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2015-05-30 17:37:09叶澜裴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竹刻青竹常州

叶澜?裴海

摘 要:作为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留青竹刻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是刻竹与书画相结合的产物。留青竹刻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转型,常州留青竹刻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对于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留青竹刻 传承 保护

[本课题为安徽大学精品课程“民间美术”(项目号J10118540025)研究成果之一。]

竹刻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工艺形式之一,其中留青竹刻以其“青筠白刃留神韵”在中国竹刻技艺中独树一帜。留青竹刻,是汉族传统的雕刻艺术,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它兼具中国传统绘画线条美和手工雕刻的精细,古朴典雅,有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典型的地域特色,而常州则是当代留青竹刻重要的创作区域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白士风、徐素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竹刻名家,将常州留青竹刻艺术推向历史的新高度,2008年常州留青竹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这一方面意味着常州留青竹刻更加被政府和社会所认可;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范围,需要加以保护,以避免它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留青竹刻制作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且市场狭小。因此,对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本文认为:对于留青竹刻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要落到实处,既要遵循竹刻工艺发展规律,又不能有悖于它的文化内涵。因此,常州留青竹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应重点关注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改进常州留青竹刻的工艺创作工作,

提高保护能力和创作水平

留青竹刻的发展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如今已成为一门精湛的工艺美术形式,它广阔的发展前景被世人所瞩目,这在当今众多生存艰难的民间工艺美术中是罕见的。留青作为竹刻的一种,虽是“小器”,但却需要精雕细琢,很多优秀的竹刻艺人不仅要具备熟稔的刀工技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书法和绘画的基本功。例如徐素白、白士风、白坚仁、徐秉言、范遥青先生等常州竹刻艺人都十分重视学习,徐素白之子徐秉言每刻一幅作品时必先仔细构思,做到对画面的布局胸有成竹。在把握整体风格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情趣进行雕刻,因此所刻的作品布局丰满而有层次,主题突出兼具形象生动的极佳效果并把古画的风骨结合进画面中,把书法的意蕴融入到竹刻中,使自己的竹刻工艺品更具文化内涵。

然而,常州留青竹刻的创作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例如缺乏内容上的创新和突破,题材大都比较趋近于国画,很少涉及其他方面内容。竹刻艺人在提高自身的艺术造诣之外,还可以围绕常州留青竹刻不断的进行产业拓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迎合当代的文化思潮,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其适应和生存能力。在内容上,可以尝试多种题材,而不仅仅是国画中常见的诸如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的书画。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改变一些以传统为上的思想,增加更多的原创内容,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应现代生活,并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在传统意义上的国画图案之外加入时尚元素,用传统技艺生产出诸如喜洋洋、灰太狼等儿童喜闻乐见的人物和动物造型。同时继续探索新的创作载体,并尝试与其他元素相结合,不断地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新作,以获得新的表现效果,使常州留青竹刻最大程度的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从而获得来自自身的经济力量。

竹刻艺术几百年来积累的丰富传统为当代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家的竹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不过,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源在于不断创新,但是既不能抛开继承去创新,也不能毫无创新去继承,艺术创作是有规律的,违背规律的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艺人们防止为创新而创新的心态,总结前人竹刻工艺刀法线条上的生动性的基础上师法自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2]。

二、结合生产性保护的理念和方式,

培育常州留青竹刻的文化品牌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主要有抢救性保护、扶持性保护、生产性保护还有整合性保护等几种方式。常州留青竹刻可以采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留青竹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3]。留青竹刻的工艺繁复、耗时费力,做工精致是其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其重要的卖点,且留青竹刻历代名家不多,传世作品寥寥无几。结合生产性保护的理念和方式,常州留青竹刻应考虑发展竹产品加工,通过生产出切合现实需要的作品来协调好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例如在竹刻艺术品的推广过程中将其从日常用品演变为馈赠亲友的高档礼品或观赏的收藏品,在满足人们各种实用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比较高雅的审美需求。开拓高档礼品和旅游纪念品市场,建立旅游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加速留青竹刻文化产业化发展。常州留青竹刻艺人们可以根据消费情况来调整产品形态,使竹产品的装饰、包装、设计等同常州留青竹刻的造型符号和文化精神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更加充分地融入到当代人们的生活之中。

