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一瓣
人们对于生命比自己更长久的物件,通常抱以恭敬和仰慕;对于活得比自己短暂的东西,则多轻视和俯视。前者比如星空,比如河海,比如久远的庙宇和沙埋的古物。后者比如朝露,比如秋霜,比如瞬息即逝的流萤和轻风。甚至是对于动物和植物,也是比较尊崇那些寿命高的巨松和老龟,而轻慢浮游的孑孓和不知寒冬的秋虫。在这种厚此薄彼的好恶中,折射着人间对于时间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慑服。
——毕淑敏《幸福秘方》,湖南文艺出版社
小编碎碎念
作者说,人类喜爱长久的物件,源于对时间的敬畏与死亡的慑服,不过,这也足以可见人们的偏见——短暂的生命,难道就不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吗?当然不是,昙花虽然一现,但足以见其美丽;流星虽然飞逝,却是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朝露虽然转瞬即逝,但毕竟滋润了花草的生命……生命的精彩,永远不会取决于其长度。
书香一瓣
刚刚好,才会遇到更美好。
少即多,简单即丰盈,内心的丰盈体会到生活更多的美好。
世界这么大,外面这么喧哗,可我们大多数人却是孤独的。世界与我们无关。
而我的世界这样小,却一点也不觉得匮乏。这样的小小世界,其实最适合我。这个世界中许多美好的相遇和际遇,使我的生命丰盛满盈。
我的世界很小,但都是我重要、在乎的人;我的世界很小,所以懂得对细微的事情微笑;我的世界很小,但足够我们面对生命中的困顿与艰难;我的世界很小,但我们能够牵手走到老。
——渡渡《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小编碎碎念
所谓刚刚好,是剪断了多余的贪念和欲望,回归到了一种简单的生活,不多不少;是前进的脚步上不徐不疾,不慌不忙;是在生活的追求上不繁不简,恰到好处。心境上,不刻意追求,也不勉强接受。因而,我们的灵魂跟得上身体,更能感受和体会到细微的美好。
书香一瓣
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植物。在用来自缅因州森林的木材建造的房屋里,我们醒来,倒一杯由产自巴西的咖啡豆烹制的咖啡,套上由埃及的棉花制成的T恤衫,在纸上打印报告,用汽车把孩子们拉到学校——而这汽车的轮胎是由非洲的橡胶制作的,其使用的燃料是汽油,也是由亿万年前死去的苏铁植物转变而成的。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可以退热(想想阿斯匹林)或治疗癌症(紫杉醇)。小麦引发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卑微的马铃薯引发了大规模移民。而且,植物一直在刺激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惊奇:硕大的巨杉是地球上最大的独立的单一生物体,一些藻类却跻身最小的生物之列,而玫瑰毫无疑问能让所有人微笑。
——[美] 丹尼尔·查莫维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长江文艺出版社
小编碎碎念
这本书值得我们写作学习的角度很多,比如它可爱又不失深度的语言,它看似跳跃实则前后密切联系的写作思路。作者不仅使用简洁的语言,以植物为线索,带出我们的生活,引出我们的历史,更把人文、历史、心理、生物等科学内容杂糅在一起,其内容之丰富令人赞叹。而在我们写作时,亦可如此,以一物带一文,不仅线索简单容易把握,更能展现出我们巧妙的构思。
书香一瓣
2011年,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艾力回家安葬完父亲,安顿好母亲与妹妹,重新回到北京,为了生存和养家,他开始疯狂地工作。工作未见起色,母亲却打来电话,“你还要这个家吗?”他感到委屈,也开始反思——我努力了吗?我还能更努力吗?为什么我的努力没有回报?
4年后,艾力成为了新东方最年轻的集团演讲师。参加《奇葩说》《超级演说家》等节目,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艾力说,后来我才知道,更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式。就像一年是365天,但如果是8760个小时呢?
——艾力《你一年的8760小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小编碎碎念
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的是从努力到如何努力的思维转变,虽然名为励志,但带给我们的绝不是食之无味的心灵鸡汤,相反,更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学会思索,学会选择。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在我们面对人生的种种问题时,如果能换一个角度,让思维轻轻地转个弯,说不定,就能看到柳暗花明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