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绘庐山风景雅赏

2015-05-30 10:48葛卫增
收藏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瓷板画粉彩彩绘

葛卫增

庐山,是世界级名山,是我国“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界上所罕见的壮丽景观,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

历史造就庐山,文化孕育庐山,名人喜爱庐山,世人赞美庐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白居易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庐山大林寺,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也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彩,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光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绘画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沈周、唐寅、荆浩等大师都有庐山山水画流传于世。近现代文人瓷画兴起,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们常常到庐山写生,寻找素材,并巧妙地结合陶瓷的质感和美感,融入对庐山的眷恋和钟情,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庐山山水风景瓷画,“苍润高逸,秀出东南”,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之有如身临其境。

王云泉彩绘《庐山飞瀑图》瓷板画 高110厘米 宽31厘米

此瓷板为条屏,画面绘峻崖峭壁、苍松秀木及飞瀑。山崖勾皴有章,层次明朗,以青绿色渲染,讲究冷暖变化,树木勾染细腻,深浓浅淡,湿润华滋,瀑布一泻千里,回旋有势,近崖与远山之间云烟缭绕,谷壑回声,气象万千。画面左上题款为:“庐山飞瀑,戊寅年(1998年)秋月翥山王云泉写于景德镇。”印章两枚为:“王氏”、“之印”四字。

王云泉(1916-1998年),江西省乐平市人。11岁时,读私塾3年,并自习民间画谱,学人物画,兼习山水、花鸟。15岁时,父亲病逝,承袭父业卖艺求生。1936年春天,经人指点,徒涉景德镇,考入江西瓷业公司陶业学校从学陶瓷美术。三年后帮人画“春炉”,能熟练掌握瓷画性能,技艺逐精。1961年,王云泉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王氏有深厚的传统山水画技巧,运笔细密严谨,讲究层次,色彩填染翠雅润逸,鲜明沉稳,冷暖搭配生动自然。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画风转入气势磅礴。

张松茂彩绘《庐山秀色图》瓷板画

高77厘米 宽45厘米

画面以浓料重彩绘庐山秀色。近处是大片松树,松干矫健,见笔见料,中部树虚,云雾料色轻灵,有浓淡层次和远近分明的艺术效果。以工整挺拔的线描刻画的楼房及汽车,质感很强。画面天空云山相连,景象真实自然。作者以兼工带写的手法,用特制的乳香油调黑色珠明料绘树木、楼房的轮廓,再以染、擦、勾、绘的运笔方式,用厚薄不同的珠明料表现松树的结构明暗、远近关系,以淡料染远处的山峦。作者对珠明料及油料性能运用自如,粉彩技法娴熟,绘画功力深厚,将中国画的山水技法及西画中的素描关系,融入景德镇传统粉彩山水技法之中。瓷板画右侧题款:“庐山,时在一九七三年秋月松茂写。”款下钤“写生”和“张”字二方印。此图为作者中年所画,笔法俊秀,形象写实,画风浑厚朴实,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张松茂,生于1934年1月,江西波阳人。号“芝山松茂”,室名“雅月斋”。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1959年荣获“陶瓷美术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张松茂之家被评为“陶瓷世家”。张松茂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以中国画为主的陶瓷彩绘艺术,尤工釉上粉彩。师法自然、坚持写生、艺趣广泛、造诣精深,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的艺术境界。粉彩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以150万元成交,创当代艺术瓷高价纪录。

邹国钧彩绘《庐山水电站图》瓷板画

高41.5厘米 宽26.3厘米

画面构图丰满充实、布局平稳。近景山脚以浓料重彩,大笔皴染山石嶙峋的质感,以小笔触点绘繁密的树木。中景部位以硬挺的线条勾绘电站建筑物及设施。以浅淡的珠明料作山峦层叠、云雾弥漫的远景。笔法遒劲,色彩丰富。画风朴实浑厚。瓷板左下题款:“庐山水电站,一九七五年,邹国钧。”款下钤一方印章。

邹国钧(1913-1996年),江西乐平人。15岁起受其恩师“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言传身教,勤学苦练,擅长粉彩山水,并潜心国画、书法研习,曾与毕渊明等联袂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前,先后在厂前(御窑遗址前)毕家上弄创办“邹国钧画寓”;建国后,先后担任建国瓷厂、艺术瓷厂陶瓷美术设计师,景德镇书画院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构图深求意境,层次力求深远,气势磅礴,运笔多变,擅于中锋用笔,笔力遒劲,质感鲜明,色彩优雅。

彩绘《飞云揽胜图》瓷板画

高62厘米 宽25.8厘米

秀美的庐山一直是山水画家创作的素材。这幅瓷板画就是20世纪60年代在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发表后,瓷绘家创作的自然写实瓷画作品。构图空旷,意境深远,用小斧劈皴作山石,以远山淡云为衬景,松树苍翠劲挺,山石幽静而蕴含险境。画面以景传情,诗情画意相映相衬,诗意与景象融为一体,是一幅画风凝重浑厚、填色润泽雅致、有深沉的思想性、有“文革”时代特征的粉彩山水画。瓷板画上抄录毛泽东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落款为:“敬录毛主席诗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瓷厂革委会。”款左侧钤“景瓷”、“敬录”印章。

