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图里的山水树石

2015-05-30 17:37:09刘萍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南宋山水画

摘 要:罗汉图像是佛教美术题材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出现的比较晚,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下,南宋的罗汉画在文人思想的侵染下与五代和元明清的罗汉画在图像上有很多独特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多数的罗汉画都出现了山水画和人物画的融合,罗汉画里都有大尺幅的山水作为背景,比如刘松年、陆信忠、李嵩、周季常等人的罗汉画,他们的山水的描绘有宋代文人画里的影子,本文聚焦于南宋罗汉画在文人与世俗侵染下的而催生的“新问题”,如宗教信仰、文化心理等,由下至上地对南宋罗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产生新的观点。

关键词:南宋 罗汉图 山水画 文人思想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罗汉图像与文人思想研究——以南宋罗汉画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LX_1010。]

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非常值得给予关注的事件,佛教在中国,既不是完全保持原样的复制,也并非脱离原本文化而独立发展,而是一种既保持了佛教的故乡——印度佛教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中国本土固有的思想文化而切合中国文化实际、能够被中国本土人士乐于接受的“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绘画在中国乃至亚洲都是早期美术发展不可或缺的“视觉语言”,它以形象记录着各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服饰审美、建筑特征、道具首饰、色彩风格等等不一而足。佛教绘画自从佛教于东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就处于长盛不衰的发展之中。“佛教绘画”,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往来,展现出一个外来文化在落地生根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的动乱让佛家的教义深入到了普通民众的内心深处 ,此时描述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佛祖苦心修行的佛姻缘,佛本生,佛传的绘画盛行一时,而盛唐之际的磅礴盛世之风使得净土变相的佛教绘画因之得到很好的发展,佛教的绘画风格印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罗汉,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住在人间、有着僧侣化的打扮,显得更加世俗化、平民化,成为百姓心中最可亲近的膜拜偶像。罗汉虽然是由印度慢慢的传到中国来的,但是在印度却没有任何关于罗汉画的一些绘制传统,也没有关于罗汉画像特征的相关记载,相反,我国的画家很久前就在早期高僧和胡僧形象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了罗汉形象。画家们心旷神怡,自觉地投入到禅宗的怀抱,随之,画风也就趋向含蓄、寂静、力求得到安宁空灵的韵味,罗汉画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产生了。

罗汉画与罗汉艺术的出现更意味着佛教艺术题材已广泛扩展到具有平民性的形象塑造上,罗汉图像是佛教美术中比较重要的题材之一,它的出现比较晚,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图像学上看,罗汉并不是很严肃、庄严,而是比较贴近人民群众,更多的表现世俗的弟子,他们与人间的世俗百姓比较相似,罗汉给艺术们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舞台,他们可以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创造出他们心中的形象,罗汉大部分用绘画和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隋唐三百年左右历史中,罗汉图像一直就存在,但是它只是其他佛教美术的陪衬,直到唐末五代以后,罗汉图像才慢慢的独立出来,宋代比较注重文人培养,从上至下,文人风气浓郁,罗汉图像的创作也不例外,罗汉图像创作的黄金阶段就出现在宋代,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都出现很多,不甚枚举,造型栩栩如生,风格独具一格,充分反映宋代中国文人的文化气质,宋代里的南宋罗汉图像更是突出,南宋以前的各种罗汉画像可能只是仅仅画一幅罗汉,罗汉居于整个画面正中间,没有背景,没有陪衬,只是普通的道释画,但是到了南宋时期的罗汉画已经不单单是一幅罗汉的肖像画,画家会将罗汉置于山水之中,有的罗汉在山中,云雾环绕;有的罗汉在山底,贴近群众;还有的罗汉在大树下,树下祈福、树下观画、树下品梵……罗汉置身于山水树石之中,比如周季常的《五百罗汉图-布施贫饥》,五位罗汉位于画面中间,画面下方是贫饥者,在贫饥者的旁边和罗汉的身后有翠绿的大树,树边上还有山石,罗汉似渡水而来,他们的脚下还有水纹,很多类似这样的罗汉图像的背景里的山水都是南宋山水独有的构图,院体山水在南宋罗汉图像的背景中出现的相对比较多,可见,当时南宋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的院体山水风格在南宋中后期成为南宋画院乃至社会上画风的主流;在罗汉图的背景里也有文人画的踪迹,水墨淋漓、虚实相生,表达文人情怀。罗汉画是佛教绘画题材之一,在绘画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历史上曾经辉煌,是美术史和宗教史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罗汉画在中国画史上的分科,属于道释人物画中的佛教画。据相关文件记载罗汉图开始于六朝的戴逵和印度僧人跋摩,唐代初期的卢楞伽也画过罗汉,五代也有著名的贯休画罗汉图(图1)从五代末期到宋代初期,王齐翰、周季常、张元简等不再画前人所画的梵像,改画世俗像。自五代以后,罗汉图像如同异军突起,逐渐在画史上绽放光芒,在题材上,不仅有十六罗汉,也出现了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宋元时期,佛画已经不单单是统治阶级利用的特有工具,它凭借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思考当下,表达想象,吐露心声的独特方式,宋代罗汉画的创作进入极盛时代,罗汉画也因其特定的魅力而受大众欢迎,以罗汉为题材的美术作品随处可见,而且,罗汉画不单单是简单的道释人物画了,它将山水画和人物画进行融合,很多罗汉画里的罗汉都是置身于山水树石之中的,这种画面的出现在南宋最为明显,也是南宋罗汉画特有的,后来元明清的罗汉画也承袭了南宋这种特有的画面构图。性格、姿态各异的罗汉不再是人们膜拜的对象,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普通老百姓心中理想的寄托者,所以,罗汉图像如同异军突起,逐渐在画史上绽放光芒。每个时期的罗汉画都呈现不一样的面貌,不一样的风格,相继出现很多画罗汉的大家,因其独特的魅力,其中宋代的罗汉画是最为鼎盛的时期,画面着色艳丽,画面用色也很讲究,很多罗汉图像罗汉身上袈裟的图案都会用泥金勾描,绘制精细,华丽精美,画中罗汉比较接近世人,罗汉大都一手持钵,一手持拐杖,他们的身侧都有侍者或供养人,具有与众不同的美。

