢,在每个人的脸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光圈。屋外繁花似锦,屋内谈笑风生。在这里,大家都褪去了城市里的满心疲惫,自由地舒展开灵魂。

我年逾古稀的祖母,她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呀!抵住外界的种种诱惑,顺着自己心的方向,去追求自己独特的道路;耐住岁月的孤寂青涩,用自己辛勤的双手,编织彩虹般美丽无瑕的梦,演绎出精彩独特的人生。

无独有偶,韩裔美国人珍妮·苏克,成为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从一个移民异乡沉默迷茫的小姑娘,到自信地站在学术金字塔的顶端,她的秘诀是什么——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父母的反对下,苏克却投入全身心练习芭蕾和钢琴,在艺术的世界里绽放天赋。

相比之下,祖母并没有苏克那般卓著有名,可她们都怀抱着相同的生活心态与处世方法——她们从不曾忽略自己内心的声音,不随波逐流,她们并没有复制别人的生活,而是顺着自己心的方向,去追求自己独特的道路,最终将自己的气息酝酿成绝世的芬芳,演绎精彩无悔的人生。

春天到了,百花开了,祖母我想您了,您是否依然耕作在亩亩方田,是否仍悠悠躺于太师椅上,在馥郁芬芳中细捏生命的流沙……

【教师点评】

“褪去了城市里的满心疲惫,自由地舒展开灵魂。”这是小作者的祖母安享的生活,更是文章的精髓所在。热衷乡间耕作,拒绝城市繁华生活的邀约,这样的人生追求,与韩裔美国人珍妮·苏克的生命印迹,可谓异曲同工:寻找真正的自我,是每个人追求生命的至高境界!

(指导教师/夏年凤)

猜你喜欢
母亲老师
母亲的债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母亲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4:08
悲惨世界
追老师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