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俊
摘 要: 毛泽东早先接受过封建思想启蒙教育,也受到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并投身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中的知识分子。毛泽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能感受到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不安和进行社会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所以毛泽东在建国以前,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依靠知识分子,以致到了后期,毛泽东还为知识分子和工农联盟相结合而提出要改造知识分子。
关键词: 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分析
一、 作为知识分子的早期毛泽东
毛泽东从1902年开启了他的学习生涯,早期的毛泽东在家乡读私塾,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私塾式教育,主要学习《四书》、《五经》等传统教育经典。
1910年到1913年,他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后考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开始接触了《民立报》,受孙中山及其同盟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1911年10月为响应辛亥革命而投笔从戎,进入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1913年他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后被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深受陈独秀和胡适创办的《新青年》影响,成为了一名进步青年,并与萧子升等成立了新民学会。1918年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18年8月,毛泽东因为参与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而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馆员,后在李大钊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从此投入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从毛泽东的学习生涯来分析,毛泽东早期是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中国传统封建式启蒙思想的影响,后来他的思想又受到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最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学习生涯兼容并蓄,在“五四”青年运动毛泽东提倡要发扬“德先生”和“ 赛先生”,但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受到西学大师杨昌济的影响曾提出:“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毛泽东在学习生涯中一直在追求一种“本源”,这种“本源”能够“动天下心”,在毛泽东看来当时的改革都是一种对枝节的改变,但没有动真正的“本源”,而“本源”是“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多为宇宙之一体。”所以他认为当时中国衰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而改变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改造全体人民的思想,所以毛泽东在1919年的《学生之工作》中就提到要“改良家庭”,因为“创造新学校”就要创造新学生,而学生事务有两端,一个是家庭,一个是社会,而家庭的统一构成了社会,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学生工作的改造最终都要以改造学生、改造家庭来起到改造社会的作用。
二、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划分
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划分,毛泽东在1925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认为,知识分子所在的知识界是城市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对其中的学生界,毛泽东专们做了解释,但是在他的文章之中并没有清楚说明为什么会把知识分子放入城市小资产之中,这应该是受恩格斯的影响,“当人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除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微少的剩余的时候,生产力的提高、交换的扩大、国家和法律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都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可见恩格斯认为知识分子是从劳动的群众中分离出来的脑力劳动者,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的标志,但是知识分子又并没有像大资产阶级一样具有剥削性和压迫性,毛泽东认为“这个阶级虽同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是有三个不同的部份。第一部份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还有剩余,用以造成所谓资本的初步积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阐明了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说到“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也是毛泽东唯一的一次将知识分子从小资产阶级中单独提出,并且认为知识分子必然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
毛泽东认为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接受资本主义的教育,在思想上,知识分子是有剥削性的,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知识分子又是不剥削人却为别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部分知识分子也具有非常强烈的革命性,所以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知识分子只有同工农联盟和人民大众相结合才有出路,否则会一事无成。在《座谈会》中,毛泽东在解释人民大众的时候再次提到知识分子——“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在座谈会上,毛泽东还提出文艺界统一战线的问题,提出要考虑党内的文艺工作和非党的文艺工作,这一问题也体现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观点,他是希望借助知识分子的力量促进无产阶级革命,这一观点和当时的托洛斯基的——艺术即资本主义的观点。毛泽东认为,只要文艺工作者出发点和思想站在马克思主义和广大人民的一方,那么就可以通过改造之后来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三、毛泽东在党内对知识分子的改造
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内部也是有大部分知识分子加入其中,而且依据毛泽东的标准,这部分知识分子是希望和工农相结合,而且也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最终都将进入人民大众之中去宣传和教授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拿着“党八股”作为其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由此毛泽东就在1942年写下了《反对党八股》,文中他说道“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三件东西,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不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而是剥削阶级所需要的。这些东西在我们党内,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我们又有很大数量的党员是出身于这个阶级的,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而和《反对党八股》一起,还有《改造我们的学习》以及《整顿党的作风》等文章,无论是进行“反对八股”,还是“学习改造”这都是对知识分子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出现的问题,而对于当时的情况和毛泽东对小资产阶级的定性,应该这里主要针对的还是小知识分子的“八股”和学风问题。而且主要的改造还是以思想改造为目的。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多次提到认识的重要性,提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因为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最终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的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从这里就能明显的看出,毛泽东特别重视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认识就必须用正确的思想来思考,如果站在资本主义的角度来思想,得到的理论就是资本主义理论,资本主义理论不能用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要保证用一颗纯正的社会主义思想从实践中得出理论,这样的理论才是适合社会主义的理论,只有适合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正确的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是如此,毛泽东对党内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尤为重视。
四、建国前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看法
毛泽东是一名知识分子,而且是一个靠自己的勤奋从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青年时候的毛泽东是一个接受过封建思想启蒙教育的,之后受到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从农村走出来的后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中的知识分子。因为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所以毛泽东才知道在中国最受压迫和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是农民。而毛泽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毛泽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能感受到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不安和进行社会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在毛泽东的《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有论述:“一切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熟读《资治通鉴》和各种中国史书的毛泽东认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中知识分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是以书面文字的方式来统治社会,并且舆论的引领是要知识分子来做的。毛泽东也充当着为中国共产党革命造成舆论者,每到革命的关键时刻,他总是文思泉涌,写诗词,写文章,鼓励革命,宣扬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所以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也在战斗,他在用自己的文字在与当时的革命反动派做斗争,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与革命内部的种种错误观点做斗争,他的战争在纸和笔上,他的战争并不比现实中的战争轻松,甚至是更加激烈、残酷和艰辛。尽管毛泽东在真正投身革命后,他拿枪的次数一手可数,但他依然是中国革命的勇敢斗士。
毛泽东对于什么是知识分子有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认为知识分子就是“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知识分子就附着在帝国主义、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这五张皮上,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革掉了前面三张皮,社会主义革命就要革命掉后面两张皮,当五张皮都被革掉了,他们也就会依附在社会主义之上,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在1939年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文章中他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革命性,并号召全国的知识分子能投奔延安或者革命根据地,进而壮大革命军的队伍,这个壮大不单单是对革命军的数量上的壮大,也是革命素质的提高,也是革命能力的提高,更是为革命舆论的提高。毛泽东的目标就是先吸纳知识分子,再改造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能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相结合。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和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五、 总结
毛泽东早期非常了解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对于知识分子在变革过程中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及变革先锋作用非常重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也是在用其作品来改变人们的思想。在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他非常依靠知识分子,而且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也大部分是由知识分子构成,所以他希望依靠知识分子为社会革命创造舆论,并且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附在社会主义上的毛”。在中国革命局势逐渐好转,毛泽东为了让知识分子能更好的与工农联盟相结合,为知识分子能成为真正“附在社会主义上的毛”而提出要改造知识分子。尽管建国以后毛泽东犯过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错误,但毛泽东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知识分子作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依靠力量,希望他们能从根本上认同共产主义,真正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而献身。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第一页,1917年4月出版
[2] 竹内实:《毛泽东集》补卷,第一卷,东京北望社出版
[3] 毛泽东:《北京政变和商人》,《向导周报》,中国共产党刊物,1923年7月
[4] 斯图尔特·R·施拉姆,田松年、杨德译:《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