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sures from Chopins Country:Polish Art from the 15th-20th century, the first large-scale presentation of Polish art to be seen in China will be shown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from February 7 to May 10, 2015. The exhibitions organizer, the National Museum in Warsaw, has brought together approximately 350 works of art, from its own collections as well as exhibits borrowed from Polands largest museums. The exhibition presents paintings, sculpture, and decorative and applied art dating from the fif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organizer hopes that through these exhibits, which reflect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Polands history, will bring their distant country closer to the Chinese public.
经过紧张筹备,大型国际交流展“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于2015年2月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期至5月10日。本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密茨凯维奇学院联合主办,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波兹南国家博物馆、波兰驻华大使馆协办,并受到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和赞助商波兰铜业集团的资金支持。此次展览还得到了中波双方领导及各级文化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本次展览是波兰艺术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亮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波兰独具特色的历史与艺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波兰形成了对各类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因素的同时,又始终保持本土文化特色。无论是精美绝伦的中世纪宗教艺术品、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还是饱含爱国情怀的历史画、享誉世界的招贴画,都具有非凡的魅力。
其次,本展览是中波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事,展览的规模和水平都是空前的。展品来自波兰近20家大型博物馆和艺术品收藏机构,涵盖15至20世纪的波兰绘画、雕塑、丝织品、金银器等多个艺术门类的精品近350件。
第三,展览策划和设计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了策展人对波兰历史与艺术的深刻理解。波兰是天才作曲家肖邦的故乡,今年也是肖邦诞辰205周年,所以整个展览以肖邦为象征人物,以时间为序,系统地呈现了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发展脉络。除展示艺术杰作外,展览还介绍了波兰的历史,意在拉近观众与波兰的距离;在展览形式设计方面,也融入了波兰元素,如两个展厅分别采用了波兰国旗的白、红两色。
此次展览按时间顺序分为6个单元,将波澜壮阔与灿烂辉煌的波兰历史与艺术完整地呈现在广大中国观众面前。
第一单元为中世纪艺术(15世纪)。波兰的中世纪艺术主要是宗教性质的,是为了满足教堂举行仪式和祈祷的需要而创作的。自中世纪早期开始,祭坛成为教堂的中心,在弥撒仪式中神甫站在祭坛前祈祷和举行圣餐礼。祭坛装饰有雕塑和绘画,都成为中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精品。本单元的精品是《末日审判祭坛》、《圣母子》等。
第二单元为传统波兰艺术(16~18世纪)。传说波兰贵族的祖先是萨尔马提亚人,他们曾在伏尔加河下游和顿河之间的东部广阔土地上居住过,对这一传说系谱的普遍接受表达了一种愿望:找寻久远历史传统及跻身辉煌历史民族之列。“萨尔马提亚”思想观念对16~18世纪波兰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肖像画和古典的波兰服饰、品类繁多的手工艺品、装饰精美的武器以及高水平的纪念章和袖珍画共同构筑了传统波兰艺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本单元的精品有《波兰国王及公爵国徽肖像画》、《波兰式亲吻》瓷像、圣餐杯、胡萨尔骑兵(“翼骑兵”)盔甲、《斯德哥尔摩图卷》等。
第三单元为波兰的衰落和丧失独立时期艺术(18世纪)。18世纪末,曾经国力强盛、幅员辽阔的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但艺术却迎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这得益于波兰末代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国王对宫廷内外艺术的大力支持:建立了现代艺术机构,如国家博物馆和美术学院,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杰出的海外艺术家。最著名的海外艺术家是意大利人马切洛?巴恰雷利,他为波兰王宫创作了一系列有关波兰历史题材的大幅画作,为19世纪蓬勃发展的历史画提供了核心题材。本单元精品包括马切洛?巴恰雷利的《手持时漏的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杨?马特义科的《波兰——1863年》等。
第四单元为被压迫时期的“国家精神”艺术(19世纪)。国家独立地位的丧失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观众们对国家的过去、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及民间风俗很感兴趣,这些需求带来了历史画、风景画、肖像画以及风俗画的繁荣。本单元的精品有杨?马特义科的巨作《国王斯蒂凡?巴托雷在普斯科夫》、风景画大师约瑟夫?切尔曼斯基的《好天气》、斯坦尼斯瓦夫?维特凯维奇的《牧场》、特奥菲尔?科维亚特科夫斯基的《肖邦的波兰舞曲》等。
第五单元为“青年波兰”时期艺术(19、20世纪之交)。为迎合这个时代“综合艺术”的需求,当时绘画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与诗歌和音乐联系紧密,尤其是肖邦的音乐,曾经成为很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告别了现实主义的画家变得大胆起来,他们用前所未闻的技法丰富绘画的色彩。“青年波兰”时期的波兰绘画在民族责任和“纯粹艺术”之间,在固有传统和来自欧洲艺术中心的现代冲击力之间实现了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使波兰绘画虽历经变革但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本单元的精品是斯坦尼斯瓦夫?维斯皮安斯基的彩色玻璃窗《天父——创世》、亚采克?马尔彻夫斯基的《死亡》、科萨维尔?杜尼科夫斯基的《呼吸》、杨?斯坦尼斯瓦夫斯基的《乌克兰风车》、费迪南德?鲁什奇茨的《冬季童话》等。
第六单元为现代艺术(20世纪)。1918年波兰恢复独立是波兰艺术史的重要转折点。在新形势下,艺术的各个领域都蓬勃发展,艺术创造力也广泛蔓延开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波兰艺术带来重大损失。战争刚结束,新一代先锋派年轻艺术家们进行了一种将社会主义新风貌同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尝试。1956年以后波兰政治的“解冻”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自由表达和同现代艺术潮流对话的机会。事实证明,波兰艺术对新的艺术灵感和刺激非常敏感,同时又不忘自身的先锋派艺术传统。招贴作为公众空间展示的“街头艺术”,在波兰艺术中扮演重要角色。本部分展出的70余幅波兰招贴精品均来自世界上第一座招贴艺术博物馆——建于1968年的华沙维拉诺夫招贴博物馆。本单元的精品是索菲娅?斯特雷彦斯卡的《七月—八月》、博莱斯瓦夫?茨毕斯的《春》、瓦迪斯瓦夫?斯特热敏斯基的《太阳——日之心》、塔德乌什?坎特的《雨伞与隐形人3》、沃伊切赫?凡戈尔的《朝鲜母亲》、塔德乌什?特拉伯可夫斯基的赛事招贴《第五届弗雷德里克?肖邦钢琴大赛》、杨?勒尼卡的戏剧招贴《沃采克》、沃依切赫?凡戈尔的电影招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概言之,“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谱写了中波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势必会推进波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波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