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十大国产电影

2015-05-30 19:31兰岚
电视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威虎山时代

兰岚

据新司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通报显示,2014全国电影总票房止步于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161.55亿元,占据总票房的54.51%。虽然引进大片仍占据着半壁江山,而票房冠军也被《变形金刚4》以19.8亿元的累计票房司鼎,但国产影片在2014年的票房增长率已达26.5%,而且国产影片2014年产量618部,同比减少了20部。可见,中国电影的增长并非依赖进口大片。

纵观2014年国产影片票房Top30影片,入围门槛约1.29亿元,比2013年的1.2亿元提高了O.9亿元。虽仅有《太平轮(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一步之遥》属于传统大片模式,但其余乜基本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商业片,并以爱情、喜剧和动作三种类型为主,其他多种类型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以小搏大”的倾向。而在导演方面,跨界、新人导演也在这一年集由爆发,且广受观众追捧。

以下为2014年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国产电影,从中或可一窥如今内地电影的市场倾向。

《匆匆那年》

出品公司:北京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14年12月5日

上映天数:38

累计票房:5.85亿元

2014年12月,原本被看作是国产电影贺岁档的白热化阶段,因为市场上不但有《太平轮》《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3D》三部豪华巨制坐镇,还有《匆匆那年》《我的早更女友》和《微爱之渐入佳境》等几部青春爱情片严阵以待。如果在贺岁大战开始之前做预估,可能不会有人想到《匆匆那年》会成为当月的票房冠军。《匆匆那年》上映四天票房就超过2.55亿,并连续13天获得全国单日票房冠军,将吴宇森的3D大片《太平轮(上)》抛在身后。12月18日姜文的《一步之遥》公映后,原以为《匆匆那年》会被严重挤压,谁知《一步之遥》口碑两极分化,媒体竟也意外反水,倒是给了《匆匆那年》可乘之机。而《智取威虎山3D》虽然攻势猛烈好评如潮,但其上映时已接近年底,票房累计有限。截至2014年12月31日,《匆匆那年》的累计票房达到5.78亿元,意外成为12月的票房冠军,《一步之遥》则以4.85亿元票房屈居第二。

2014年以来,由主题曲带动电影大卖的案例不甚枚举。《匆匆那年》的同名主题曲因由王菲演唱,让该片未上映就吸引了大量关注,“就冲王菲的片尾曲也得看《匆匆那年》啊”成为无数网友心声。请王菲演唱主题曲,就预示了影片的热映。

虽然有九夜茴同名畅销小说、同名热播网络剧和同名主题曲积攒人气,但电影《匆匆那年》在票房上的成功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它的青春怀旧题材。随着80后逐步迈入而立,怀旧蔚然成风,与校园青春有关的影视作品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青春》《同桌的你》等都先后收获成功。在看似格格不入的传统贺岁档,《匆匆那年》的最大优势,正是在于它给了观众一个回顾和缅怀匆匆而过的过去的理由。

《后会无期》

出品公司:劳雷影业、果麦文化、博纳影业

上映日期:2014年7月24日

上映天数:32

累计票房:6.3亿元

2014年是新人导演频频爆发的一年,就连原不属于影视图的韩寒也坐在导演的椅子上,用一部《后会无期》在电影市场分得一大杯羹。在导演处女作中,《后会无期》以63亿的票房成绩排在徐峥《人再囧途之泰圃》(12.55亿)、赵薇《致青春》(7.19亿)、邓超《分手大师》(6.66亿)之后,位列第四。

在《后会无期》上映前,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认为它将赢得口碑,但会输掉票房,尤其是在遭遇差不多同档期上映的《小时代3》的情况下。同为作家的郭敬明和韩寒之间向来不缺乏话题和粉丝关注,如今两人的电影还同在暑期档火力十足地撞上,更加引得了两方粉丝阵营及众多媒体的热切关注和讨论。将二者做比较在所难免,双方就各自的公众魅力、话题影响力、影片口碑、票房数据等展开了全方位厮杀,然而最终事实表明,晚上映一周的《后会无期》仅一周半就追上了《小时代3》的票房,并且口碑秒杀《小时代3》,做到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赢,成为又一部“现象级电影”。

