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美:以信任为基础的区域合作

2015-05-30 22:26邢凯旋邓光娅
开放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拉区域合作

邢凯旋 邓光娅

[摘要] 中国和拉美不具备地缘优势、价值观认同、文化渊源等先赋性信任的基础,双方通过官民结合,多边与双边兼顾外交建立了交往性信任关系。而美国因素、拉美原因、中拉经贸都可能对双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需塑造共同利益、创新合作模式、加强软实力建设,强化双方的信任关系,形成中拉区域意识,推动双方展开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

[关键词] 中拉 区域合作 信任关系

[中图分类号] F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105-04

[基金项目] 2014年辽宁省社科基金(L13DJL034)和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4065)。

[作者简介] 邢凯旋(1976 — ),辽宁沈阳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发展;邓光娅(1979 —),辽宁沈阳人,沈阳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中拉区域合作从双边向多边与双边兼顾转变,通过交往性信任弥补先赋性信任的不足,把握合作各方认知的产生及变化过程,挖掘各方建立信任的基本点,才能促进中拉合作朝向更务实、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中拉信任建立的影响因素

从中拉合作的发展来看,拉美国家对华的信任认知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诸多因素对信任的建立产生影响。其中,政治的驱动力、经济的吸引力和社会发展的粘合力使中拉合作中信任认知强化。而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拉美文化中固化的信任隔阂以及内部一体化进程中的分散与交叉、中拉经济往来中可能造成的误解,难免对中拉合作的信任建立形成扰动。

(一)信任建立过程中的促进要素

1. 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合作的政治驱动力

随着拉美地区政治格局稳定成为“常态”,各国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独立外交成为各国执政的主要目标,加强拉美地区合作,提高区域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共同愿景。在跨区域合作上,拉美国家致力于开展多边外交,注重南南合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地位,提高本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努力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主权的维护上,同拉美国家一样强调对主权的尊重,对各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反对强权政治,反对他国干涉本国内政。此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吸引了拉美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

2. 作为新兴经济体,具有扩大经济合作的吸引力

2000年以后受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高企和流动性宽松的带动,拉美经济进入“黄金十年”。依靠农产品、资源产品强烈的市场需求,拉美国家普遍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2004年委内瑞拉经济增长率高达17.3%。2008年以来拉美经济增长放缓,2014年经济增长率仅为1.3% ①。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品所占比重过高等问题严重阻碍拉美经济发展。拉美国家正面对经济减速的“换挡”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寻找合作伙伴,形成发展的合力,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自1978年以来保持了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2013年经济总量达到91850亿美元。中国政府正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产能过剩,化解多年累积的深层次矛盾,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不持续问题。中国也需要寻找具有合作诚意的合作伙伴,带动经济发展。而中拉之间产业的互补性及广阔的市场效应,增强了双方扩大经济合作的吸引力。

3. 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助推社会发展的粘合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拉之间在社会发展中面临很多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有很多经验可以共享,可共同商讨推动社会进步的手段与方法。2013年拉美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中拉城镇化过程中都面临着资源紧张、生活成本高企、环境污染等问题。收入分配方面,拉美地区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6,近10年中国也徘徊在0.4~0.5之间,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此外,加强创新、发展教育等问题,也增加了双方的共性认知。

(二)信任建立过程中的扰动因素

中拉难以逾越的地理距离和不同的文明积淀,使得双方不具备区域合作的先赋性信任。而交往性信任建立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扰动因素。

1. 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

由于美拉地缘政治的高度关联性,使得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长期存在。19世纪初美国提出的门罗主义已经显现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政治野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泛美主义则是美国称霸拉美的政策依托,美国通过对拉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等多项事务干涉,获得其海外利益。美国作为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向拉美地区出口机械、电子产品、汽车和成品油等产品,拉美向美国提供矿产品、咖啡、农产品和原油等等。经过百余年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价值观、文化的渗透,使得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仍然根深蒂固。