邓必浩彩绘《庐山老母亭图》瓷板画 高34.5厘米 宽55厘米

图绘庐山老母亭一景,山石峭立,结构清晰;树木挺拔,郁郁葱葱。史料记载,山顶之上有一亭,号“老母亭”,因为庐山民间又叫黎山,传说是黎山老母修行的地方。此亭也称聚仙亭。亭旁为拜月台,又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登临顶端,眼前峰峦耸立,田畴锦绣,远处青山在望,平地渺渺,仰观白云蓝天,泛媚雅然,俯视翠谷清涧,深深幽幽,富有野趣。此处既是观赏云海佳地,又是偶然可看到佛光之理想去处。瓷板左下落款为:“庐山老母亭,一九六零年秋月,邓必浩画。”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

邓必浩,江西新建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供职于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合作社、景德镇艺术瓷厂,擅长青绿山水、雪景山水瓷画。邓必浩山水无论从厚厚的粉料堆积法上看,还是从山石树木的构图上来看,都严谨地遵循了“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之法度。所见作品底款有“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出品”、“景德镇艺术瓷厂出品”、“景德镇重兴瓷厂出品”等。

彩绘《一山飞峙大江边图》瓷板画 高62厘米 宽25.8厘米

国画形式的构图,景观深远,以披麻皴和小斧劈皴相结合的手法作山石,以轻灵细腻的笔法作山间烟云和远景,以苍劲挺秀的笔法作崖上青松。画家以满腔的热情,抒情的笔调描绘庐山景象,表现了毛泽东《七律·登庐山》诗词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瓷板画右侧题云:“敬录毛主席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落款:“一九六九年五月景德镇瓷厂革命委员会。”款下钤“景瓷”印章。这是一幅粉彩技法娴熟、笔墨苍劲、画风浑厚俊秀、政治思想内容严肃、具有鲜明的“文革”时期烙印的粉彩山水瓷板画。

谢宝谟彩绘《庐山乌龙潭图》、《庐山姊妹石图》瓷板画一对 高22厘米 宽31厘米

《庐山姊妹石图》瓷板画,图绘近景山坡,坡上树木茂密,中景绘姊妹石右上左下并立,远景绘山峦起伏、连绵。《庐山乌龙潭图》瓷板画,近景绘潭水,淡彩渲染而成,中景绘山石坚实硬挺,瀑布飞泻,远景绘翠绿的树木及高耸的山峰。瓷板落款分别为:“庐山姊妹石,谢宝谟画。”“庐山乌龙潭,谢宝谟画。”两图画面主题突出,整体感强,画风清新明快,是两块精美的直面生活、师法自然的山水瓷板画。

关于这两处风景,有书中描写其:“更为神奇秀美的是凌空兀立于峭壁之上的姊妹石。远远望去,宛如从天上飘然而至的仙女,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神韵飘逸,使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像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

谢宝谟,生卒年不详,为民国时期粉彩山水画家。

余正青彩绘《庐山身崖图》瓷板画 高40厘米 宽25.8厘米

身崖,又名舍身崖,亦称龙首崖。图绘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飞舞天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恰似龙须。构图空旷疏朗,用笔老辣,以斧劈皴画山石,坚挺雄奇。染色浓淡相济,明暗突出。远处山峦层叠,云烟缭绕。右下题款为:“庐山身崖,余正青画”。

余正青,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民国末期到解放初期。擅长山水瓷画,清白传家一图称得上“景镇一绝”。与余翰青、余竹青、余松青并称为“余家四青”。常见作品底款为:“江西余正青出品。”

彩绘《庐山观音桥图》瓷板画 高39厘米 宽26厘米

此图近景绘潺潺溪水自山上直流而下,中景绘一座石桥横跨高崖,即著名的千年古桥——观音桥,桥上游人驻足观赏,远景秀林葱翠,景色如画,林中傍山矗立着石造小亭。

观音桥又名栖贤桥或三峡桥,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座石造单孔桥,长24.4米,宽4米,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长方形石首尾相衔,凹凸榫结,渐弯呈弓形。在桥孔正中石块上刻有当年造桥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

观音桥,被誉为“南国桥梁建筑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任凭桥下“银河倾泻,起蛰千雷”的三峡涧水狂奔撞击,桥身却安然无恙,至今经受汽车重压仍岿然不动。难怪游人观赏古桥,遥想当年陈氏兄弟凭着双手凌空飞架巨桥,无不拍手称赞:“神施鬼设,巧夺天工”。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风景构成一幅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陶瓷艺术家们以精湛的绘画技巧,或以自然写实,或以概括的表现手法写意,取景构图非常巧妙,将奇秀的庐山风景跃然瓷上。“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这些瓷板画气势磅礴,笔意纵横,意境深邃,颇为庐山传神,给人以高洁情操的熏陶,也显示了瓷绘家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瓷板画粉彩彩绘
金果迎门 陈叶梦 瓷板画 70cm x 70cm 2022年
雪山情 梁秀丽 瓷板画 40cm×40cm 2019年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瓷板画:凤之韵
彩绘“未来之星”
柯国强瓷板画作品选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