但这并不是说《后会无期》收获的是一面倒的好评。这部被标榜为“公路文艺片”的电影,就如同韩寒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个人风格极为明显,在115分钟的片长中,从头到尾,从一个段子到另一个段子,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觉得不是电影的叙事方式。以至于有人吐槽,“《小时代》是PPT,而《后会无期》是Word”。

其实,无论是《后会无期》还是《小时代》,如果导演不是韩寒、郭敬明,这两部电影只会被人痛批一通,或湮没无闻,总之不会如此大卖。但正因为它们很好地运用了偶像的符号经济,才能够成为话题新闻,成就票房和热议。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出品公司:星皓电影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14年1月31日

上映天数:45

累计票房:10.46亿元

从剧情故事到画面制作,《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都只能算是在中下游徘徊,巨星云集的演员阵容不过是让观众对角色走马观花般过目即忘,其号称花了2亿多人民币的特效更被人吐槽为“到了脑白金广告水平”。甚至有人不客气地总结道:“这是一部没有启发价值的儿童电影,它有一流的演员,三流的导演,末流的编剧,烂俗的造型以及穿帮的效果。”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作品,成了2014年上半年的票房冠军,并位列2014年年度国产片票房排行榜榜眼,究其原因,能够做出解释的唯有它在宣发和档期上的优势。

怎样让一部电影尽人皆知?首要问题就是砸钱做宣传。《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片方称,这部影片的宣传费用高达1.4亿(还不包括用电影版权置换的网络广告资源),可以说它的宣传力度是近几年华语片中最大的,所以观众能看到该片在上映前夕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在其所有的营销方式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放弃互联网版权,同时置换这些媒体的站内、站外硬广资源,以及用海报包裹北京、上海部分线路的地铁车身。

对于普通中国受众来说,在春节档看电影更多地是为了找一项可以广泛参与的集体活动,所以老少成宜很重要。《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选择在春节档期上映,与《爸爸去哪儿》和《澳门风云》并列,其众所周知的传统题材和大卡司大制作占了不少优势,有媒体称它“是一部最适合春节档全家欢乐观影的电影”,因为“看大片、看热闹、看打戏、找回忆、找槽点这些你都能在片中找到,从8岁到80岁都适宜观看,不管观众是场而动作派、怀旧派还是‘童真挂,相信都能各取所需”。

《太平轮(上)》

出品公司:北京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游族影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上映日期:2014年12月2日

上映天数:34

累计票房:1.99亿元

这部投资近4亿元、由在好莱坞驰骋多年的大师级导演吴宇森执导筒、联动十余位亚洲人气巨星领衔的大电影,经过长达5年的准备才得以面世,是2014年年末的贺岁大戏中为数不多的大体量电影。相对于《撒娇女人最好命》《我的早更女友》和《匆匆那年》的提前点映活动,《太平轮(上)》在宣发上较为低调,至上映前一直保持着神秘。虽然其公映当天为周二,整个电影市场当日票房仅有5200万元,但《太平轮(上)》仍以35%排片贡献了58%的票房,取得了首日近3000万元的票房成绩,一举成为当日的票房冠军。关于《太平轮(上)》的票房预测是争议最大的,很多人都预测其将过6亿,然而这艘“超级号”最终未能驶出巨轮气势,被晚于它3天上映的《匆匆那年》迅速反超,结果以近2亿元的票房收官,颇令人意外。

在吴宇森看来,票房未能达到预期不仅有档期太赶来不及宣传的原因,也是因为“当下电影市场的潮流变了。拍完我才发现,内地市场观众现在喜欢的是喜剧。但我拍电影从来也不会迎合观众的口味,只在意有没有拍出自己的感觉”。

