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旗袍作为特色民族服装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审美思想和审美特征。是东方艺术特色的呈现,是中国服装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旗袍装饰手法和细节描绘无一不透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味,同时挥洒着历久弥新意境、风雅,展现着人体流动的曲线。旗袍的装饰和配饰在艺术内涵和形式语言中将旗袍推向了完美,推向了个性化。
关键词:旗袍 审美 旗袍的装饰 旗袍的配饰 文化 意蕴
旗袍由清朝满族旗人的袍服演变而来。旗袍作为特色民族服装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审美思想和审美特征。是东方艺术特色的呈现,是中国服装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它由民族走向阶级,由阶级走向国家,由国家走向世界。旗袍无论从设计、制作、形式、思想、装饰、配饰和象征意义等角度上看,都是过去与未来、历史与文化、生活与艺术完美的结合体,承载着人类的文明。
旗袍的装饰修饰装点着人体、彰显着身份、透露着气质、传递着品位。旗袍的配饰须与着装协调,才会具有强烈的整体感。并能将人物的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表达完好。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统一中求变化的旗袍着装还需要在情调与心理感受上做到统一。《花样年华》里一袭袭搭配得当,意、境、饰、情、物等浑然一体的华美旗袍,赚足了眼球。旗袍装饰手法和细节的描绘无一不透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味,同时挥洒着历久弥新意境、风雅,展现着人体流动的曲线。旗袍的装饰、配饰就像音乐中的装饰音,他们虽不能形成独立的旋律,却能使旗袍形象整体和谐,并且充实丰富,从而让旋律更加优美。
旗袍在装饰上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含义。中国传统旗袍讲求中和,主张自尊,克制个人情感,主张内敛,心里定向属内省型。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心里结构注定了中国传统旗袍重平面装饰,轻人体造型曲线。繁缛华丽的色彩和美央美伦的面料与工艺,无一不是当作一种独立的工艺品来欣赏。它的色彩、图案、造型等都是精神至上,具有浓烈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伦理、风俗等文化精神从这里得以体现。在中国不同的图案纹样有着丰富的内涵意义。例如,清朝补服上的补子,以禽、兽为标识,作为身份和官位的象征。文官一品至九品动物图案分别是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武官分别是狮子、虎豹……各品官员不得混淆。慈禧太后的盛装满身的寿字纹样,寓意着富贵长寿。这些不同寓意的图案纹饰在清朝以后被广泛运用到旗袍上,成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感服饰语言。
旗袍的门襟是旗袍这一特色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审美角度上看,它将颈胸分割开来,强调胸部位置,是一条重要的审美分割线。犹如一条流动的线,将领、扣、袢相互连接,相互映衬,形成统一的灵动之美、和谐之美、典雅之美。旗袍的门襟分右明襟、右隐襟和双襟。源于清朝的右襟多为线条委婉的曲襟。20世纪一二十年代线条逐渐变得硬朗。30年代的旗袍门襟,既有不同弧度的曲襟,又有方襟,走向多样化。在这个时代由于西方金属子母暗扣和拉链的引进,右隐襟的旗袍广为流行,虽没有滚边和其他任何装饰,但有功能性和隐喻之美。双襟的设计盛行于四五十年代,给人以沉稳端庄的视觉效果。双门襟又分为方形八字襟、圆形八字襟和一字襟。其中,多为开右门襟,左门襟闭合,起装饰效果。
