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必须创设平等互动的环境,还要注意和重视有效交往、自主互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交往;互动;平等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交往,教育活动更是起源于交往,物理课堂教育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交往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要提高学生素质、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在师生间产生有效的互动。我在上课时,对创设师生有效互动的环境,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有效互动必须要创设平等互动合作的环境,这是灵魂要素
1.1 公平、诚恳的合作、充分尊重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公平、诚恳的交往,维护好师生间,学生间人际关系是互动课堂的必备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而一起互促学习,成为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平等互相合作,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的组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课堂上重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相互合作,同学们之间没有彼此竞争,使得学生合作成为快乐的事。在合作协商的学习课堂中,师生间,学生间对于正在进行的课题进行快乐的讨论,共同理解,共同进步。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首先需要交往,在师生间进行对话,构建师生之间真正平等的关系。师生平等参与,不能以为教师就是真理,学生就被动的处在接受知识的地位,要把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转变教师角色,才可能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参与。一旦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有效参与到相互合作、积极对话的氛围中来,学生才能主动发言、主动讨论、主动学习,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1.2 及时捕捉课堂信息作为互动重组课堂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自己备课内容进行授课,为完成教学任务忽视、甚至漠视学生课堂的反应,在不经意间,把学生的疑问、创新的思维、新颖的想法,以及情感的变化都忽略了。如果善于把这些信息捕捉并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师生间激烈的讨论,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共鸣,强烈的反响,甚至可以为下一节课带来强烈的期待。
1.3 有效交往,对学生要有较多的了解
物理力学、电学比较抽象,而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难度较大。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利用ppt课件、实验、图解等多种形式把知识形象化,发扬小班化人少的优势,让全体学生参与分析。先小组讨论,让小组内自由选派组员上台作图、分析,让组员相互帮助,可以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许多学生不敢发言,怕发言,我就在课堂上给同学创造发言机会,(用随机点名软件,随机抽取学生发言,增加选择学生时的随机性,)由于小班化,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让学生们理解发言的过程就是全体同学交流的过程,发言要清楚、明白,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对师生有效互动也有很大影响。
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对此在教学时,我常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我设计的“课堂奖赏加分表”上给学生加1至2分,累加的分数学生可以给自己考试加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及被赏识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有效交往,自主互动教学策略是关键
恰当的互动教学策略更是实现课堂有效交往的关键,认真设计合理高效、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进行授课。
2.1 课前的引入十分重要
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从实验中、活动中、故事中、设疑中,生活实例中引入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客观条件、教师特点,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但必须遵循一个宗旨,就是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充满兴趣地、带着强烈求知欲望,把学习过程变成 “乐享”,享受学习过程。多形式、多途径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惯性现象”这一节时,我讲一个笑话:在公共汽车上,汽车正在匀速行驶,忽然司机紧急刹车,一位男子站不稳,撞了前面的一位女士,这位女士气愤的说:“瞧瞧你的德性!”这位男子解释说,“不,这不是德性,这是惯性。”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伴着笑声,即可进入角色,进行讨论,学习十分开心,又十分投入。在这互尊互爱,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敢说、敢想、敢问。
2.2 充分发挥都是主导的作用
教学设计时要深入理解、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蕴藏的科学方法要素,并有效的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挖掘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让学生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知识的全貌.,突出了物理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新知识,逐步设计,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并补足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启迪学生思考,从中体验科学家探索物质世界的艰辛和乐趣,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的志向。
如:在“光的折射”这一章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望远镜成像用途、原理?如何制作的?
(2)显微镜成像用途、原理?如何制作的?
(3)它们与平面镜成像的区别?能否用生活中的简易材料制作望远镜、显微镜?
2.3 配合生动的教学环境,创设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耍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使得有效互动成为课堂一个重要因素。情境教学的迁移效果比较好。比如通过设计实验来进行:
(1)通过讲述小故事创设情境。比如在“牛顿苹果落地”教学中,讲述“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讲述物理史实创设情境。比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讲述“阿基米德测量王冠密度”过程。
(3)通过课件、影像资料等创设情境。比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火箭运载车影像资料,胸口碎大石原理。
2.4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究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的理解全部情况”。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处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交流合作、总结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实验”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思考,从简单的实验让每个学生动手做起来,发现问题,做出猜想。
(1)观察思考:为何人们总是讲“磨刀不误砍柴工”呢?用线去割年糕时手会疼,但是戴手套后,再用线去割年糕,手却不会疼呢?
(2)实验并思考:让学生用两只手指头顶住一支铅笔,一次轻轻的压铅笔,一次用力压铅笔,观察压笔尖的手指头的凹痕深浅和感觉有何不同?
(3)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比较合理的猜想。通过学生的体验压力,猜想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4)能设计出方案吗?
学生们热烈讨论,教师边巡视边参与学生们的讨论,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A.相同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看效果。
B.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看效果。
3 用发散思维,扩大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空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做出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这样问题就有了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
一节课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有限,提的问题太多,学生将无暇应付接踵而来的问题。这就会走入误区。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问不是独立的教学环节,但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从课堂需要入手,精心设计问题
要突出目的、按照课标需要设计提问。深入钻研教材,认清问题价值,在备课中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生。设计问题要恰当,内容明确而没有歧义;狠抓问题核心关键进行精心设计、抓住变化处、抓住细节、抓住关键、抓住容易疏忽处等。尤其要精心设计好课前之初的问题,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分层次。否则一上来就是最难的,学生们会感觉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3.2 提问方式方法要精心选择
课堂教学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围绕教学目标的提问也应是精心设计,问题间相辅相成,形成紧密的问题链,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我把问题有机联系,串联成为一个系列问题,这有利于把学生引向某一教学目标。每次串问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有所侧重,每一次提问都应选定,触发学生思维,既有效又有针对性。
3.3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提问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往的教学,由于某些教师严厉批评、满堂问、满堂灌,伤害了不少学生的自尊心,参与交往互动的热情被无情的封杀了。
每个学生都有获得知识的欲望,通过课堂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欲和成就感,还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不止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错”、“对”。提问绝不是为几个尖子生服务。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提问,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认真努力的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解答问题的全过程,主动地去发现、主动去探究,将很好的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解题的能力。我相机引导,激发起学生讨论乃至争论的热情,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发现、总结、归纳,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成功;学生在探索中的发问和发现,不能轻易作答或评价,要有耐心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方案,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信心。
当然绝不能忽视“后进生”和“差生”的存在,应多给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他们答错时,通过仔细观察其活动情绪和表现,分析其问题症结,坚持下去,多鼓励、多表扬,时间长了这些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
3.4 及时进行反馈,获取第一手学习信息
物理教学中,信息反馈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差距,从而通过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改进授课方法,提高的质量,得到较高的可信度,进行课堂有效调控。教学的反馈一定要及时,否则,就可能会失去进行调控的大好机会,会妨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将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让学生全心投入,甚至忘记下课,让学生欲罢不能,去积极地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成功,使课堂问题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