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传承不应局限于具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上,还要从传统文化精神入手,认识、传播我国竹刻艺术所反映和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握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美学价值[4]。中华民族赋予竹刚正不阿、奋发向上等诸多文化意蕴,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崇竹敬竹、寓情于竹的传说和妙语隽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若加以利用,就可在产品上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使产品获得文化价值。比如,在搁臂上镌刻刘禹锡“一茎炯炯琅玕色,数节重重玳瑁文”的诗句,便会雅趣顿生。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更为环保的加工制造方法和装饰方法,竹子的最大弱点是易霉,易裂、易虫蛀,不耐久藏、传世竹制品很少见有明代以前者,便是例证。因此要尽可能延长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使用、回收的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保持高科技开发和竹文化开发并举,才能使留青竹刻工艺品立于不败之地。现在以留青竹刻艺术为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设计、礼品设计、包装设计和装饰陈设品设计等项目逐步得到开发利用,然而很多优秀的作品由于其手工艺加工的特殊要求,无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导致竹刻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受到局限而逐渐萎缩,因此对常州留青竹刻技艺进行传承与保护显得迫在眉睫。

三、保护好留青竹刻传承人,做好常州留青竹刻的

保护与传承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转型,常州留青竹刻的品种、规模与应用范围已愈来愈小,竹刻艺术的传承面临着新的困境,对于其传承,首先应加强对老艺人的保护和扶持,为竹刻艺人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老艺人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灵魂,是技艺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对传承人的保护是特殊文化延续的保证,因此,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长期从事留青竹刻艺术创作并卓有成就的行业艺人,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尽量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使他们更加安心地从事竹刻艺术的创作。对于竹刻艺人自己来说,除了自身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外,还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传授技艺的方式将留青竹刻艺术传承下来。政府要加大对常州留青竹刻技艺传承的资金援助,鼓励当地竹刻爱好者参加竹刻技艺的培训,进一步培养更多的青年竹刻技艺传承人。对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扬,实际上也是对优秀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发扬。

其次,还可以通过为社会大众建立常州留青竹刻艺术馆和博物馆宣传推广留青竹刻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化,面向公众开展普及教育,以相关博物馆、讲座活动为基地,在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里举办展览活动,利用参与性教育方法以及培训等实用方法,在现场进行表演并对参与者进行技术指导。引导人们体验传统留青竹刻技艺,这样我们的活动内容就不仅仅是竹刻工艺的展示,还有围绕留青竹刻的商贸活动、体验式的消费活动,使更多民众能参与到欣赏、学习、收藏、传播留青竹刻艺术的活动中来。[5]

每年都可以组办关于常州留青竹刻的主题活动,在此主题带动下举行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在突出常州留青竹刻的同时,将与其相关的各类文化活动都加入进来,让人们能够充分享受到留青竹刻的艺术精华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在不断积累经验、加强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召开会议、进行考察、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出版成果等多种形式,把常州留青竹刻精品推向世界,使常州留青竹刻不仅让国内知道,更让国外艺术爱好者和崇尚中国民间工艺的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

再次,对想要进入留青竹刻行业的人的性格、特长和职业操守进行一些必要的考核,因为留青竹刻是一种特殊的民间工艺,竹刻创作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当今这个时代,有些人不愿意在竹刻道路上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竹刻艺人有一定的兴趣和天赋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性,不能浮躁,对于正从事着留青竹刻的人们,应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培养出更多的响当当的专业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常州留青竹刻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要是从艺者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就不能刻出有内涵的作品。当前留青竹刻艺术是一个具有潜力的行业,不管是制作观念、构图法则和刀工技法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并且从事此项艺术的人也相对较多,然而目前部分竹刻艺人在留青竹刻制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就是一些雕刻留青竹刻的艺人不是很熟悉中国的书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不是很深刻,留青竹刻者不一定要有书画家那样的功底,但仍需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技法把书画意境更得体地表现在竹刻艺术品上。如果一件留青竹刻作品外观上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又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话,常州留青竹刻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 语

常州留青竹刻作为中国民间竹刻中的一支,常被文人作为雅玩置于书房之中,或寓情或咏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因此,合理而有序的处理好传承和保护常州留青竹刻的问题,对常州留青竹刻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把常州留青竹刻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框架和目标框架中加以切实的把握,使之继续传承中国传统工艺方面所具有的休闲性和精致性的同时,为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非遗”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J].吉林政报.2008(12)

[2] 钱凯一.浅谈中国竹刻艺术的流变与传承——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09)

[3]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2012年,第9页

[4] 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页

[5] 马知遥,孙锐.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36页

作者简介:

叶澜,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

裴海,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竹刻青竹常州
淡雅青竹,留韵传芳
常州的早晨
小读者之友(2022年4期)2022-05-20 13:19:36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文化产业(2020年12期)2020-06-18 02:47:10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04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08
百年不朽的竹——竹刻宗师周芷岩的竹刻
艺术品鉴(2017年5期)2018-01-31 02:06:43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艺术评论(2016年6期)2016-05-14 13:16:02
青竹小镇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
中国收藏(2014年10期)2015-03-12 15:57:23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