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邓小平百万裁军,铁道兵、工程兵不留一兵一卒

2015-05-30 10:48:04
党史天地 2015年33期
关键词:杨得志裁军铁道兵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中央军委委员被召集到北京开会,会上,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邓小平说:“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地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第一次“消肿”的夭折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解放军一直是世界各国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1975年,解放军总人数高达610万。

1975年,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出现在治国安邦的第一线。他清晰地看到了军队的现状,决心把“消肿”作为军队整顿的主要任务。

1月25日,即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仅20天,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军队臃肿不堪。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更主要的是,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打起仗来就不行。”为此,他明确提出军队要整顿。同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这次会议研究精简整编,就是解决肿的问题……”

但是,邓小平的治军方略并没有来得及实施。随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在全国展开,邓小平第三次被错误地打倒。这次裁军,也随之夭折。

前奏:撤销铁道兵、工程兵

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主席。根据国内外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邓小平首先确定了要裁减铁道兵。

铁道兵的前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1948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吸收东北各铁路局铁路员工,并补入二线兵团,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

铁道兵司令部成立时,编制10个师、1个独立团、1所学校、2所文化速成中学,总兵力达到40余万。后来,根据建设北京地铁、援越抗美铁路修建等任务,又组建了铁道兵第14师、第15师,为出国的铁道兵部队配备了高炮团。到1974年底,铁道兵总员额达到43万人,是铁道兵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领导围绕铁道兵是否在解放军序列中保留的问题,有过许多争论。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回忆说:

1982年1月31日,我前往杨得志(总参谋长)同志住地。当走进他的办公室后,我直截了当地问他:“大家都在传,铁道兵这回要脱军装,和军队脱钩,有没有这回事?”

杨得志若有所思,略顿片刻,点了点头说:“是的。”接着,他简单给我讲了一下情况。听完他讲的情况后,我内心很不平静。

1982年2月4日上午,我在铁道兵常委会上对大家说:“小平同志已经拍板,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与军队脱钩,脱军装。基建工程兵撤销,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铁道兵常委会经过一天的发言讨论,最后大家表示:党中央、军委正式决定了我们就坚决执行。但大家一致建议保留铁道兵,以铁道兵党委集体意见,呈报军委邓主席。显然,铁道兵党委不同意将这个兵种撤销。

1982年3月25日,军委秘书长杨尚昆召集我和两位政委以及鐵道部刘建章、刘林祥同志开会,传达了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杨尚昆同志说,撤销铁道兵的建制,已经决定了。铁道兵脱离军委,脱军装,合到铁道部。

对于撤销战功累累的铁道兵,很多同志感到遗憾,据说,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曾经给邓小平委婉建议:要不把铁道兵的部队转入各大军区,每个大军区接受一个师?

邓小平说,不留一兵一卒。

1982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至此,铁道兵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撤销的还有基建工程兵。

为何裁军百万

铁道兵、基建工程兵撤销了,但远远不够,邓小平一直在思考: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怎么搞。1982年的精简整编,解放军“肿”的问题已有所改观。但是,邓小平认为,军队没有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大动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84年10月25日,一次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在京西宾馆举行。会上,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并陈述了他的理由。

首先是机构臃肿,每个军区的领导班子有十几名20名之多,邓小平幽默地说:“打麻将都得凑好几桌。”其次是军队员额多,结构又不合理,需要调整。

1985年6月,在军委扩大会上,邓小平果断提出“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重要论断。根据“本世纪无大战”的结论,会议作出了军队战略思想实行战略转变的重大决策。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若干年来我军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使我军摆脱了临战状态的干扰,走上和平时期建军的轨道。因此,军委扩大会作出了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决定,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裁军并非易事

为百万裁军精心策划,尽责尽职的还有总参谋长杨得志。杨得志知道,主张精兵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早在1984年,总参谋长杨得志就和总参谋部的有关人员一起,开始对军队进一步改革体制、减少员额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拟订和论证百万大裁军方案的过程,对杨得志来说,是一个理智战胜感情的过程。

多少次夜深人静,当杨得志一个人面对着裁军方案时,常常陷入久久的沉思。感情告诉他,这是多么好的单位,怎么能撤销呢?但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未来作战需要出发,总得精简,不撤这一些,就得撤另一些。在主持制订精简整编方案的日日夜夜里,他不止一次心热眼湿,最后还是在方案上签了名字报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最后方案就是撤销武汉军区、昆明军区、福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4个大军区。此方案,最终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

这一年,人民解放军三总部机关的人员编制比整编前精简了近一半;原先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0个;县、市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各级领导班子都减少了副职干部;机关、部队的76种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兵担任;从这一年起,3年内将有60万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官兵比例降低到1:3.3。

裁军,实施这一重大决定也决非易事。时任人民解放军副總参谋长的何正文,作为分管军务动员工作的总部首长,自始至终组织并参与了军队的精简整编工作。

早在酝酿大裁军预案时,邓小平就多次召见何正文,明确指出这次裁军要“消肿”,要用革命的手段来完成,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后来他又几次指出:这次减人,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前几次精简整编,只是减了人,但体制变动不大,这好像光拔鸡毛不杀鸡,结果拔得哇哇大叫,精简整编方案的实质却落实不了……

其实,作为百万大裁军的承办人,何正文“割”的不仅是别人的肉,同时也是在“剜”自己的心!被裁减的部队,那个没有光荣历史,哪个没有赫赫战功。

一天,何正文开会到深夜,刚到家,就有一个电话追到家里,是一位在外地休养的老首长打来的,他想知道有一支在红军时期组建的老部队是否保留。这支部队也在撤并之列,但在方案未公开之前,何正文不能说,包括对这位老首长也不能讲。所以他只能答应老首长去了解一下。老首长没再继续追问,但他非常明白,一个管军务的副总长怎么会不知道裁减那个部队呢?

在百万大裁军中,何正文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要把原来的11个大军区合并成为7个军区,这意味着有4个军区将被撤销。何正文该如何面对?无论情况多么复杂,他自有他的16个字:出以公心,胸怀全局,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话虽这么说,可当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面临撤谁留谁或是谁合并到谁的问题时,在成都军区工作生活了近20年、担任过副司令员的何正文,难道就会没一点感情色彩?不少人都在冷眼观察着。

最初,包括何正文在内,大家的基本倾向是成都合并到昆明军区,但在后来的上上下下反复论证中,认为昆明合并到成都更为合适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成都军区距离西藏最近、最便利,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保卫西藏、作为西藏战略后方的重任。于是,何正文下决心向军委领导提出这个建议,建议很快被军委采纳了。

当“国际和平年”———1986年到来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十万官兵已经脱掉军装,走上了经济建设的岗位,初步完成了裁减100万员额的战略性行动。百万裁军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诚意。

(摘自《湘潮》2012年第11期,李金明/文)

猜你喜欢
杨得志裁军铁道兵
杨得志: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
外交部军控司、裁军大使是干什么的
新传奇(2020年28期)2020-08-19 06:51:40
杨得志巧计活捉“野骡子”
统一战线:杨得志开辟冀鲁豫边区的『秘密武器』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2
新时期传承铁道兵精神与企业文化研究
山西青年(2018年8期)2018-01-25 18:41:01
裁军30万:彰显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国以来我军整编回眸
军工文化(2015年10期)2015-05-14 07:03:17
铁道兵赞歌
参花(下)(2014年7期)2014-12-12 05:02:50
百万大裁军中的福州军区司令员江拥辉
军事历史(1997年3期)1997-08-21 02:30:04
难忘的岁月——忆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轩二三事
军事历史(1988年2期)1988-08-20 06:47:48