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
【摘 要】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IMT、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HDL-C、IMT以及斑块面积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临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阿托伐他汀;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5-0099-0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笔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37±58)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633±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20236)100mg/d,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30047)20mg/d,晚餐时顿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001)4粒/次,3次/d。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HDL-C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MT以及斑块面积减少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