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和强化败战教育 激发官兵战斗精神

2015-05-30 05:39董翊彤李昕益
学理论·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精神教育

董翊彤 李昕益

摘 要:败战教育是我军军史教育中一个缺失的环节,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实现习主席提出的新形势下我军的强军目标,加强败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从败战中汲取营养,增强官兵的忧患意识,激发官兵的荣誉感,进而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为此,应该加强以往败战战例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引进军事院校的课堂,同时加强对基层官兵的败战教育。

关键词:败战;教育;战斗;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254-03

败战,一直是一个在我军历史上长期被人们忽视或刻意回避的问题。直到今天,在我们的军史、战史教育中仍然是只讲“过五关、斩六将”而讳谈“走麦城”。这种做法对于我们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激发官兵战斗精神是有害而无益的。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变化:“金门战役检讨”摄制完成了,王洪光主编的《血色财富——我军失利战例评析》出版了。这一变化让我们坚定了探索這一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本文拟从激发官兵战斗精神的角度就败战问题谈谈我们的拙见,以求抛砖引玉。

一、为何对败战教育讳莫如深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我军历史上失败的战例一直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即使是不得不提到某些失败战例,也是一笔带过,寥寥数语,以至人们只知道我军战无不胜,而不知还有“走麦城”的时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为了维护党和军队的形象。长期以来,我党我军的形象一直是正确和战无不胜。因此,为了维护这一传统形象,各类相关书籍中都尽量避免涉及或淡化我军作战失利的案例,即使涉及了某些败战的案例,也是点到为止、语焉不详。如高锐主编的《中国军事史略》一书,全书共130万字,涉及金门作战失利的描述仅50余字,对其他败战案例则只字未提;《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一书共600余万字,记述金门之战的文字也仅数百字。许多人认为如果把我军失败的战例拿出来大讲特讲,会损害我党我军的光辉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为了维护指挥员的威信和情感。很多同志认为,一些当年参与指挥过失利战役、战斗的老同志仍然健在,他们都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高级干部。这些败战案例是老同志心中永久的伤痛,至今提起仍会勾起他们的痛苦回忆。如果把他们指挥过的失利战例拿出来讲,会对这些老同志、老首长的威信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伤害老同志们的感情,是对这些老同志的不尊重。因此,在讲到失利战例时,人们往往比较谨慎,放不开手脚。

三是为了防止影响军心士气。之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对我军战史中的败战不愿触及,还源于我军内部一些同志的误解。他们认为,战败案例讲多了,会影响军心士气,甚至动摇基层官兵对我党、我军无缘信赖的感情。

四是受“左”的思想残余的影响。目前,军队中还有一些同志受“左”的思想残余的影响,认为对我党、我军的历史只能进行正面宣传,凡是讲到与失利、错误有关的内容,都是对党和军队形象的玷污和贬损,不允许公开谈论我军的失败战例。

凡此种种,既是对研究败战和败战教育的误解,同时也是对党和军队的事业不负责任。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损害我军战斗力的生成,也会在军队中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败战教育呢?

二、要从败战中汲取营养

败战教育是军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战败案例并广泛开展败战教育,对强化军事斗争、激发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和践行强军目标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败战教育中出忧患。历史上一个普遍的规律,是败战中出忧患。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全民族的忧患意识都被强烈地激发出来,整个德国上下一致,全民一心,发誓要报一战失败之仇。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之下,使部分官兵长期陶醉于我军战无不胜的历史中,对战争的突然性、残酷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滋长了当和平兵的思想,缺乏忧患意识。研究败战案例,进行败战教育,首先就是要唤醒广大官兵的忧患意识。美军之所以对失败的战例念念不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告诉官兵,美军仍然面对着强大而善战的对手,使美军官兵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今天我们开展败战教育,也是要让我们的官兵知道,在我军光辉的历史上,也有失利的时候,使官兵了解,我们不是天然的天下无敌。正是由于我军历史上有过这样失败的战例,我们今天在军事训练当中才要更加关注历史,避免重蹈当年失败的覆辙。要让广大官兵意识到,如果我们训练不到位,打仗意识不强,战争准备不足,就完成可能遭到失败的厄运,这就是忧患意识。广大官兵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才能时刻绷紧战争这根弦,才能真正做到实战化训练。

