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生活 知足常乐

2015-05-30 10:48蔡重元
醒狮国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六祖时时池水

蔡重元

在茂密的树林中心,有一潭平静的池水。天空辽阔,时而蔚蓝如洗,时而风起云涌。黑云如潮水奔腾,白云似浪花飞溅,而这潭池水却依然水波不兴,平滑如镜。水镜虽小,却将整片苍穹尽数纳入其中,倒影山川而无心,照现天象而无意,任你春秋交替,风云变幻,月落日升,阴晴不定,我自湛然不动。

一颗平静的心,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就该是这样。

禅宗六祖慧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一颗平静的心,是安详的心,是知足的心,是幸福的心,是智慧的心,是美妙的心。因为它湛然不动,灵明不昧,将一切的存在全部都映现出来,所以能准确地观察到客观真理,也能充分地把握住事物的真谛,这就是由定生出的慧。心,在这种情况下,是直觉的,是舒展的,是格外的空灵明净。

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释尊于灵鹫山说法,大梵天王以莲花供佛。

“尔时如来,坐此宝座,受此莲华,无说无言,但拈莲华。入大会中,八万四千人天,时大众皆止默然。于时,长老摩诃迦叶,见佛拈华示众佛事,即今廓然,破颜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言已默然。”

众人都疑惑释尊此举是何用意,于是陷入妄想执着。只有迦叶尊者专注当下,他看到佛陀以极之温柔高雅的姿态把它拿在手里。他用大姆指和食指拈着莲茎,莲茎又刚好帖在他手掌的弯位。他的手掌一如莲花般美丽,洁净美妙。迦叶尊者的微笑,是从自性中真实流露。与一朵花的接触,就是与奇妙的实相接触。也就是与生命本身接触。

在念头之中失却了自己,是会防碍我们与生命真正接触的。如果你被担忧、懊恼、焦虑、瞋怒或嫉妒所操纵,你便会失去与生命的美好神奇接触的机会了。释尊手中的莲花只对那引起活在当下的人而言,才是真实的。如果你不回到目前此刻,对你来说,这朵花实不存在。有些人可以走过一林的檀香树,而一棵檀香树也看不见。生命虽然是充满苦恼,但也同时满载奇珍。你们要留心察觉,然后才会发现生命里的痛苦和美妙。与痛苦接触并不是要自己失却于痛苦之中。体验到生命的美妙也不是要迷失自己于其中。所谓接触,就是与生命的每刻都直遇契入,以能对它有深切的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了解生命的无常性和互依性。有了这种了解,我们才不至迷失于欲望、瞋怒和贪爱之中。那时,我们才得到真正的自由解脱。

日子富裕的人,固然可以享受大鱼大肉的美味;然而,粗茶淡饭,却也有着独特的清香,关键是心的体验。安享闲逸,可以品味清风明月;而夏日劳作,在大汗淋漓的同时,些许的微风就能让人神清气爽,体会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这是常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所有的一切,关键是心的转换。尝试用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吧,你会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内经》中说:“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优秀的思想都是相通的。

生活中处处充满禅韵。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禅在飞花、落叶、扳手甚至骄阳之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们越是在乎一件事情,就会陷入得越深,最后反而被迷了心智。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时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时时去体验,时时去领会。在生活中,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就是禅定。

禅是活泼的,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不可名不可状。当年南岳怀让参访六祖惠能,六祖问他从何处来,怀让答:“从嵩山老安和尚那儿来。”六祖又问:“什么物?怎么来?”怀让不知如何回答,经过八年才有所省悟,对六祖说:“我想通了。”六祖问:“怎么样?”怀让答:“说似一物即不中。”

池水经过了日积月累的沉淀,将泥沙牢牢地锁在池底,以最纯净、最清澈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的种种贪、嗔、痴等消极的思想,就好比这些泥沙。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磨炼,不断提高心境,最终才可能荡涤这些泥沙,恢复清净本性,照见一切事物,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正是:一花开五叶,华夏遍禅馨。深潭碧波水,知足常乐心。

猜你喜欢
六祖时时池水
广东四会市六祖庵遗址考古勘探简报
“我时时被中国运动员激励着”
都市度假屋
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六祖禅宗文化视域下石材家具设计
导数时时用,“忽视致误”防
戴进与梁楷人物画之比较——以《达摩六祖图》与《释迦出山图》为例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新兴县举办六祖惠能诞辰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