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时代》的生产元素与消费元素

2015-05-30 02:27王乐
今传媒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时代郭敬明消费

王乐

摘 要: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说一出,便受到来自各界的不同声音的质疑,但这种质疑并没有对《小时代》的销售带来负面影响,相反的,它们甚至帮助提高了《小时代》的销售量。抛弃其作为文学本身的价值意义,单就其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久居不下的地位而言,这部系列小说无疑创作了一种成功。而其作品的生产元素,如《最小说》杂志、上海的消费文化背景、粉丝们的参与生产及其被读者、观众消费的热点都促成了其销量的成功。

关键词:郭敬明;《小时代》;生产;消费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3-0133-02

一、引 言

如果经常关注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图书排行榜,就会发现郭敬明的作品总能在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其在2008年10月份上市的《小时代1.0折纸时代》,只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2008年度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2009年12月30号上市的《小时代2.0虚铜时代》排名稍后,2011年12月8号上市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又成为2012年度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头名。在这之后《小时代》系列的销量有下滑的趋势,而在《小时代》改编为网络剧的筹备的最后阶段,尤其是在2013年6月27号《小时代1.0》网络剧上映之后,《小时代》系列的销售量又掀起一阵上升的狂潮,在开卷提供的2013年第三季度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榜单上,《小时代》系列三部曲包揽前三名,作者本人也对这个排名发出惊叹,可以说这部书在销售上非常的成功。在这一成功背后,在整部作品的生产流程中,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今日的成功?笔者将从《小时代》系列书的生产元素和消费层面上来解读这一成功的成因。

二、《小时代》系列小说的生产元素

纵观《小时代》整部书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生产元素参与其中。其中,《最小说》作为其每部小说开始时的连载阵地,其参与到《小时代》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最小说》是郭敬明主编的一本青春文学杂志,于2006年10月份上市,杂志以青春题材小说为主,同时兼顾娱乐资讯以及年轻人心中的流行元素。显然,《最小说》的受众目标是年轻人,主要是学生群体。在此之前,郭敬明早已凭借其前几部小说赢得了一大批受众,《最小说》的知名度也因此而拓开。

郭敬明在2007年11月份开始在《最小说》上连载《小时代1.0》,也就是说,《小时代》在《最小说》上开始连载时,《最小说》已经为它准备好了一批受众,因此,选择在《最小说》上连载《小时代》,是郭敬明非常明智的一个选择。既然选择在《最小说》上连载《小时代》,那么,《小时代》就必须从最大程度上符合《最小说》的总体风格。这种外在形式的制约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不管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字数限制方面。这样就使得《最小说》参与到《小时代》的生产过程中来,成为其无法忽略的生产元素。

上海作为一座人们口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其上流社会的奢侈的消费背景,也无可挑剔地入选为《小时代》的生产元素之一。《小时代》中频繁出现的品牌,如爱马仕、迪奥、香奈儿、古驰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小时代》在大众中流行起来之后,有很多人提出文中出现了太多奢侈品的品牌,会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价值观,诱导她们去追求浮华的东西。这种观点的对错无关本文,但这些奢侈品品牌的堆砌却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应了上海上层社会的消费背景。这种消费背景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也是在二三线城市无法实现的。更确切一点说,在中国,只有在上海,这种消费背景的实现才成为一种可能。而郭敬明长期生活在上海,这样的语境对于他来说就比较容易把握,因此,在《小时代》反应上海高端市场的消费背景之前,这种背景首先成为了它的生产元素之一。