败战教育中出荣辱。新时期的军队,在各种社会自由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官兵奉献意识不强,价值取向过于追求自我。从入伍动机上讲,绝大多数青年官兵是抱着献身国防事业、追求个人进步的理想报考军校的,但也不可否认少数青年官兵怀有解决就业、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等目的。从学习过程上讲,一些青年官兵喜欢用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能从部队建设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定位,对那些考研能用到的课程认真学习,而对一些政治理论课和军事课程则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有时甚至有抵触情绪。从分配意愿上讲,个别青年官兵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野战部队去长期扎根,建功立业的精神准备不足,一心希望通过考研等办法来“逃避”去基层部队任职。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败战教育来培养青年官兵民族自尊心、时代紧迫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败战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观点帮助青年官兵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分析和把握历史,引导青年官兵理性地理解和领会党和政府关于战争态势的研判、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策略,指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军历史上的巨大成就和曾经经历过的失败。利用败战教育既能激发广大官兵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也有助于军队消除盲目乐观、安于现状、自我陶醉、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不愿奉献的不良情绪和消极的精神状态,激发广大官兵珍惜大好形势、主动抓住机遇、敢于直面各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艰险、乐观地迎接各种挑战、为祖国兴旺、民族富强、军队建设而只争朝夕、发奋图强的时代紧迫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败战教育中出战斗精神。在长期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军队,部分官兵逐渐呈现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的表现。现在刚入伍入校的战士已经是90后的新一代,大多是95年左右出生的,不少人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关爱甚至溺爱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开通了互联网,使得他们在入学前就接触了多元的思想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讲,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从消极的方面来讲,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处事观有时模糊不清,对一些具体问题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善于和人沟通,不能积极地调节自己,容易失落、徘徊,形成各种心理问题。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高强度、高密度的激烈对抗,一旦战争来临,该如何去适应残酷的战场环境,一些青年官兵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世界多元化了,但是人民军队的性质没有变,这是我军战斗精神的独一无二的本质内容。青年官兵作为我军未来战斗的有生力量,革命军人的本色不能变。因此必须通过败战教育,使青年官兵真正去思考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样准备打仗”这些重大问题,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不断增强履行使命的紧迫感、责任感,把青年官兵的战斗精神培养集中在习主席指明的方向和提出的任务上来。通过我军的败战史实教育,使青年官兵明确战斗信念是每个军人任何时候必备的素质,启发青年官兵养成战斗信念的自觉性,克服部分青年官兵思想中存在的战斗精神无关论的错误观点。战斗精神培养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使青年官兵明确自己作为军人的特质,只有让青年官兵通过败战教育深刻认识到为什么学、为什么练,学什么、练什么,才能使他们产生昂扬的精神状态,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自我锤炼,达到战斗精神培养的目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实现强军目标的历史使命,如果军校是战斗队的话,青年官兵就是战斗员,在履行军队新使命的过程中,同样肩负着应有的责任。军校教育中要不断强化青年官兵“当兵打仗,爱军习武”的军人责任意识,培养青年官兵对军人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他们把自身发展同军队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履行军人使命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败战教育中出“铁军”。我军自建立之初就是建立在国家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时期,我军始终面临武器装备落后于对手的形势。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革命的特点又决定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因此,我军从建军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装备精良的凶残敌人,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高昂的士气,具有压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我们从不懂战争到学习战争,从不会打仗到学会打仗;从战争中学,从实践中学。才造就了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成长为一支具有相当作战能力的现代化军队。因此,我们必须学习战史,并且必须学会从败战中汲取营养。历史实践证明,我军的战斗力是打出来的,我军的士气和尊严是打出来的。打得赢是我军始终叫得响的口号。邓小平在谈到我军历史时曾深情地说:我们的基础好,是几十年打出来的,这个优势一直要传到后代,保持下去,这是本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依然面临武器装备落后的态势,而且这个态势在短时期内还不会改观,甚至还可能会加大差距。这也是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要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我军历史使命,就要在武器装备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把打得赢作为军队的光荣传统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更要从历史的败战中汲取教训。

三、如何搞好败战教育

搞好败战教育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败战教育呢?