旗袍的开衩上升为艺术的高度,简洁的衩把诱惑的美做到了极致。对于这若隐若现“一条缝”的诠释,是西方“张扬、暴露、直言”的性感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隐约流动的曲线之美,是含蓄、朦胧、婉约、内敛的性感之美。这条缝让人浮想联翩,掩映着天性的诱惑。勾起人无尽的遐想、好奇心、想象力。这是最高境界的艺术之美。若说一个女人由头、劲、胸、腰、臀、腿、足连接并组成优美的曲线,那么旗袍的开衩展现了臀腿之间最美的看点。若说把这看点比喻成一杯美酒,它便是一杯芳醉醉人的美酒,它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精华。今天,随着社会标准的改变,审美需求的变化,旗袍开衩的位置,已不再受限,被设计师广泛运用在各种服装上,时尚设计元素走向多元化。
旗袍的饰物可称为“最”,集滚、嵌、镶、绣、编、缀、花边装饰于一体的中国传统工艺,赋予了旗袍丰富的艺术设计语言。以刺绣表现华丽,以盘扣表现趣味,以镶滚表现精细,以织纹表现富有……
旗袍盘花扣的编制和镶滚边的制做,已发展成为功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产物,其工艺的独到之处,是其他民族服装及其传统服装中未曾有的。被誉为今日旗袍主要设计元素之一的盘花扣,以前只为连接衣襟所用,又称之为“盘花”。盘花扣是其中的一种,从原始新时代就有了。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盘花扣以取材于原生态的大自然,运用民间手工艺编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盘花扣具有编结方法简单、种类繁多、技法独特、寓意深远等特点。例如,石榴扣”代表多子多孙;福、喜、禄、寿等表示祝福、吉祥、期盼之意;另外,还有一种叫直扣的扣,其尾部造型呈直线型,与盘花扣不同。所有的“盘花”都由“扣”和“襻”两部分相连,都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千百年以来,刺绣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它之所以能在特定环境中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具有隐意之美,它是传统、科学、民俗、社会、精神、文化的艺术产物。清代,是古代织绣工艺水平最高,品种最丰富的一个时期。妇女穿的满族式旗袍,多有绣织花边或满地刺绣,总面积甚至达到了70%。刺绣花纹多为花卉、鸟鹊、芳草、鹤鹿、龙凤、福、寿、禄等吉祥物。宫廷帝后、王宫、贵族袍服上的刺绣等级显赫、华丽富贵,故而宫廷服饰最能体现中国织绣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成就。清末,刺绣的纹饰主要用于龙袍、蟒袍和补服。民国时期绣在隐襟上的刺绣强调隐襟的线条和整体美的效果。近20年,传统刺绣又一次唤起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恋,怀古念旧的情绪以及对复归人文精神的渴望。图案刺绣在旗袍装饰中是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它具有直观性、可辨认性,最能体现旗袍的设计风格。现代设计师通常提取少量传统图案元素,进行夸张、省略变化,借鉴装饰在领、袖、襟、摆、胸、背等位置,以满足现代审美需要。刺绣有平绣、盘绣、补绣、挑绣、辫绣等多种绣法。因位置不同又分為:单侧绣、斜式呼应绣、不对称纹样绣、平衡对称绣等,各显其特有的魅力。在色彩搭配上,黑色旗袍绣金色图案,给人以高雅端庄的气质;在白色的旗袍上绣粉色、蓝色的花鸟,给人以静谧中透着婉约、轻灵的感觉。刺绣赋予人生动的个性,细腻的情感。通过它精湛的工艺传递着中国女性的温婉、善良、多情及灵巧。
另外,用镶、滚、嵌、编等来装饰旗袍。早在满清时期,镶、滚已是旗袍的一大特色,领口、袖口、襟侧等处处镶边,并以多镶为美,人们常把这种镶滚叫“大镶大滚”或“宽镶密滚”,其中镶有十八道花边的旗袍是最为讲究的,被称为“十八镶”。1931年,交际舞大盛行,上海的旗袍流行在旗袍上加花边,镶嵌亮莹莹的缀边,掀起了一场“旗袍花边运动”。同时,领上缀花、肩上嵌花、前襟补花也应运而生,身穿结构简单,剪裁方便的缀花旗袍,配红色高跟鞋和头烫大花的发型,成为新潮流。这些装饰手段,令作品增辉无限,显示出女性秀美的身姿和高雅华贵的气质。