此外,粉丝也是《小时代》重要的生产元素。约翰·费斯克在《粉都的文化经济》一文中说道:“粉丝尤其具有生产力”[1,2]。他把粉丝的生产力分为符号生产力、声明生产力和文本生产力三种,我们这里要说到的是文本生产力。粉丝的文本生产力包括对原始文本的建构和新的文本生产,而《小时代》的粉丝生产力则更多地参与到新的文本生产中来。对于原始文本的建构,粉丝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最小说》的主编,郭敬明在经营此杂志的时候,势必会关注粉丝的反馈,注重与他们的交流,从而对受众心理会有一个比较正确并有深度的把握,这些对受众心理的把握会在作者创作过程中,起到有意或无意的导向作用。同时,粉丝们对《小时代》持之以恒的关注和支持,会让作者产生自信,支持他完成自己的创作。但这种参与也只能算是小范围的参与,只是在大方向上对文本的创作有所影响,作者可能会去迎合受众的心理,在细节方面,《小时代》粉丝参与原始文本建构的生产力并没有像《明朝那些事儿》的粉丝们一样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与郭敬明与当年明月选择的创作方式和对电子书的不同态度是相关的。首先,当年明月先是将“煮酒论史”BBS论坛作为其写作的阵地,后又因“明月门”事件被迫转移到新浪博客,但不管是在论坛,还是在博客,《明朝那些事儿》的粉丝们都可以通过对当年明月的回帖来对文本提出质疑,直接针对文本中的细节与作者对话,直接参与到文本的创作中来。而郭敬明选择在《最小说》上连载《小时代》,则极大地局限了他与粉丝的沟通交流。其次,当年明月对电子书持支持的态度,把自己在博客上免费发表的文字看作是对粉丝们的回馈。在他出书之后,他也“仍然坚持把未出版的部分免费发表,即使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达七位数也在所不惜”[3]。郭敬明对电子书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在博客中写到:“我知道已经有很多读者陆续买到了《小时代3.0》,同时,也开始有人无情地在网上开始剧透。对此,我真的感到很伤心……第二件事情,则是看见很多人在求电子版,希望有人上传。对此,我真的很反感。那天在我微博下,有人评论,说:‘凭什么不让别人上传电子版?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钱买你的书的!看到这样的话,我很伤心,也很无奈……”[4]。也许正是粉丝们对《小时代》的喜爱和未能很好地参与到原始文本生产的不满足感,使得他们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新的文本生产中来。在《小时代》百度贴吧和论坛中,有很多的粉丝续写了《小时代》,如网名为“暖冬之冬”的粉丝续写了《小时代4.0忆银时代》,网名为“S殿最爱Taylors”的粉丝续写了《小时代5.0黯黑时代》等。粉丝们通过自己的续写使自己参与到文本的生产过程中来,虽然这种文本并不会像原始文本那样广泛传播和获得利益,但它们“常常具有官方文化文本所具有的高度生产价值”。

三、《小时代》被消费的层面

首先是作者自己被消费。郭敬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这种备受争议性成为其自身被消费的原因。一方面,郭敬明的前几部作品,如《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等,很受青少年欢迎,在其受众中,初高中的学生居多。另一方面,他多年来没有多少变化的笔风和煽情的主调又惹来一片非议之声,而《小时代》中大量奢侈品牌的堆砌又给其添加了更多的负面舆论,致使很多评论家对郭敬明嗤之以鼻。然而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这都是一种反应,客观地说,都给“郭敬明”这三个字增加了辨识度,也为其被消费提供了可能。另外,郭敬明于2008年加盟天娱传媒,近期也越来越多地出席电视节目,这一举动在使他的粉丝们大感满足之外,也引来了一些人的调侃。上海影城在《小时代1.0》网络剧上映的档期推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优惠活动,拿郭敬明的身高当作揽客优惠标准,此家影院称“凡是比郭敬明导演身高低的童鞋都可享受半价优惠观看《小时代》。”虽然后来商家意识到此举欠妥,发布微博宣布已经取消了活动,但客观地说,作者确实被消费了。

其次是文本的消费,在这个消费的时代,文本更多地呈现出商品的性质,它不再单纯是作者感情的必要的抒发,更是作者用来养家糊口的工具,同时也成为出版商的摇钱树。而在读者眼中,它也不再是一件高尚的不可亵渎的艺术品,而逐渐退化为消费者满足需求的符号。《小时代》文本的消费包含了阅读的消费和视觉化消费,即文学改编为剧本的消费。阅读的消费即读者对文本的语言、内容以及情感体验上的消费。与以往阅读经典的方式不同,消费时代的读者不再去放空自己,不再追求与经典文本的合一,不再静下心来品读语言文字,更不再耐烦于对文字进行解码与重构。他们关注的只是在文本中满足需求的快感,直观地去感知文本,消费文本。很多读者都仅仅把《小时代》看作一件商品,对这件商品的各种功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他们沉醉的只是这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被满足的感觉。而将文本改编为电影,这种视觉化消费更加加倍了这种快感。纸面上静态的文字变为银幕上动态的画面,应景的音乐节奏,演员动情的表演,这种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使消费者更加着迷。这种从文字到电影的转变,使《小时代》进一步大众化,从而被更多的人消费。文本的消费为电影的消费做了铺垫,同样,电影的消费也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文本的消费,这就是《小时代》系列小说掀起第二波销售狂潮的原因。

另外,除了本文中提到的作品的生产元素和消费热点的存在之外,《小时代》的好销量与其成熟的营销方式也是分不开的。精致的包装,限量版的发行,郭敬明在作品上市前期在其微博、论坛上做出的大力度的自我宣传,以及借助新闻媒体来造势,这些都是《小时代》销量领先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费斯克著.陆道夫译.粉都的文化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4]http://blog.sina.com.cn/u/1188552450.博文,2011-12-08.

[5]郭敬明.小时代系列[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6](法)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赵勇.BBS、博客、粉丝与书商[J].文艺争鸣,2010(7).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小时代郭敬明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美版“小时代”力压科幻大片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