由于美拉的地缘政治及经济的高度关联性,美国必然关注中拉合作的进程,一是中拉政治、经贸、能源合作可能对美国在美洲地缘政治产生影响;二是中拉合作有可能形成中美在拉美市场的竞争。美国必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通过政府、媒体发出扰动中拉合作的噪音,影响中拉的认知过程。

2. 拉美内部可能存在的离心力

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领袖西蒙 . 玻利瓦尔就提出了建立美洲共和国联盟的倡议,并在1826年召开的拉美独立国家会议上,号召各国联合起来保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玻利瓦尔试图通过地区联合,维护地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此后,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美洲共和国商务局、美洲国家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虽然这些区域性组织由美国主导,但是为拉美进一步开展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二战以后,拉美国家开展了联合自强的区域合作。里约集团、拉美洲议会、拉美政党常设大会、美洲工人工会联合国等政治组织成立。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美洲开发银行、加勒比国家联盟等经济合作组织,开启了国家间的经贸往来。2011年包括拉美33个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拉共体成立,将拉美区域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拉共体以和平和发展为目标,促进拉美洲一体化。但是,拉美大国都试图成为拉美地区的“领头雁”,主导区域合作,导致形成了参与对象不同,合作重点有所区别,合作深度与广度各有不同的分散、交叉的区域合作格局,至今无法形成像欧盟一样具有严格组织制度,能够在区域治理中,凝聚各国力量,在国际社会上统一发声,联合抗击市场风险的严密的区域组织。拉美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与中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是与中国对等的利益体,需要拉美能够统一发声,才能促进中拉合作。

3. 中拉经贸往来的失衡

中拉经济合作发展迅速,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617.5亿美元,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超过8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中拉经贸往来不平衡成为影响中拉信任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扰动拉美与中国开展全方位合作。这种失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主要集中与拉美大国的经贸合作,区域合作整体的效应尚无法充分显露。2012年中国与拉美10国(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委内瑞拉、巴拿马、秘鲁、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的贸易占中拉贸易的93%,中拉的跨区域合作能否惠及拉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是拉美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问题之一。二是就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进口产品集中在能源和矿产等初级产品,出口集中在机电、化工、纺织品等。尽管近几年,中国注重了拉美进口产品的调整,加强了对拉美工业产品的进口,但是受双方产业优势及互补性的限制,中拉贸易结构失衡的问题难以规避。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拉美地区投资存量排在前五名的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和秘鲁,都是南美洲国家,难免让人产生资源型投资的联想。新殖民主义的疑虑始终存在于拉美国家,拉美国家担心中国复制欧美国家在拉美的贸易模式,觊觎拉美国家的能源与矿产,对拉美进行粗放式的投资,不利于拉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增强信任中拓展中拉区域合作路径

在中拉合作过程中,要通过有效交往,弥补先赋性信任的不足,减少拉美国家对未来利益损害的认知,建立信任的基础,紧密双方凝聚的程度,使各方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

(一) 建立信任,在于塑造共同利益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时提出 “努力构建携手并进的命运共同体” ,为中拉合作指明了方向。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是中拉在相互依存过程中塑造共同利益。通过汇聚各方的集体力量,塑造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共同利益,通过化解困难和问题,推动合作发展。

一是就拉美大国而言,要增进互信,既要关注其在国际事务上代表拉美发声的需求,又要关注其发展国内经济,维持社会稳定的要求。在国际事务上,中拉国家的共同利益是改变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拉美国家尤其是左翼力量,以捍卫拉美群体利益为己任,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拉美声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多发出“中国声音”,中拉双方需要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发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改变国际经济秩序,使中拉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在合作中,围绕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主题,通过国际经济制度协调等手段,关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才能加强双方的认知。

