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隐或仕的黄鹤山樵

2015-05-30 00:34徐娟
东方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自然观王蒙道家

徐娟

【摘要】将道家思想融入到绘画艺术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虽然绘画艺术与道家思想两者之间属于不同文化形式,但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关键词】道家;自然观;王蒙;元四家

一、王蒙道家思想的倾向

王蒙,字叔明,号香光居士,自号黄鹤山樵,吴兴人。王蒙能诗文,擅长书法,在绘画艺术中直接受到赵孟頫风韵之影响。后来又得黄公望、倪瓒的指教,宗法五代董、巨以及宋代的郭熙等人。山水大多以隐居生活为题材,笔法的运用以及写景层次变化丰富,其所作“得意之笔常用数家皴法,山水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景色稠密,山重水复,既不同于赵孟頫也不同于其他三家。王蒙是一个入世情怀的文人士大夫,因时局动荡,他一生曾三次出仕、两次隐居,最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未能躲过异族王朝的政治风波。

王原祁在《麋台题画稿》对王蒙的评论:“元画至黄鹤山樵而一变······与子久、云林、仲圭相伯仲,迹虽异而趣则同也。①”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元代时期的绘画,总体上以墨色为主,力去宋人重造化、重理性以及一丝不苟的审美风尚,转向重心绪、重意象等,元四家中黄、吴、倪三人亦是如此,但王蒙山水绘画却体现的是一种由疏变密、由轻变重、由简变繁、构图饱满等,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并敢于大胆使用色彩,这一点也是王蒙不同于其他文人画家的地方,也说明了这就是他本源的自己,希望在花红绿树的独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王蒙的笔墨技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不光丰富了山水画的形式和意境内涵之美,也体现一种朴素凝重、灵动之美。

二、王蒙诗、画中的道家自然观

王蒙在元四家中,出身地位最为显贵,从小就受到优越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其绘画思想和创作都受到家庭的影响。写诗作画上很有天赋,大多与文人雅士交往,如黄公望、葛洪、吴镇等,并与道教中人的关系密切,其生活态度、绘画思想及创作选材都受到老、庄的影响。他自题“我于白云中,未尝忘青山”,他在黄鹤楼过着卧白云、望青山的隐逸生活,把所有的心思都用于绘画之中,因而题材、范围多为隐逸文人隐居山林之中所见所感,如高隐、草堂、山居等,他的每幅画都有草堂,这亦是成为他隐逸的心态象征。绘画功底扎实、深厚,以繁密丰茂取胜,笔法上丰茂朴厚,对山川自然景物静心观察体悟,将崇山峻岭描绘得气象万千,宁静中含有一派生机。在主要作品有《花溪渔隐图》、《春山读书图》、《葛稚川移居图轴》、《青卞隐居图抽》、《夏日山居图》等。

王蒙《花溪渔隐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上的崇山峻岭并与一片宽广、寂静的湖面相连,布局上密中有疏,虚实结合,近处为画面的主题,两岸的桃花盛艳,一只溪船缓缓行驶其中,因此“花溪渔隐”由此得名。图中的一首自题诗为:

御儿西畔霁溪头,两岸桃花绿水流。东老共酣千日酒,西施同泛五湖舟。少年豪侠知谁在,白发烟波得自由。万古荣华如一梦,笑将青眼对沙鸥。②

从题诗中的颈联部分可以看出,王蒙的侧重点是要表达画中人的心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时代的豪情,已经消失不存在了,白发的老人在烟雨的湖水中得到自由,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寻求到一片属于内心精神的安静,最后以感慨结束,把世间的一切看成一场梦,笑看沙鸥,以寄托自己内心的无为之欲。王蒙的山水绘画题材和题诗,都以“隐逸”为对象,其画和诗的结合,便能让我们体会到他绘画所表达的境界完全是由心境来决定的。