但其实《太平洋(上)》在网络上的搜索指数和热议度是很高的。有网友分析了其票房不理想的原因:“吴宇森似乎是在战争场面上花了太大的精力与金钱,把场面搞得宏伟壮观,机位的选取与移动都十分考究,但是他过度地在片首及片尾加入大量战争场面,而缺少剧情和对白。”由于整个故事被分作了两个部分,想必吴宇森导演是将《太平轮(上)》作为一部战争片,而《太平轮(下)》将是一部灾难片,合二为一才是他心中的爱情史诗。

《一步之遥》

出品公司:北京不亦乐乎电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14年12月18日

上映天数:53

累计票房:5.15亿元

暌违4年,姜文继《让子弹飞》之后推山的《一步之遥》投资约3亿元,由9位编剧撰写剧本,并有着优质的演员阵容——在众人的期待和预想中,它原本应是2014年贺岁档最重磅的“炸弹”。业内甚至根据《让子弹飞》6.59亿票房,换算、推导出《一步之遥》会产出二倍于前的票房,即近20亿。然而《一步之遥》首日零点场票房便送出了一个大乌龙:片方一开始透露零点场票房近1780万,首日票房顺利过亿,达到1.01亿,但随后零点场票房被修改为680万,首日票房也最终定格在9780万,甚至不敌情人节上映的《北京爱情故事》。到第二周,《一步之遥》的排片率从首日的53.21%跌落至14%,日产票房降到1000万左右。虽然本应于2015年1月18日下档的该片密钥到期时间延长至2月8日,但影院几乎都已不再对其排片,不到6亿的票房成绩对片方而言无疑是个打击。

不仅如此,《一步之遥》在口碑上也完全不占上风,“看不懂”和“昏昏欲睡”是观众最普遍的直面观感。在电影上映前,《一步之遥》都是被当作《让子弹飞》的“续集”、“升级版”来宣传的,这让观众对《一步之遥》有了先人为主的高期望值。而当观众看完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时,高期望换来的是大失望,再加上不知所云,所产生的恼怒驱使观众对姜文这尊“神”反水,要给出差评才能略作消解。且不论片方的20亿票房目标,单按收回成本来算,也需要10亿的票房收入,1500万以上的观影人次(以60元票价计),到哪里去找3000万的小众或是长尾市场呢?因此大众化才应该是这部电影必备的要素,这样简单的道理姜文大神能理解吗?

《心花路放》

出品公司:北京映月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14年9月30日

上映天数:34

累计票房:11.69亿元

《心花路放》在上映前,就已经有了“怒放”迹象:自2014年9月15日在“猫眼电影”开展网络预售起,连续三轮的超前点映,售出了超过100万张电影票(大约4000万左右的票房),这是猫眼电影预售的最快纪录;而截至上映当天凌晨,《心花路放》在猫眼平台上预售票房已经突破1.1亿元,创下华语电影预售纪录。

而至9月30日正式公映后,更是持续发力,以每日一亿票房的节奏,“横扫”国庆档,成为华语片史上首部连续三天破亿的影片,并以平均每天35%(首映日排片率为46.64%)以上的高排片率首周破7亿、9天破8亿票房,迅速登上华语电影首周票房冠军席位并刷新国庆档单片票房纪录,贡献了国庆档60%的票房。10月10日《银河护卫队》在内地上映,《心花路放》受到挤压,排片量退居第二,但单日票房仍保持在千万元以上。

最终,《心花路放》的总票房超越了春节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成为2014年票房最高的国产片,在整个国产影片票房史上也只有《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排在它前面。

不得不说电商票务平台加入前期的宣发后,这种“电影+020”的模式对影片上映后的排片确实有着正面的刺激影响,给市场带来正向口碑,在影片正式上映后刺激了院线排片信心,最终超预期实现了票房增速。虽然总票房不及《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但《心花路放》吸金速度明显快于前两部影片,除了“互联网思维”在营销上的推力,也得益于其爱情喜剧题材的天生吸引力及宁浩、徐铮、黄渤这一“黄金三角”的品牌号召力。

