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ushover方法对某L形钢混结构抗震影响因素分析

2015-05-30 09:31宗琪柴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31期

宗琪 柴智

摘 要:谈到抗震,我们通常想到结构设计所遵循的三个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于小震和中震来讲,通常只需考虑结构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变化。而对于罕遇地震,我们也要考虑弹塑性范围内结构的抗震性能,这也是我们通常结构设计中面临的难点。文章主要采用了某个L形钢混结构实例,用Midas/gen软件进行分析,通过Pushover分析方法来探究柱截面、梁截面、结构高度等因素对于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Pushover;性能点;塑性铰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位于山东的某办公楼,共六层,结构高度21.6m。是一不规则L形钢混结构。柱截面为500mm*500mm,梁截面为250mm*650mm,混凝土等级C30。设计地震分组为两组,地震设防烈度为7(0.1g)度,场地类别为II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本次分析采用Midas/gen[1]2014版本,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2 罕遇地震下抗震影响因素分析

在结构抗震方面,常考虑“强柱弱梁”,通过梁的塑形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给人们充分的预警。因此,文章将会通过改变梁柱的截面尺寸和结构高度[2],分别研究该L形框架结构在大震下的弹塑性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模型1为原结构模型,模型2柱截面长宽均增加50mm为550mm,模型3柱截面长宽均减小50mm为450mm,模型4梁截面高度增加50mm为700mm,模型5梁截面高度减小50mm为600mm,模型6结构增加4层,结构高度为36m。

2.1 性能点对比分析

需求谱曲线是将标准的加速度反应谱(Sa-T 谱)转换为ADRS格式。定义 7度(0.10g)罕遇地震下的需求谱。Midas/gen可以建立结构 5%阻尼设计反应谱并转换成ADRS 格式,并将能力谱与Sa-Sd反应谱绘制在一起,两谱的交点即为性能点。6个结构模型罕遇地震性能点(Sa,Sd)数据均能找到,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随着梁的截面增加,性能点位移减小,明显减小了的性能点的位移,说明增大梁的截面不仅增强结构的在弹性变形的刚度,对于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再看模型2和3,对比1得,随着柱子截面高度增加,底部剪力越大,但是性能点位移差距不大,说明改变柱子截面不如梁截面对性能点最大位移影响明显。

同时,我们发现谱的加速度越大,等效周期越短。谱的位移与等效位移,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2.2 结构的屈服机制分析

本次模拟选择Y方向推覆,来分析一下此L形框架结构的屈服机制,6个结构模型在罕遇地震性能点处的塑性铰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以分析罕遇地震下抗震性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各个模型性能点处塑性较发展情况

对比可知,前三个模型的塑性铰有大量铰进入“B阶段”,分别占有比例10.8%、8.8%、10.9%。说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于此框架结构,改变柱子截面尺寸,一定程度会对塑形铰的发展有影响,即截面增大塑性较发展慢、截面减小塑性较发展较快,但是变化影响不显著。但是梁截面增加或减小与柱子变化相反,分别为14.5%和8.6%,相对柱子变化明显。

把结构模型在性能点处的塑性铰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可知,与模型1相比,模型6的塑性铰有16.4%大量铰进入“B阶段”。说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于L形框架结构,增加建筑高度,增加塑形铰的发展最明显。

3 结束语

通过此L形框架结构,用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了柱子截面、梁截面以及结构高度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增大柱子截面、减小梁截面、增加结构高度,会增加性能点位移,不利于结构的弹塑性抗震位移。

(2)柱截面增加,塑性铰发展变慢;梁截面增加,塑性铰发展加速,不利于抗震塑性较的发展。增加结构高度,对于整体的塑性铰开展,会起到明显增加的作用,降低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蒋玉川,傅旭彬,阎慧群,等.MIDAS在结构计算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唐剑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宗琪(1991-),男,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方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