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铜版画家易阳教授的新作《光阴的故事》,采用铜版画特有的造型语言,通过飞尘、腐蚀、水珠技法及一版多色等方式将“煤油灯”这种曾经的“日用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始料不及的感动。
关键词:煤油灯 铜版画 技法赏析
煤油灯,原是“舶来品”,清末被引入中国。时光荏苒,这段历史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如一个尘封的旧梦,仅留下一段浅浅的记忆。在某一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这段记忆泛着时光的涟漪和发黄的质感,以无比清晰的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始料不及的感动。
铜版画家易阳教授的新作《光阴的故事》,就是这样一组让人怦然心动的系列作品(图1)。画面以黄色为主调,富于象征意味的褐色箱体上放置的煤油灯,一如细腰大肚的葫芦,形如蛤蟆张嘴的金属灯头依稀可见,散发着淡淡的光晕。虽然看不见灯芯,却唤起我们追溯这笺灯前世今生的冲动。我们仿佛看见,一根小小的灯芯经主人捻拨后,注入煤油,点亮的刹那间,照亮了咫尺空间。灯下大概是一位“为伊消的人憔悴”的夜读人,或在低吟“彼思之在人,恒戚戚而无欢;悲缘情以自诱,忧触物而生端”,或在高歌“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总之,无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执着,还是“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的超然,中国传统的人文理想,在这笺煤油灯下,在明灭之间被无数次咏唱。
在这组作品中,易阳教授采用线腐、飞尘、一版多色和水珠技法,将煤油灯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水珠技法”是画家首创,源于他多年前一次雨天后的偶然发现。当时雨水打在未完成的画作的板子上,形成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异常美丽。画家想,把这种机缘巧合得来的图像经腐蚀固定下来该有多好!于是,他立刻进行试验,结果成功了。此后,画家用这种水珠技法辅助,创作了《进入梦境》、《永恒的旋律》、《中山舰》(图2)等大量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丰富了当代铜版画的表现语言。(铜版画是伴随着铜版印刷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是源于欧洲的一种传统版画形式。铜版画因其独特的材质和技法而与其他版画截然不同,有着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具有多样而丰富的印痕美,能准确而直接地将画家的创作通过印压呈现出来,金属材质特有的美感一览无余)。
在《光阴的故事》中,画家只是局部采用了水珠技法,但也大大提升了作品语言的多样性和可欣赏性。在构图形式上,整体画面依据灯的造型采用了立构图,下端箱体的锁扣在锈迹斑斑中格外醒目,表现出强烈的金属质感。画面正中心是煤油灯,由于画家娴熟的铜版画技法的交替运用,使得灯的每一处锈斑、每一高光亮点无一不成为灯的天然存在。在这里,画家没有丝毫的炫技,只是有条不紊地将它们呈现出来,自然地如同和一位老朋友娓娓诉说家常。
煤油灯的玻璃部分的刻画更是神来之笔,我们能感受到,画家对飞尘技法的适度掌控,使得灯的玻璃效果透亮中隐含朦胧,像在极力呵护灯芯的同时,亦在诉说光阴的故事(图3),仿佛隐藏主人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抑或昭示当时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当然,使观者心理如此矛盾和纠结的还不止这处细节。再看灯的整体形象,历史的沧桑感和怀旧感顿时扑面而来,不由得怀疑这样一幅颇具象征意义的“古董静物”竟然创作于时尚流行的当下!
随着我们目光的上移,映入眼帘的便是画家引以为豪的水珠技法制作的月球图形(图4)。一轮皓月在苍茫夜空中独自美丽,显得静谧而神秘、幽婉而深邃,令人遐想连篇。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的清新恬淡,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田园风光,有“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无限留恋,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思如痴,亦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浓浓乡愁,还有“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的家国旧梦。月一轮,思无穷,意无尽。
月在心间照,灯在心头明。一组画面千般景,自有古今士子情。最后,借用易阳教授《灯系列》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路在脚下,灯在心间。
画家易阳简介:易阳,1968年10月生,武汉市人。著名版画家,藏书票名家,文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湖北省美术院特聘艺术家,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任硕士生导师。版画及藏书票作品多次参加艺术展览,多次获金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众多知名艺术机构收藏。编著《铜版画简明教程》《禅学影响下的日本古典造型艺术》《易阳铜版画作品集》等。
参考文献:
[1] 易阳.铜版画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奠宇.西方版画史[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胡卫国,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