不过,虽然《心花路放》收获了“2014年最好的喜剧片”的标签,但影片在银幕上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也同样为人所诟病,因为其“剧情充斥低俗和情色的成分,多到有些令人觉得不适”——如果我们的喜剧需要靠低俗来支撑,何尝不是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悲哀。

《智取威虎山3D》

出品公司:华夏电影发行、八一电影制片厂等

上映日期:2014年12月23日

上映天数:上映中

累计票房:8.82亿元

《智取威虎山3D》自12月23日全国公映以来,仅仅一周即收获3.18亿票房。在《一步之遥》近乎溃败之时,《智取威虎山3D》便顺势接管了影院,即便六部新片来袭,也还是保持三成的排片量,以场均36人的上座率独揽五成多票房,截至2015年1月29日,累计票房已达8.82亿元,问鼎贺岁档的票房冠军——徐克的这部3D新片总算为2014年的贺岁档挽回点颜面。

如果说姜文的《一步之遥》让市场大跌眼镜的话,那么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则是刷新了市场对于红色主旋律电影的认知。把《林海雪原》的故事用国内最出色的3D技术搬上人银幕,是徐克近年来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最惊人的一步。在徐克之前,这部红色经典题材曾被演绎过多个版本:1958年上海京剧院曾将《智取威虎山》改编成话剧,而后北京京剧团又将该题材改编成《智擒惯匪座山雕》,此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曾将《智取威虎山》改编成话剧等。而中国的电影观众正在更新换代,据统计,在2013年观影平均年龄就已经变成了21.7岁,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票房的主要贡献力量已经不是80后,而是90后了。让90后接受一部上世纪的革命样板戏题材电影,难度不可谓不大。在此之前曾就有院线经理担心过《智取威虎山3D》的题材性问题,但徐克以他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以及武侠片般的电影运用手法,赋予了这部红色经典以新时代的意义,样板戏不见了,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部极具商业价值的谍战大片。

其实徐克的《智取威虎山3D》并非没有缺点,但从它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用观众能够理解的镜头语言去讲好故事,并给角色加入真正的人性,才是经典能够“重生”的关键。

《爸爸去哪儿》

出品公司:天娱传媒、蓝色火焰、光线影业

上映日期:2014年1月31日

上映天数:38

累计票房:6.96亿元

乘着《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大火的东风,电影《爸爸去哪儿》登上2014年国产片票房排行第四的位置也许不足为奇——虽然实在难以将其称为一部电影。

但其实就在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上映前一个月,《中国好声音》的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遭遇了票房惨败,上映10天票房却只有300万。有人认为原因在于其拍摄周期仅20多天、制作周期仅两个多月的“快餐式拍法”。然而,仅用了5天拍摄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却上演了惊天大逆袭,让那些抨击此种电影制作模式的人一时无语凝噎。从电影内容上看,《爸爸去哪儿》采用了与《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完全相反的操作方向:《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把人们的焦点从“好声音”转移到了故事编排上,而这并非节目组所长,也不是观众期待看到的东西,所以上映后得不到关注是情理中的事;而电影版《爸爸去哪儿》没有剧本,仍被当作电视节目来制作,实际上就是同名真人秀的续篇,完全沿用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思路,观众们就当又看了一期《爸爸去哪儿》,同时也延续了观看电视时所感受到的欢笑与感动。

虽然《爸爸去哪儿》真的很难算作电影,但人们却有在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的需求。契合人们观影需求、精准定位春节档期、把观影变为一次合家欢的活动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只是这种成功兼具偶然和必然因素,是中国电影市场上不可复制的个案——毕竟仅仅拍摄5天、粗制滥造的作品圈到了钱,是种不正常的现象,长此以往也会打击电影人的热情和信心。不过,有益的一面是,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国电影制作模式是否有更多可能性的争论与探讨。