随着文人思想的发展,宋代文人画开始兴起,在南宋期间,由于文风的鼎胜、禅学的流行,罗汉图像的创作达到鼎盛,宗教的严肃性已经不存在了,而趋于宋代文人的玩赏性。佛教绘画开始出现不拘绳墨的画法,以古朴奇诡为高,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风格,但是到了后来,罗汉画更加世俗化,反映画家乃至社会百态,从罗汉画能反应当时文人的生活情境,很多罗汉画里面出现宋时的山水树石,南宋的画家已进行大胆的尝试,试图将人物画和山水画进行融合,本来只是道释人物画,加上了山水树石的背景,把道释人物置于一定的环境中,有“画中有意”的效果,人们只看画,能有更多的联想,道释人物画的描述从单纯的人物塑造向情节性描述发展。文人借用山石树木来反映他们的内心,比如南宋刘松年的罗汉图(图2),画中人物用铁线描绘而成,线条流畅有力。服饰与面部均刻画得极其精细,用笔沉着稳健,神形兼备。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色彩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统一,树木与山石注重写实。特别是树石的用笔,勾勒与皴擦,墨色浓淡相间,充分表现出了树干与山石的坚硬质感与体积感。枯树满身结疤和苍老坚硬的枝条与后面一棵枝叶浓密的树形成强烈对照,表现出了大自然所蕴涵的无限生机。浓密的枯枝与树叶衬托出疏朗的人物,形成疏密的对比,使人物形象在画中十分突出。此幅作品称得上是山水画和人物画完美结合的成功之作。文人借笔墨抒写胸中逸气的重气韵、意境之作,不拘佛教的形式和法则,任意挥洒,在审美功用和形式上,与前代相比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美术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因此美术作品能够反映历史,反映那个时代,宋代,是个注重文人发展的年代,文人在宋代是很有地位的,包括画家在内的文人是很受大众欢迎的,宋画,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估量的,罗汉画在宋代也因为特殊的年代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南宋的罗汉画,南宋的罗汉画是山水画看和人物画融合的反映,对后世的罗汉画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略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 [日]镰田茂雄著.简明中国佛教史[M].郑彭年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 范瑞华.中国佛教美术源流[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6

[4] 陈清香.罗汉图像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刘萍,南京艺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史专业。

猜你喜欢
南宋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幼儿画刊(2023年6期)2023-07-18 07:02:30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2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浅谈南宋咏史组诗的特点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7:58:46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新传奇(2016年20期)2016-12-01 04:27:12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老年教育(2016年10期)2016-11-23 08:59:23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8:46
马麟《郊原曳杖图页》与南宋绘画
犹太与南宋流亡文学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