随着高科技和新工艺的诞生,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化的快速交融,旗袍的印、染、绣、绘、镂、缀、拼、添等装饰手法变得丰富起来。法国的蕾丝、意大利的羊毛、印度和中国的真丝、满街琳琅满目的钉珠串片、新服装面料的再造、波普艺术的回归、手工艺创作染绘等。再结合传统元素,令旗袍在讽刺与幽默、时尚与高端、和谐与冲突的时代韵味中辗转。往昔的旗袍含蓄中添了一分气宇轩昂,温雅中存了几分骄傲矜持,传统中多了几分时尚气息。
旗袍的深层文化内涵决定并限制了它的普及化、大众化。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不仅对身材、内涵及气质提出一定要求,而且对举止、步态以及对环境、背景、气氛要求也特别讲究。旗袍的其他配饰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饰包括发式、面妆、项链、耳坠、胸花、手鐲、包包、坎肩、披风、大衣、鞋、袜等,需同旗袍整体协调搭配,方能将旗袍的韵味发挥到极致。
满族妇女除了穿着袍服外,与其相搭配的发饰和鞋子也各具特质。在清代中叶,形成了一种叫做“架子头”的发式。孝钦皇皇后(慈禧)又创作出一种新髻,便是我们后来见到的“大拉翅”。据《旧京·琐记》所载:“旗下妇装,梳发为平髻曰一字头,又曰两把头,大装则珠翠为饰,名曰钿子。”除此之外,发饰还有如意头、两把头、评三套、苏州撅、螺髻、舞风、元宝等。不同的发饰与旗装相协调,体现出别具韵味的民族特色。20世纪30年代烫发流传到中国,使发型起到脸型和旗袍协调的作用。有些人烫发后别上发卡,身穿紧腰大开衩旗袍,脚蹬高跟皮鞋,腿着高筒袜,再配上手表、项链、胸花、手镯,成为风靡一时的时尚。清朝妇女面妆崇尚秀美,当今面妆崇尚自然、淡雅,淡雅的面妆透露出书香气息,书香的意蕴从纤纤的指尖一直流淌到骨髓里,美央美伦,面妆与旗袍风格的相得益彰,蹉跎着烟雨红颜,散发着从容淡定和优雅脱俗、高贵骄傲的气质。
“1736年,清高宗乾隆皇帝之后,出现了一种形似花盆的鞋,称“花盆鞋”,是旗袍的又一独特配饰,其底上宽而下圆,以硬木为材料,踏地时印若马蹄,也叫“马蹄鞋”。那时旗袍的宽大感到很不适体,所以配上醒目的头饰,并以“花盆鞋”来限制穿着者的走姿,这样的搭配令女性傲然肃立,身材挺拔,展现出女人的婀娜和妩媚。这种装扮的动态效果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既显而易见又暗藏不露。“辛亥革命后,随着洋服传入,1920年以后高跟皮鞋流行起来。高跟鞋除了有增高作用,其次穿上高跟鞋形成了收腹、挺胸、昂首、直腰,达到了健美和曲线美的要求,正好和改良后的旗袍互相搭配,表现了人体的曲线美,这与旗装打扮所穿的“花盆底”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旗女头上的大拉翅,足下的花盆高底鞋与直线舞腰身的长袍组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一个华贵、挺拔、封闭的完整服饰形象。
旗袍的美展现了旗袍独有的东方气质。它徘徊于古代与现代之间,恍恍惚惚如一朵枙子花飘向了繁华浓艳的人海……旗袍的美是一种静止典雅的美,一种距离的美,是一种内在含蓄的美。
旗袍的装饰和配饰在艺术内涵和形式语言中将旗袍推向了完美,推向了个性化。它巧妙的将女性的头、颈、肩、胸、腰、臀、臂、及手足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完美的整体。旗袍每一设计元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蕴是显而易见的。从国民的着装能看出民族或国家的精神风貌,随着时代的变化、工艺的进步、材料的更新,传统旗袍设计文化的诸要素,仍被服装设计师作为点、线、面反复运用到设计中去,它的装饰意味和配饰在国际舞台上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8CWYJ03。
参考文献:
[1] 华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2] 袁杰英:《中国旗袍》,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版。
[3] 张浩、郑嵘:《旗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版。
[4] 李宏:《绣品鉴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滕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