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
刘女士说,儿子即将上初二。由于夫妻常年出差,一年留在国内的时间不到一半,跟他一起住和生活的时间较少,出差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儿子对待堂兄弟姐妹都挺友善的,和同学的关系却一直处得不好。通过和班主任的沟通,发现老师眼中的他比较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
问:我家孩子为什么在家和在外面有不一样的性格?对他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我们该怎么调教?
儿童心理专家:一般来说,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由祖辈带的孩子,会比父母带的孩子更加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是隔代抚养的特点。孩子生活在以他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即使是对堂兄弟姐妹很友善,也只是说明他在家庭那个自我中心中有更大的安全感而已。但离开这个环境之后,在显然不是以他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安全感就会不足,并难以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
那么,处理方法得从他的自我中心环境出发进行,用点点滴滴的行为养成来逐步改变自我中心意识。比如,让孩子分担照顾爷爷奶奶的工作,做家务,带爷爷奶奶去喝茶购物,把更多的家里的事务交给孩子去做决定,使他可以从这些具体的事中学会体察他人感受,照顾他人,逐渐改善和同学的关系。
同时,父母可以利用经常出国的机会,让孩子也多出国,把感受分享出来。这种对感受的表达是他自我所需要的,哪怕表现得自我,但表达本身可以使同学们和他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创造出互相了解的机会,彼此熟悉,才有改善关系的基础。
而父母也要注意更多地和孩子交流,把自己在外的感受更多地告诉孩子,倾听他的反应,但不要忙于对反应做出对或错的判断。父母要知道,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和改善同学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编辑 / 若水
(E-mail:sln9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