王蒙的另一幅《春山读书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王蒙山水画构图繁密相间,本图就是其典型的代表。画面上的崇山峻岭,恢宏高大、山势峥嵘,画面的前半部分,苍松挺立于石坡之上,松枝掩映下的茅屋中,有人正在讀书,有人眺望远景,表现出了世人融入世外桃源、怡然自得的志趣和安心读书的精神状态。画幅的左上方,在不大空间的地方,是王蒙用小楷自题写的七言律诗两首,这里仅选评第一首:

阳坡草软鹿麋驯,抱犊微吟碧涧滨。曽采苻芩惊木客,为寻芝草识仙人。白云茅屋人家晓,流水桃花古洞春。数卷南华浑忘却,万株松下一闲身。

诗中首、颔联的景物没有表现出画面感来,但通过诗意的表达,告诉我们诗人“寻芝草识仙人”隐逸向往和情趣。颈联则在画面感上体现出来了:早晨,茅舍人家在浮云中若隐若现;春天,凋落桃花顺着流水在古洞里流淌。人们生活在这寂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之中,体现了“可居、可游”的生活状态,这也是中国山水绘画表现美的理想状态。尾联,描绘了万株松树下茅舍里的闲逸之人,连庄子的书都忘掉了。诗篇真正把画境寄情于山水之中,描绘了世外桃源的闲情意趣,从中体现了诗、画结合的精妙。

《葛稚川移居图》和《青卞隐居图》都是他的传世之作。《葛稚川移居图轴》绘制的是东晋葛洪道士携带家眷移居于罗浮山,准备潜心炼丹修道的故事。③是王蒙的传世作品之一。王蒙之所以选此题材,可以看出其内心思想深处所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画面上崇山峻岭、飞泉流瀑、林深山高,苍茫浑厚之中蕴含着生机勃勃的气象。画面上景象的呈现,让观者体悟到了老子道生万物的真实写照,老子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皆由道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要遵循其自然规律。王蒙正是在隐居时才体会到这种恬淡自适的、自由自在的精神意境,领悟到了精神层面上的“道”与大自然之“道”是融为一体的,从中体悟到了自然山水的无限生机和自然变化中的无限运动。他不同于其他三家之处在于笔墨上喜用解索皴和渴墨点皴,善用重山重水的繁景来表现、阐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自然、自得气象,画风苍翠秀润。

他的画以繁密丰茂取胜,绘画态度十分严谨,作品多数山深林茂、重山叠嶂、形态万千,以《青卞隐居图》为例。《青卞隐居图》是王蒙晚年的绘画作品,他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董其昌感叹道:“此图神气淋漓。纵横潇洒。实山樵生平第一得意山水”④营造了“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在这幅作品中你可以感受得到隐居于此的文人士大夫恬淡、宁静的画意,体现了老、庄尊重客观事物的真和美,自然的朴素之美,王蒙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从自然出发的美,是合乎自然之美,也是最高之美,更是一种真美。

王蒙的生活或出仕或隐,这需要我们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在元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不足为奇,从他的诗、画中可以读出道家老、庄思想和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但在诗、画作品上更贴近老、庄自然观。所谓的“高隐”生活并不是孤寂,更不是清贫,王蒙这种生活也体现了文人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画风、技法全面多样,思想情感上的表达都借景抒情,寄托于高士与山水,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和环境,王蒙以及元四家才得以安心的创作,最终促进了山水画的空前飞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友兰.《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远小进.美术与自然——中国美术中的自然观成因比较研究[M].天津:文艺出 版社,2003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王克文.王蒙[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潘运告.元代书画论[M].长沙:湖南没书出版社,2002.

[6]刘建明.庄子 自然观的分野[J].江西师范大学,2003(09)

[7]李启色.“元四家”的文人精神及艺术风格[J].华南师范大学,2012(03).

[8]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

[9]崔坤.王蒙山水画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0]付粉鸽.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

注释:

①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北京:文化艺术出版,2007年6 第234页。

②吴企明:《传世名画题诗品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96页。

③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北京:文化艺术出版,2007年6 第236页。

④杜哲森 《元代绘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第190页。

猜你喜欢
自然观王蒙道家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