二是就拉美所有国家而言,促进经济发展是各国关注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国际上很多国家希望能够搭上中国这个经济快车,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拉美国家也不乏这种考虑。但是,困扰拉美国家的“中心—外围”的思想,使拉美国家担心再次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以中国为中心的外围,形成对中国政治、经济的依赖。因此,在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应尽量消除拉美国家的担心,避免经济合作演变成单纯的能源和矿产的进口,从多边和双边层面上充实战略的能源矿产合作,促进各方共赢。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拉美国家普遍注重资源勘探开发、炼化和管道建设,对工程技术服务和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债务负担过重使得拉美国家对外融资的需求旺盛。此外,基于能源优势,拉美国家针对可持续能源推出了新的规划,加大新能源的研发。中拉可以考虑共同构建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尤其在生物燃料能源方面进行共同研发,推动共同技术进步。此外,挖掘拉美国家比较优势产业,开发旅游资源等,推动其加快改善产业结构。

三是就中拉合作而言,中国需要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才可能收获拉美国家的信任。关注拉美小国利益,主动承担责任,密切公共产品的合作,使拉美各国具有开展与中国合作的动力。如加勒比地区的气候问题是威胁这些国家生存的主要问题。随着海平面上升,有可能湮没一些岛屿,还可能污染这一地区的淡水源头。因此,通过气候方面的工程援建、资金支持、技术合作、人才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拉美岛国的合作,使中拉合作信任度加深。

(二)巩固信任,在于创新合作模式

中拉合作是将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以及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地理区位的国家置于同一框架下开展的平等务实合作。既是一对一的合作,又是一对多的合作。通过各方的交流,促进各方经济和社会的务实发展。在中拉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在扩大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与拉美大国的战略发展互补,又要强化拉美小国的共同发展,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因此,中拉合作要在创新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务实的、灵活的合作。

目前中国与拉美一些国家已有多边或者双边的合作机制,应该充分利用已存在的国际机制,特别是金砖合作机制、中智、中哥、中秘三个自贸区、美洲开发银行等这些中国已经参与的经济合作机制,使之成为中拉合作的基础。同时中拉合作应与拉美地区已有的区域合作组织共同发挥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的合作。

此外,通过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和交往机制,使双方能够在国际事务上、国家安全、社会管理等多项事务上建立共识,使双方利益的偏好、意图透明化,减少认知上的偏差。可以形成固定化的、多层次的沟通机制,将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等形式机制化。此外,“制度契约”作为信任的一种手段,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秩序、形成制度使双方发展共同利益的保障。

(三)深化信任,在于加强软实力建设

中国不能通过提供贷款来拉近和拉美距离,这种单纯以资金为纽带或者是贷款为纽带的合作并不会带来双方长久的合作。发展软实力,以德服人,深化双方的信任,才是可持续合作的重要路径。要通过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使拉美国家在情感上加深对中国的信任,使双方的合作更为持久和稳定。

一是强化中拉交流过程中文化的桥梁作用。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先天差异,更要加强文化的交流。通过交流,宣传中华“和合文化”的多元、开放、包容的理念。强调中拉合作是多元和互补的,合作中难免存在冲突,中华的“和合文化”能够使合作各国和平共处、相互汲取优长、融会贯通。

二是基于软实力建设的信任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还依赖于民间的认同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通过智库、媒体、非政府组织的全员参与,加深双方各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王友明.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机制:机遇、挑战及思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4(3):5-117.

[2] 刘青建,王朝霞.深化中拉合作的世界体系结构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4(4):45-51.

[3] 尹继武.文化与国际信任——基于东亚信任形成的比较分析[J].外交评论.2011(4):21-38.

[4] 石卫星,邢凯旋.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中拉贸易特点分析[J].中国物价.2010(2):46-49.

[5] Andrew J. Nathan. “What China Wants: Bargaining with Beijing”[J].Foreign Affairs. Vol.90, No.4,2011,pp.153—158.

猜你喜欢
中拉区域合作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举行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仪器分析》课程中拉曼光谱的开放实验设计与实践
长三角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合作 统筹推进杭宁发展带建设
聚焦美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