《澳门风云》

出品公司:博纳影业、星王朝、太阳娱乐、TVB

上映日期:2014年1月31日

上映天数:45

累计票房:5.25亿元

《澳门风云》在2014年1月31日上映第一天,票房只有可怜的2400多万——同日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首日票房分别为1.22亿和8800多万,这一状况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澳门风云》要过2亿有难度,想过3亿基本无望。可当春节长假过后,在市场热潮逐渐退却之时,《澳门风云》竟开始逆势上扬,每天都有上千万进账,成为春节档影片中的另类。直至好莱坞大片《机械战警》公映,《澳门风云》仍占有全国接近10%的排片,位居市场第四,仅次于《机械战警》《霍比特人2》和《北京爱情故事》。《澳门风云》下线时,全国累计票房已达到5.25亿元,首日票房和总票房之间的比例仅为1:21.9。根据卖座规律,一部影片首日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越低,证明其后劲越强。通常来说,1:8左右的比例算是正常水准,低于1:10便是惊喜,低于1:15的就是惊喜中的惊喜,而低于1:20,则只能称之为奇迹。

面对特效大片和人气作品的左右夹击,《澳门风云》何以逆袭成功了《赌神》系列曾代表了港产赌片的最高水准。若单论赌片这一类型,作为《赌神》的导演、香港赌片的开山鼻祖,王晶的功力在华人影坛可谓无出其右者。如今这部《澳门风云》,虽仍被定位为赌片,却是王晶在审片规则下,进行了本土化移植:片中玩的是内地观众熟知的斗地主、麻将和规则简单的百家乐,而“赌”,从以前贯穿全片的主线,变成了锦上添花的亮点。虽然赌片的经典味道变了,但题材融合了犯罪、爱情、动作等多种元素,卖座商业片的要素应有尽有,看上去似乎可以少一点槽点。至于王晶和老牌“赌神”周润发的搭档,或许也是观众走进影院的强大推动力。

《小时代3:刺金时代》

出品公司:华策影视、和力辰光、乐视影业等

上映日期:2014年7月17日

上映天数:32

累计票房:5.22亿元

《小时代3:刺金时代》(简称《小时代3》)在2014年7月17日零点上映时,票房约为750万元,仅次于零点场劲收2100万元的《变形金刚4》,成为2014年上映影片中零点场票房亚军。而当天,《小时代3》的首日票房也突破了亿元大关,以1.1亿元的成绩超越了《爸爸去哪儿》,成为目前电影史上首部首日票房过亿的2D国产影片。首周四天,《小时代.》的票房已达3.17亿元,轻松超越了《小时代2》的总票房。截至《小时代3》下线,《小时代》系列三部影片的总票房已过13亿,成为目前电影史上吸金最多的国产系列电影。

伴随着票房的节节高升,《小时代3》的争议声如同前两部一样不绝于耳,观众或讽刺怒骂或追捧奉迎,用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观感。因而《小时代3》也与前两部一样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口碑不好导致后劲严重不足。《小时代3》自首日票房破亿之后,再也没有哪一天的单日票房超过首日票房,而儿几天之后又被《京城81号》在排片和单日产出方面双双反超,加之《后会无期》的上映,最终影响了它的总体票房。

不过,与前两部不同的是,人们对《小时代3》的价值观的批评少了,而更多地将矛头指向导演讲故事的技巧——“摄影和服装依然高大上,故事依然讲不好”,甚至有人吐槽“前两部是MV,这一部直接变PPT了”。尽管如此,作为商业电影,《小时代》系列在票房上的表现是成功的,颜值、欲望、诱惑,都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某网友所感慨的那样:“这是一个看秀的时代,不是看大师的时代”。

猜你喜欢
威虎山时代
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两个版本音乐对比研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毕福剑 饭局被坑
徐克执导《智取威虎山3D》张涵予演杨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