首先,军事科研单位应加强败战的总结和研究。

军事科研单位应该把研究败战案例作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我军历史上失败战例的收集、整理、总结和研究工作。一是成立有权威性的领导机构。败战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协调相关单位和人员,调动庞大资金和财力物资,这都需要成立具有权威性的领导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筹划。要从战略上保障统筹兼顾,搞好顶层设计,做到有序开展,计划推进。二是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对于军事历史的研究,必须以史实和相关历史文献为基础,由于我国、我军对相关文献及史料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一般的科研人员很难接触到密级较高的史料和文件,因此,国家和军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为败战研究工作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允许研究人员调阅保密级别较高的档案和文件,为采访相关当事人提供必要协助,等等。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从机制上保证对败战进行总结、研究的开展。三是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收集、整理、总结和研究败战案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某一个研究人员的力量可能完成的,需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下拨专门资金,组织相关的研究力量进行系统的、专业的研究,不能当作临时性工作对待。应该设立专门的军事历史研究专业和方向,培养相关专门人才,形成专业的研究力量。

其次,院校中要把战败案例更多地引入课堂。

军事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地方,是我军各级指挥员的摇篮,从各级军事院校中走出的是我军未来的指挥官和领军人物,对他们进行败战教育,就是要使我军的各级指挥官从军事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教训,避免重蹈他们前辈失败的覆辙。在军事院校中引入败战教育,要区分不同层级的院校,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高级军事院校是培养我军高级指挥官的场所,院校的学员未来要承担起我军战略指挥的重任。在高级军事院校中引入败战教育,是要使我军的高级指挥员善于研究和总结我军历史上失利的教训,从战略规划和军队总体建设层面上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中级指挥院校培养的是我军的战役指挥员,在中级军事院校中引入败战教育,是要使我军的战役指挥员具体了解我军历史上的失败战例,在进行战役筹划时,能够吸取前人的教训,避免在战役指挥过程中犯前人同样的错误。初级军事院校是培养我军初级指挥员和生长干部的院校,在这样的院校引入败战教育,目的是使他们了解我军的失利战例,更好地唤起青年军官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的战斗精神,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长自己的才干,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要在基层官兵中加强败战教育。

在基层官兵中加强败战教育,是加强基层部队建设,强化实战化军事训练,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支撑。首先,在基层官兵中加强败战教育有助于正确看待我军的光辉历史。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充斥社会,也影响到军营,90年的士兵和青年军官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类信息,包括一些所谓“解密”我军历史的信息。社会上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大肆渲染我们历史上的一些失利战例来赚取眼球,给我们的青年士兵和军官受到的传统的战无不胜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青年士兵和军官前脑中难免产生各种疑虑,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不信任感。我们在基层士兵和军官中加强败战教育,可以引导士兵和青年军官正确认识我军历史上的失败战例,了解我军发展的艰难历程,了解老一辈革命者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使他们更加珍惜我军的荣誉,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起到注射政治疫苗的作用。其次,激发广大基层官兵精武强能的训练热情。加强基层官兵的败战教育,就是要让广大基层官兵认识到,正是由于我军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失败的战役和战斗,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和国家安全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才更需要我们广大官兵精武强能,加强实战化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本领,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才能冲得上去,才能在实现强军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洪光.血色财富——我军失利战例评析[M].北京:长征出版社,2012.

[2]田宝贵.美军的“败战”观[J].领导文萃,2009(7).

[3]梅庆吉,王金秋.败战记录的启示——“外国军队败战录”丛书读后[J].全国新书目,2001(4).

猜你喜欢
精神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什么是“好的教育”?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